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吏宾客并去                  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            殷:盛,众多

C.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边远耳    谢:道歉、谢罪

D.徽乃遣一人劝彦归朝            微:稍微

2.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②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 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之

3.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

(2)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1. 2. 3. 4.(1)申徽性情勤奋,,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拖延的 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 (2)申徽自认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概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D项解释不准确,从原文上下句“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内容大意可知,微:暗中,暗暗地。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A项前者表现其忠于职守,后者表现其机智;B项前者表现其机智、审慎,后者表现其忠义;C项前者表现其俭约,后者表现其勤至。所以选D。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分析不准确,从原文“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可知,申徽并未亲自出面,而是派人与他接触,然后才诱使他来到宾馆。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省览”、“以是”“稽滞”、“以”、“因”、“无德于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风俗通》中记载了:“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六忌、七不弹”之说。“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1.下列有关“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还被人们用来抒情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

B.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C.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工具,古琴又被人们赋予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B.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棋术、书法、绘画所不能比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经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

B.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文王、武王加二弦”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这些在《风俗通》中都有记载。             

C.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弹”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衣冠不整都不是弹奏古琴的好时机。

D.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它与棋术、书法、绘画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棋道高手培训年轻选手的方式十分特别,他不教选手技巧和谋略,而是和选手天天对弈,决出输赢后,让他们记住自己对弈时的每一步,仔细推敲自己的每一步落子,找出自己的失误。找出失误多的,就表扬;找出失误少的,就严厉批评。后来,他培训的选手在比赛中和许多顶尖的棋手对决,很多高手被击败。那些高手惊叹说:“这些年轻选手太厉害了,没看出他们有什么技巧和谋略,但丝毫找不到他们的破绽和失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则关于“最美乡村教师”刘坤贤的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为刘老师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语言准确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70字左右。(5分)

刘坤贤,重庆市巫溪县双河村小学教师。20年来一直工作在偏远的山村。1995年,刘坤贤利用暑假挣办学经费,当挖煤工时遭遇意外,高位截瘫后不能久站,但他坚持站着上课。疼得实在受不了了,他就吃两片止疼药。2011年刘坤贤在课堂上突然摔倒,医院诊断为脑溢血。原本需要治疗6个月,谁知过了3个月,瘦弱的他便拄着拐杖,给孩子们上课。刘老师最常说的话是“我在,学校就在,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查看答案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材料一:唐高祖认为,在平窦建德、刘黑闼战役中战功赫赫的王君廓,其壮气不逊古人,“不可以常例赏之”,故特赐以“锦袍、金带”,以示恩宠。(《旧唐书·卷六O.王君廓传》)

材料二:贞观二十一年,唐廷在铁勒诸部占据的灵夏一带广设羁縻府州,对于铁勒蕃酋太宗投其所好,特赐绫锦、金银,当看到其中一件“绯黄地瑞锦禄领袍”时,在场蕃酋“睹而惊骇,以为未尝闻见,捧戴拜谢,盘叫于尘埃中”。《册府元龟·卷一七O》)

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的锦袍有着特殊的用途和内涵。对内,    ①    ;对外,  ②    ,特别是用于北方部落的赠礼,这和北方民族对锦这一面料的看重密切相关。同时期的诗歌谈及锦袍,除了表明皇帝的特殊恩典外,    ③    ,比如李白在《赠刘都使》中写道:“饮冰事戎幕,衣锦华水乡。”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儒家思想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文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儒家的天下情怀体现为《中庸》的“赞天地之化育”、程颐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等,强调尊重自然与社会。

①是学习、包容、对话的文明      ②和西方启蒙运动发展出的凡俗性的人文主义完全不同      ③同时对自然科学有一种强烈的推崇      ④凡俗性的人文主义在世界观上强烈地排斥宗教      ⑤同时也是具有天下情怀的文明      ⑥而儒家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提倡兼容并包

A①③②④⑥⑤    B②④③⑥①⑤    C③④⑥⑤①②    D⑤①②③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