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纵观中国古代文...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会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大师巨擘,往往一门数杰。诸如汉魏三曹、西晋三张、宋代三苏、明代三袁……这样的佳话,不胜枚举。如此独特的中国式文化现象,与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钱穆先生认为,一个家族对于后世子孙的期冀无外乎“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一则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

先秦时期,记载学术、文化的简牍十分珍贵,朝廷藏之秘府,遣职官专守,文化被垄断,因而有“学在官府”之说;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确立,逐渐出现了父死子继、子承父业的情形。于是,掌握文化知识的为官者,业有专守,不传他人,只传弟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如儒、道、法、医等不同学派,各家后人、弟子视其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这是早期家学形成的另一重要途径。

至魏晋南北朝,家学从内容和规模上都有了突破。此前,两汉家学受独尊儒术的影响,内容多以经学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文化政策变得宽松,儒家不再独大,史学、医学、文学、书法、绘画、玄学、天文历法、科技等,都成为世族家学的内容。在选官制度方面,魏晋南北朝一改两汉注重考察品行的“察举制”,采用“九品中正制”,品评人物,择优入仕,把“家世”与品行才能同时列为考察对象。至此,学业与门庭形成了相因相成的关系,要想力保门第不衰,唯有“籍家门人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由此,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势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家学的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尤其世家子弟往往三四岁便开始接触史书典籍。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回忆童年生活时说,自己从四岁开始,就要每天在父母面前背诵儒家经典、唐诗宋词。与官学相比,家学最大的特点在于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亲师合一,倾囊相授。同辈之间的切磋探讨也是保障家学昌盛的法宝之一。比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丹青以石竹闻名,除了自己的天赋和勤奋,他与表兄文同在创作过程中的互相借鉴探讨也功不可没。不仅是学识技艺的传授,家学中道德品行的培养也历来受重视。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叔叔王廙曾为爱侄绘制了一幅《孔子十弟子图》,并在《平南论画》中解释说,自己亲自画画、题字,意在激励王羲之,希望他明白“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不要单单着意技法,更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家学正是通过这种以上感下,前后相继,左右相渗,彼此研习的传统,在乱世之中,存续了学术文化,又在官学之外,培养了多方面的人才,为文化传承打下了基础。

98岁高龄的钱学森曾反复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虽然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回答莫衷一是,但纵观中国的家学传统,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摘编自《中华遗产》)2013年第12期)

1.下列对“家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学与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种中国式文化现象——凡是大师巨擘,往往一门数杰——的关系密不可分。

B 钱穆先生认为,家学是家教的内容之一,是一个家族希望后世子孙能具备经籍文史学业的修养。

C 家学的形成有一些途径,其中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的后人、弟子视其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

D 作为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能为子弟们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这也是家学的一个优势。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先秦时期,朝廷垄断了文化,有“学在官府”之说,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早期家学形成的源头。

B 两汉时期的家学受独尊儒术的影响,没有从内容和规模上有所突破,这与当时的文化政策不够宽松有关。

C 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也使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势下得到了极大发展。

D 宋代三苏、明代三袁等佳话不胜枚举,体现了家学的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亲师合一、倾囊相授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带来的学业与门庭相因相成的结果,促使当时“家门人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

B 苏轼的丹青以石竹闻名,除了他的天赋和勤奋,还得益于同辈之间切磋探讨这一保障家学昌盛的法宝。

C 王廙绘制《孔子十弟子图》来激励王羲之,表明家学中不仅重视传授学识技艺,也重视道德品行的培养。

D 钱学森晚年提出“钱学森之问”或许与他四岁开始就受家学影响有关,这表明家学传承的结果优于学校教育。

 

1.B 2.A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偷换概念 ,是“希望的表现”,而非“希望本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说法无中生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说法绝对,原文是“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

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

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

……

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

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前总统李明博的《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件事情也是这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体裁不限,不少于700字。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句话,要求内容与示例的内涵一致,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例:比外表更重要的是气质,比谈吐更重要的是修养,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网络购物” 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稳步增长,①                ,电子商务也随之不断发展。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②                  。网络购物价格低廉、方便快捷,正好符合年轻人观念新潮、追求高效的特征。

网购的特点之一是效用递增规律。大家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当你吃第一颗糖时感觉最甜,吃第二颗糖感觉甜度稍逊,以后逐颗下降,这是传统经济学的效用递减规律。而在网络经济中则不然:当你尝第一口新餐时感觉有点香,尝第二口时觉得更加香甜,③               ,这就是网络消费的效用递增特点。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唐代狂草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            。唐朝狂草书风的出现,其原因是多元的,随着狂草书势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断被发掘,狂草书势的内涵会更为丰富迷人。

①如果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②是最具抒情性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艺术样式

③也是中国写意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

④是世界造型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⑤张旭、怀素的狂草可说是书法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致

⑥那么狂草就是这个核心的金字塔尖,是“王冠上的明珠”

A、③④①⑥⑤②

B、④③⑤②①⑥

C、③⑤④①⑥②

D、②④⑤③①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之一的地铁从空间格局上改变了城市的内涵,以其快速、准时、舒适、时尚受到市民的关注与热捧,让市民远离迟到、堵车的烦恼。

B、一部被称为《穆斯林的无知》的短片,虽然只有短短的14分钟,但因为在网络上的传播而在中东地区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反美示威浪潮,相关冲突甚至导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班加西领事馆丧生。

C、东盟的宗旨是以平等和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目标,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国际和地区组织进行紧密、互利的合作。

D、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在因贪腐被双规之后,原计划在深圳音乐厅演出的由王益本人谱写的大型古典交响乐《神州颂》被主办方撤换,从此成为绝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