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则短评。要求: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不少于50字。(4分) 这...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则短评。要求: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不少于50字。(4分)

这几年,高考加分泛滥,高考的分数,加还是不加,困扰着学生、家庭、学校,甚至波及整个社会。如今,终于有学校站出来,明确表示,只看“裸分”,这些学校招生办负责人表示,从今年开始,他们不看加分,只看高考原始文化分。

 

示例:为高校招生只看裸分叫好。最近几年,高考加分泛滥。为了得到加分,学生、家庭、学校,甚至波及整个社会饱受困扰,同时,为了加分,人为造成了一些不公平的现象。高考加分,与考生原始知识和能力关系不大,因此我们为高校招生只看裸分叫好。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时事评论考题。时事评论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时事热点进行点评。简明准确外,题干还要求观点鲜明,见解独到。开头直接摆明观点即是观点鲜明的最好办法,见解独到,即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此题如加分政策导致腐败、损害公平、公正、公开三公原则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相应题目。(2分)

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              。            。

              。                。               ,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

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

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

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

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学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

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和喜爱

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回话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

依次填入上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顺序应为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2分

阳关古道苍凉美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2.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3分)                                                                                

3.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文节选,回答问题。(4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着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3这段话的明显信息和隐含信息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王熙凤怎样的性格?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⑶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哀民生之多艰。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⑹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6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3分)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