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侯延广,平遥人。父仁矩历通、祁、雄三州刺史。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侯延广,平遥人。父仁矩历通、祁、雄三州刺史。仁矩在雄州,日方饮宴,虏数十骑白昼入州城,居民惊扰。延广引亲信数骑驰出衙门,射杀其酋长一人,斩首数级,悉禽其余党。延广持首级以献,仁矩喜,拊其背曰:“兴吾门者必汝也。”监军李汉超以其事闻,诏书褒美,赐锦袍银带。仁矩卒,补西头供奉官。会西北戎入寇,边人扰乱,求可使徼巡者。近臣言:“延广将家子,习边事无出其右。”延广时病,入辞。太宗赐以名药,遣太医随侍,其疾亦寻愈。戎人闻延广至,不敢复为寇乱。叛卒刘渥聚亡命数百人,所过杀居民,夺财物,其势甚盛。延广率兵数百,自间道追之,会渥于富平。渥众千余人,相持久之。渥素惮延广,传言:“我草间求活,观死如鸿毛耳。侯公家世富贵,奈何不思保守,而与亡卒争命于锋镝之下。”延广怒,因击之,挺身与渥斗大树下,断渥右臂,渥脱走,乘势大破其众。渥创甚,后数日为追兵所获,关右以定。上嘉之,擢拜崇仪使。淳化二年,李继迁始扰夏台,即命延广知灵州。会赵保忠阴结继迁,朝廷命骑将李继隆问罪,以延广其军。既而夏台平,保忠就缚,手诏褒美,锡赉甚厚。延广知灵州,部下严整,戎人悦服,李继迁素避其锋。监军康赞元其功,诬奏延广得虏情,恐后倔强难制。遽诏还,以慕容德丰代之,部内甚不。继迁寇灵州,同知枢密院事钱若水称延广可使,就拜宁州团练使、知灵州兼兵马都部署,赐白金二千两。戎人塞道,邮传馈①皆不通,延广独引数十骑之镇,戎人素服其威名,皆相率引避。二年春,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医至,疾已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尺寸功以报上耳。”言讫而卒,年五十。

                                             (节选白《宋史·列传第三十》)

[注]①鳟:运粮赠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延广时病           被:遭受。

B.以延广其军        护:统辖。

C.监军康赞元其功    害:损害。

D.部内甚不          治:太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侯延广勇猛过人的一组是(3分)

①引亲信数骑驰出衙门      ②习边事无出其右      ③戎人闻延广至,不敢复为寇乱     ④挺身与渥斗大树下      ⑤部下严整,戎人悦服       ⑥延广独引数十骑之镇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延广出身将门.英勇善战。几十个敌人白天进入雄州城,侯延广率领亲信射杀敌首,擒获其余的人,父亲认为他将来一定光耀门楣。

B.侯延广效忠皇上,不辞辛劳。西北戎人侵犯,侯延广虽有病在身,仍奉命出证;后来病重时还念念不忘自己没有尺寸之功来报效皇上。

C.侯延广威名远扬,深受敬畏。西北戎人听说侯延广将要到来,就不敢再侵扰了;侯延广掌管灵州,李继迁避其锋芒,戎人引兵同避。

D.侯延广战功卓著,屡受嘉奖。他斩获敌人,平定刘渥,平定李继迁之乱,或受到皇上褒扬赏赐,或受到皇上提拔重用。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侯公家世富贵,奈何不思保守,而与亡卒争命于锋镝之下。

(2)既而夏台平,保忠就缚,手诏褒美,锡赉甚厚。

 

