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登高望远,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是许多像辛弃疾这样的仁人志士登临的应有之情。这首词也是以此作为触发点的千古抒情名作。
B.词的上阕歌颂了两个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然而时过境迁,英雄的功绩也因光阴的流逝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现了辛弃疾复国无望的消极、颓废之情。
C.用典是辛词的最大特点,也常被人诟为“掉书袋”。但这首词将历史和现实、古人和自己,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典故岁多,却并不见生硬堆砌的痕迹。
D.词中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对英雄业绩的强烈向往,而对统治者的妥协投降、轻率出兵,又表现出深切的忧虑和愤慨,在艺术风格上显得豪放悲壮,沉郁苍凉。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译文:那么秦国最想要的,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了。
B.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译文:这个颛臾,先代的君王认为它是东蒙山的主祭者。
D.既然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始速祸焉 速:迅速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势:形势
C.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年:收成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吾尝终日而思矣
D.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下列句子语序调整后,意思变化最大的一组是 ( )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D.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为鱼肉,人为刀俎。
给下列对联归类,依次是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是 ( )
①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②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死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③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④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