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荀况《劝学》)

(3)既替余以蕙襄  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4)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百步九折萦岩峦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又申之以揽茝 虽九死其犹未悔 (4)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要放在平时点滴解决。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萦”“砺”“知”“揽茝”“渺沧海”“粟”“须臾”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①于武陵,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②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1.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择诸路使者令举不法                    按:追究,查办

B 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              遣:发配

C 不肯偿所                              逋:拖欠

D 当官明敏,强直不可                    挠:阻止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强直不可挠”的一项是(  

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③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④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⑤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⑥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④⑤⑥       D 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B 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C 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D 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5分)

(2)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古代的精英移民团:士大夫在山水之间寻找桃花源

①中国古代士大夫为何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桃花源?

②有人说,山水是中国士人的圣经,一点不假,中国士人对山水有一种乡愁式的眷恋,乡愁是自然生命里的一份人文遗产,而那份潜藏在生命底色里的山水乡愁,才是士人精神的自由出口。而老庄哲学恰在山水与人文之间开凿了一条走向自由的通道,在审美领域筑就了一道精神独立的风景线。它对士人选择在山水间隐居的影响也异常深远。

③中国士人的精神生活可以在自然山水中倘佯,也只有在山水里,精神才可能自由高蹈。山水诗、山水画、高山流水之山水乐,将人的审美诉求寄情于山水,将人文的关怀隐逸在山水里。山水远离朝廷,是隐逸者的家园。他们在这里观山阅水,吐胸中块垒,笔墨底端,别开生面,自成一文泽笃厚的审美的文化江山。这样一座文化的江山,可耕田,能读书,采菊东篱,戴月荷锄,才是士人寻找的桃花源。

④而浙江永嘉优越的地理位置,楠溪江不俗的山水,是理想的桃源圣地。这块风水宝地,三面环山,一江入海,天然屏蔽了世外的纷扰。据《永嘉县志·疆域》记载这里的山川形势,所谓“楠溪太平险要,扼绝江,绕郡城,东与海会,斗山错立,寇不能入”。王权的神经末梢亦少到达,很适于寻找桃花源的士人隐居。

⑤一个寻找桃花源的精神团队,一个宗族的隐逸,要以富庶的山水托底。楠溪江的山水,遗世独立,山高水长,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又有舟楫之利,是个殷实的盆地,足以支撑士人携带家族追求诗意于山水间的耕读生活方式。楠溪江地理隐蔽,却又天然地连山通海,为移民提供了开阔的精神领地与生活空间,至少在南宋以前,是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来此隐居的士人群体也非常有幸,穷则可独善其身,达亦可兼善天下,出世入世两方便。

⑥楠溪江的山水有福,迎来了具有文化建设能力的、给予自然以人文关照的士人安居。正是这种精英宗族移民模式、士人精神对自然山水建构的人文山水,才使楠溪江不是落草为寇的水泊梁山,也不是自守封闭的客家围屋土楼,而是士大夫精神对山水信念的一次践履。

⑦他们在山间溪边开田筑屋,聚族而居,创谱牒,建宗祠,将楠溪江两岸布置得诗意浓郁。泉涌如涓的水调,吟出山水绕桑榆的村韵,小桥观冷月碧落洒青石的夜晚,还有日落黄昏不如归去之牧笛奏出的幽幽乡情,这些是他们将自然的景致摄入到人文情怀的感发中,构造出的山水人文精神的画卷,而这才是士人的精神靠山。

⑧六朝以后,永嘉建郡,中原衣冠南渡,文人墨客或访山问水楠溪江,或游宦永嘉。真是楠溪江之幸,也亏得这好山好水,才配得起这些星光灿烂般的名宿。

⑨南朝梁太守、骈赋大家丘迟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千古俪句,名满天下。不知是永嘉名胜感发了他,还是他的文采美饰了永嘉,总之,山水之美与人文精神相映发,原本就是中国文化的诗性审美所在。魏晋之高逸,流风遗韵到南朝,也多亏了士人的精神呵护,才使得楠溪江形成了桃花源般的一个自由空间。

1.下列不属于士大夫在山水间寻找桃花源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中国士人对山水有一种乡愁式的眷恋,而这份潜藏在生命里的山水乡愁,才是士人精神的自由出口。

B.老庄哲学为士人在山水与人文之间开凿了一条走向自由的通道,在审美领域筑就了一道精神独立的风景线。

C.山水诗、山水画、山水乐,将人的审美诉求寄情于山水,将人文的关怀隐逸在山水里,从而成为士人寻找的桃花源。

D.山水远离朝廷,隐逸者在这里观山阅水,吐胸中块垒,笔墨底端,别开生面,自成一文泽笃厚的审美的文化江山。

2.下列关于永嘉山水适合隐居的原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永嘉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天然屏蔽了世外的纷扰;而楠溪江的山水不俗——山高水长,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桃源圣地。

B.据《永嘉县志·疆域》记载这里的山川形势,可谓“楠溪太平险要,扼绝江,绕郡城,东与海会,斗山错立,寇不能入”,王权的威力无法到达,很适于士人隐居。

C.一个宗族的隐逸,要以富庶的山水为依托。楠溪江一带土地肥沃,又有舟楫之利,是个殷实的盆地,足以支撑士人携带家族追求耕读山水间的诗意生活方式。

D.楠溪江地理隐蔽,却又天然地连山通海,为移民提供了开阔的精神领地与生活空间,在南宋以前,是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来此隐居的士人群体出世入世两方便。

3.下列关于“楠溪江的山水有福”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楠溪江迎来了具有文化建设能力的、给予自然以人文关照的士人安居。这种精英宗族移民模式,使得楠溪江不是落草为寇的水泊梁山,而是士大夫对山水信念的一次践履。

B.士大夫在山间溪边开田筑屋,聚族而居,创谱牒,建宗祠,将自然的景致摄入到人文情怀的感发中,楠溪江两岸被他们布置得诗意浓郁,构造出山水人文精神的动人画卷。

C.六朝时期,永嘉建郡,中原衣冠南渡,文人墨客或访山问水楠溪江,或游宦永嘉。真是楠溪江之幸,也亏得这好山好水,才配得起这些星光灿烂般的名宿。

D.南朝梁太守、骈赋大家丘迟曾高度赞美过永嘉山水。魏晋之高逸,流风遗韵到南朝,也多亏了士人的精神呵护,才使得楠溪江形成了桃花源般的一个自由空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10月,某省高考文科状元放弃72万元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她说,而当初报志愿时,大家建议她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多考虑就业一类的现实问题,她选择了港大。但她一直认为当今时代缺失了很多东西,自己是一个古代人所以决定明年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圆纯粹的国学梦。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认真观察下列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满分5 manfen5.com

 

反映的社会现象:                                      (4分)

解决的办法: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