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日:“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耀监察御史。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诡辞欺君,吾不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敌吏不得通贿谢。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明日:“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浸病赢,行辄踣。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太学,有一时       声:声望

B.更数医不        效:见效

C.犹其复用       虞:担忧

D.田法行,受牒境内    按:根据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汝明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①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②未尝出一语于进

  ③预考贡,去取皆有题品    ④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

  ⑤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    ⑥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

B.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当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

C.张汝明为官清廉。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

D.张汝明非常孝顺。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5分)

(2)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诡辞欺君,吾不为也。”(5分)

 

1.D 2.D 3.C 4.(1)(5分)江阴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时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 (“不时”、“直”、“绳”各1分,句意2分)(2)(5分)安抚使询问缘故,众人想把责任推到下属官吏身上,张汝明说:“用虚假的话欺骗皇上,我不做这样的事。”(“故”“委”“诡辞”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按:巡视。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可用语法分析进行判断,“按”解释为“根据”,后面是“境内”,在后面没有内容了,从语法的较多解释不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张汝明”性格特征是“尽职尽责”,①表明张汝明为人仗义,②表明张汝明为人正直,和“尽职尽责”无关,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C“献给他”应为“献给皇上”,选项人物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重点词语:(1)病——有病,市——买东西,不时——不能及时,予直——给钱,部——掌管,绳——制裁他。(2)故——缘故,委——推到,诡辞——虚假的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张汝明,字舜文,祖上为庐陵人,后来移居真州。张汝明小时候喜欢学习,潜心致志撰写文章,下笔就能千言。进入太学,一时间很有声望。国子司业黄隐想把女儿嫁给他,张汝明与她约定好不能追求奢侈华丽的生活,要共同孝敬父母,然后才与她拜堂成亲。考中进士后,历任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亲生了毒疮,换了好几个医生都不见疗效,汝明刺出自己身上的鲜血调制药物,敷在母亲伤口上把病治好了。江阴县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张汝明为他卖了袋中的行装,替他偿还了债务。华阴县修建岳庙,花费了巨额钱财,境况艰难。县令把这件事交给了张汝明。张汝明严格约定了期限,百姓感激他不扰民,就一起出力帮助劳动,终于按期完工。其他的寺庙不是用来祭祀,而是妖巫用来迷惑百姓的,就毁坏并惩罚当事人,在州县滞留了二十年,不曾说过一句求人升官的话,所以没有人举荐他。大观年间,有人提起了他的名字,被召入学制局,参与贡士的考试,录取与否都有品评。恰逢反对他的人诬陷他背离了王氏的学说,朝廷下诏追查这件事,得到了《去取录》,徽宗看了后说:“他考校这样用心,怎幺会有这样的事情?”特改为宣教郎。擢升为监察御史。曾经任殿中侍御史,当天上疏弹劾政府收买人心扩大权力,以蔡京为首。皇上夸奖他耿直。蔡京非常害怕他,改任司门员外郎,还是担心他再被重用,极力排挤他,张汝明出京担任宁化军通判。宁化和辽国交界,文书多次来往,张汝明的名字触犯了辽国的忌讳,辽国通过檄文使朝廷知道了。安抚使询问原因,大家想把责任推到小吏身上,张汝明说:“用虚假的话欺骗皇上,我不做这样的事。”耕种之法施行,他接到文书巡视境内。当时主管的官吏多不亲自推行,张汝明让四方每天都准备好官吏所去的地方,而自己亲临现场审查核实,即使下雨下雪也不改变,因此官吏无法相互赠礼酬谢。晚年主政岳州,所管辖的城邑得到古代的编钟,请求献给皇上。张汝明说:“皇上让我管理千里之地,我唯恐承受不起皇上的恩德,怎敢超越职分通过献物来希求奖赏呢?”张汝明对父母孝敬,行丧礼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只吃糙米,喝点水,饭中没有油盐酱醋蔬菜的滋味。染上疾病身体很弱,一走路就跌倒。张汝明学问精深,研究象数,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作不沿袭前人的说法,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流传于世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战国时代,诸侯割据,“七雄”并争,为什么只有秦能够统一天下?扣东方六国相比,在统一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泰国发挥了较大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在秦律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耕战政策是秦的基本国策。从商鞅到秦始皇,秦国始终坚持了这一政策。广大劳动人民在这种政策下,努力从事耕战,从而为秦始皇的统一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例如《厩苑律》《牛羊课》规定:如饲养耕牛好的,奖田啬夫一壶酒、十条干肉,赐牛长三十日劳绩,免除饲养人一期更役;饲养不好的,田啬夫要受斥责,并罚饲养人服徭役两个月。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农业生产劳动力,《戍律》规定:“同居毋并行”,即一户不得有两人同时戍边。《金布律》《效律》等律文中,对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限制南人的投机倒把活动等也作了若干规定。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就实行军功爵制度,用重赏鼓励人民在战争中杀敌立功。“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 九亩”(《商君书•境内》)。《秦律杂抄》也规定战死者有赏,如果临阵逃亡,则罚“以为隶臣”。这样就使秦国的军队在七国之中成为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秦律能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秦的耕战政策能不能贯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官吏能不能忠实地执行。秦简《为吏之道》列举了吏有“五善”“五失”,《语书》更明确提出了“良吏”与“恶吏”的问题。“良吏”,就是“明法律令”、有办事能力、廉洁忠实而“好佐上”,能团结下属、正身守法,不喜争功的人。“恶吏”则与之相反。 在秦律中保存了大量的有关官吏的任免、升迁和赏罚的条文,这些条文都贯串着一个基本精神,即以是否通晓和能否执行法律作为考核官吏的主要标准。秦律十分强调法治,并首先要求各级官吏必须知法、依法、执法,不得违法。例如《法律答问》专门有一条解释什么叫“犯令…废令”的问题:“律所谓者,令日勿为而为之,是谓犯令;令日为之,弗为,是谓法(废)令。”凡是犯令或废令的官吏都要依法惩办。