1.C 2.B 3.B 4.(1)你出身富贵,为什么不考虑保存自身,却与亡命徒争命于刀剑之下。(大意2分,保守、亡卒、锋镝各1分)(2)不久夏台被平定,赵宝忠束手就擒,皇上亲手写诏书褒扬侯延广,赏赐非常丰厚。(大意2分,“既而”“手诏”“赏赉”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带原文语境考察,以发现正误。题中,C项对“害”的解释有误,应是“忌妒”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紧扣题干中“全都表明侯延广勇猛过人的一组”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逐一考察。其中,②写的是侯延广熟悉边事,③写的是戎人对侯延广的敬畏,⑤写的是侯延广治军严明:都不符合题干要求,故凡含此三句的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以确定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仍奉命出军”的分析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保守”是“保存、守住(自身性命)”之意;“亡卒”是“亡命之徒”之意;“锋镝”即刀枪。第(2)句中的“既而”表较短时间,可译为“不久”;“手诏”即“(皇帝)亲手写诏书”之意;“赏赉”就是赏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侯延广,平遥人。父亲侯仁矩担任过通州、祁州、雄州三州的刺史。侯仁矩在雄州时,一天正在饮宴,几十个敌人的骑兵白天闯入雄州城,百姓受到惊扰。侯延广领着几个亲信骑马冲出衙门,射杀了敌人的首领,斩下几个敌人的首级,其余的全部擒获。侯延广拿着首级献给父亲,侯仁矩高兴,拍着他的背说:“光耀我们家门楣的一定是你。”监军李汉超把这件事呈报给皇上,皇上下诏书褒扬,赐给他锦袍和银带。侯仁矩死后,侯延广补任西头供奉官。恰逢西北戎人侵犯,边境的百姓受到扰乱,(朝廷)寻求可以巡查边境的人。近臣说:“侯延广是将门之子,熟悉边境的事,没有人能超过他。”当时侯延广有病在身,入朝推辞,太宗赐他名药,派遣太医跟随侍奉,他的病不久痊愈。戎人听说侯延广来了,不敢再侵扰边境。叛卒刘渥聚集了亡命徒几百人,他们经过的地方杀人、抢夺财物,气势很大,侯延广率领几百个士兵从小路追击,在富平追上刘渥。刘渥有一千多人,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刘渥一向忌惮侯延广,让人传话说:“我苟且偷生,死在我看来轻如鸿毛。你出身富贵,为什么不考虑保存自身,却与亡命徒争命于刀剑之下。”侯延广大怒,就攻击刘渥,和刘渥在大树下争斗,砍断了刘渥的右臂,刘渥逃跑。侯延广趁着形势大破贼人。刘渥的伤很重,几天后被追兵捕获,关西安定。皇上嘉奖侯延广,提升他为崇仪使。淳化二年,李继迁开始扰乱夏台,(朝廷)就命令侯延广掌管灵州。恰逢赵保忠暗中和李继迁勾结,朝廷命令骑将军李继隆问罪,让侯延广统帅他的军队。不久夏台被平定,赵保忠束手就擒,皇上亲手写诏书褒扬侯延广,赏赐非常丰厚。侯延广掌管灵州,部属纪律严明,戎人心悦诚服,李继迁一向避其锋芒。监军康赞元忌妒侯延广的功劳,诬告上奏说侯延广知道敌虏的情况,恐怕以后强硬难控制。皇上急忙下诏让侯延广回京,让慕容德丰代替他,所管辖的地方不太平。李继迁侵犯灵州,同知枢密院事钱若水说侯延广可派遣,就授予宁州团练使、掌管灵州兼兵马都部属,赐白金二千两。戎人堵住了道路,传送文书、运送粮饷都无法通行。侯延广只身率领几十个骑兵去平定,戎人一向敬佩侯延广的威名,都相继引退回避。二年春,侯延广患病,皇上派御医驾乘驿马去给他看病。御医到时,侯延广的病已经很重了,对中使李知信说:“我自知病不能治愈,我家世代蒙受国恩,今日死得其所,只是遗憾没有建立一点功绩来回报皇上啊。”说完去世,这年五十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史记》中到处可以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君王,贬抑权贵;歌颂“叛逆”,同情贫弱;他揭发历史的黑暗,抨击人类的罪恶,用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纵横古今,褒贬百代。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

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因为他曾“治产利居,与时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因为他“废著鬻才于曹鲁之间”.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货殖。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标题;而独于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等则以其人之行为标题,暗示作者抑扬之意。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孟轲,邹人也。”“荀卿,赵人。”书老、庄亦不名,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庄子者,蒙人也。”书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曰:“孙子武者,齐人也。”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崇,书名表示对其人并不如何尊崇。《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晁错列传》末载邓公对景帝之语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这是借用他人的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司马迁借贾谊评秦始皇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评二世曰:“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司马迁不但对前代帝王有贬辞,对本朝帝王乃至对他的当今皇帝亦有微词。如《叔孙通列传》中评汉高祖曰:“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这就无异说,刘邦“谋计用兵”以外,一无所长。司马迁在《封禅书》中讥讽武帝惑鬼神,求神仙,迷巫祝,信方士。而陈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一个叛逆,司马迁把陈涉的起义比之汤武的革命、孔子的作《春秋》。他在《陈涉世家》中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又说陈涉起义之时,虽圣人之徒,也去参加他的革命。

从以上的评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善与所恶,所贤与所贱,所是与所非;《史记》不仅是为了叙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教育他同时并世的人。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i/中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这是他作《史记》的用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批判,有些不合于封建的教条,所以班固批评他说:“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而刘向、扬雄等皆称“迁

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摘编白翦伯赞《司马迁的历史批判》)

1.下列关于司马迁历史批判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在《史记》中直接指斥君王,大胆贬抑权贵,敢于歌颂“叛逆”,同情贫困弱小,其历史批判态度鲜明,思想深刻。

B.司马迁以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进行历史批判,这种批判有力地揭    发了历史的黑暗,抨击了人类的罪恶。

C.司马迁的《史记》充满着批判精神,他采用标题、书法、在叙述中夹以批判、“太史公作曰”等几种形式执行历史批判。

D.司马迁的历史批判纵横百代,褒贬古今,体现他善恶、贤贱、是非标准,表明价值取向,以吸取历史教训教育同世之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把陈涉列人世家,肯定了项羽的历史功绩在陈涉之上;把范蠡、子贡归入货殖之列,则隐含着对经商者的批评。

B.司马迁对于一般人,用其人之名作标题;对刺客、循吏、儒林等则用其人的行为作标题:暗示司马迁的抑扬之意。

C.对孔子、老子、庄子不书名,对孟子、荀子直称其名,对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妙地表明了司马迁对这些人物的态度。

D.《史记·晁错列传》末记载的邓公一番话,说明邓公不赞成汉景帝诛杀晁错的做法,其实也表现出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批评秦始皇、秦二世,对汉高祖、汉武帝也有微词,这表明司马迁有胆有识,不但敢贬前代帝王,对本朝帝王也不同避。

B.司马迁写作《史记》不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教    训,后人对这种批判认识不同,评价不一。

C.司马迁赞赏陈涉在秦朝末年率先起义的行为,肯定了陈涉起义的影响,这种歌颂叛逆的评论与当时统治者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

D.司马迁作《史记》的用意是“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白镜也”,因此,《史记》的批判意义深远,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作家李辉在“东方历史讲堂”重温八十年代时透露,1983年,著名画家黄永玉写信给曹禺:“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都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身为北京人艺院长的曹禺非但不生气,还郑重地把信夹入大相册,在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来访时念给他听。当时的青年作家张辛欣在《收获》上发文批判曹禺,惹了麻烦,毕业分配没着落,巴金介绍她到北京人艺当导演,曹禺也没拒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  ①  。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  ②  ,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短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  ③  ,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忽视或蔑视。

 

查看答案

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在表格内填写恰当的句子,每处不超过25字。(5分)

        备受关注的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已于10月21日出台。改革方案将在高考中加强语文的考核,2016年高考,语文由现在的150分增至180分。同时,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分值由150分降至100分,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以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到2016年,高考分数调整到位,除语文和英语的分值调整外,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均为150分,文科综合320分,理科综合320分,高考文史类、理工类总分均为750分。

        2014年仍坚持2013年命题方向,继续调整试卷结构,把握好学科间的平衡,使考试内容改革成效随时间显现更加充分。调整志愿设计及投档方式,本科志愿填报实行本科批次平行志愿组填报方式。高考本科志愿仍在考前填报。

        此外,计划2015年在北京市规划的生态涵养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设本科专项招生计划,提高这些地区升入本科一批高校的学生人数,从而加大学生在本地接受基础教育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当地教育教学质量。

北京市出台的高考改革三年“时间表”

时间

具体的改革措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乐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统一体,呈现出不同的侧面和维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乐教观是传统乐教理想价值中最核心的部分,它在人性和万物相通的根源处奠基,在根本处立足,对我们这个一切分割、片断化的时代,具有永恒的魅力。

    ①它把“乐”提高到一种宇宙本体论的高度来看待

    ②它源于文明早期巫术时代的文化世界

    ③认为理想的“乐”应该体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有节有序、和谐统一

    ④这个维度,一方面带有一种神秘主义色彩

    ⑤宗教维度是乐教最原初的意义与功能

    ⑥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天人合一”的观念

A.⑤②④⑥①③                    B.④⑥①③⑤②

C.⑤④⑥②①③                    D.④⑥⑤②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