秦律非常重视各级官吏的选择和任用。例如《置吏律》规定:任用“吏尉”等官吏,如果任用了不该任用的人,就要依法论处。为了提高官府的行政效率,严防官吏违法乱纪,秦律还十分强调官吏的责任制和实行对官吏的考核制度。《效律》规定:官吏各有自己的职责,如果失职,就要受处分。如果官吏玩忽职守,消极怠工,就要按法律治罪;已造成的损失,还要依情节轻重勒令其赔偿。《法律答问》规定,官吏弄虚作假,不仅要依法论处,而且要撤职永不叙用。

总之,从秦律可以看出,封建国家力图通过法律的保证,使各级官吏都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国家机器才有可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荀况周游列国后入秦,在被秦丞相范睢问及“入秦何所见?”,回答“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强国》)认为秦国是当时列国中治理得最好的诸侯国,已接近“治之至也”的境界,并希望泰国能“令行于天下”。不出苟况所料,秦始皇即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就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摘选自安作璋《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看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

1.下列不能作为秦统一天下的原因的一项是

A.秦国从商鞅以后就制定并坚持了耕战政策,激励广大人民劳动的积极性,从而为秦始皇的统一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B.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就实行了军功爵制度,用重赏鼓励人民在战争中杀敌立功,这使秦国的军队成为七国之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C.秦国明确区分了“良吏”与“恶吏”,把“明法律令”、有办事能力、廉洁忠 实而“好佐上”叉能团结下属作为“良吏”的标准。

D.秦国通过法律的保证,使各级官吏都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使国家机器积极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七雄”并争中,秦国灭诸侯,置郡县,建立了我圉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统一 国家,这应该有历史的必然原因。

B.秦国十分强调法治,要求各级官吏必须知法、依法、执法,并把是否通晓和能否执行法律作为考核官吏的主要标准。

C.秦国法律和政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官吏的忠实执行,而各级官吏的忠实执行    又依赖于法律对官吏的严格要求。

D.苟况认为秦国是当时列国中治理得最好的诸侯国,已接近“治之至”的境界,并预料秦始皇不久就能统一天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厩苑律》《牛羊课》和《戍律》《金布律》《效律》中的规定,都可以看做秦耕战政策的一部分,其目的都是为了奖勤罚懒,发展生产。

B.《法律答问》规定,做了法律不让做的事,是犯令;法律让做却又不做,是废令,这两种行为都要受到惩罚。这说明秦国非常重视法律的执行。

C.《效律》规定,官吏玩忽职守造成了损失,不但要按法律规定治罪,还要依情节轻重勒令其赔偿。这表明秦国十分强调官吏的责任制。

D.《苟子•强国》中“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人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的记载,生动具体地展现出秦国依法治国的良好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60分)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

                                       ——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②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信息,总结微信的几个特点。总字数不得多于20字。(5分)

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服务应用软件。微信支持跨系统平台操作,多款系统平台均可使用。用户可通过网络用手机、平板或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微信还附带“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多个服务插件。微信不仅软件本身完全免费,而且大部分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