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谪居于黄,过岐亭,见焉               适:恰好

B.余既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             耸:惊奇

C.见方山子两骑                           从:带领          

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使:让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欲此驰骋当世                    而告成功

B.鹊起前                          刃若新发

C.因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赢而不助五国也

D.见其著帽                        原庄宗之以得天下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余既耸然

A.掠江东南去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函梁君臣之首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4.下列各项全都是苏轼见到方山子时感到惊异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②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④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⑤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5.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山子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得到乡里的游侠之士的推崇。

B.山里没有人认识方山子。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和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样子相似,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C.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在河北还有田地,收入颇丰,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

D.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但是苏轼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被贬隐居在此或许能遇见他们。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1.D 2.B 3.D 4.C 5.D 6.(1)他的家里四壁(2分)萧条(1分),然而他的妻子儿女(1分)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1分)(句子通顺1分)(2)方山子也很惊讶(1分),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1分)。我把原因(1分)告诉了他。(句子通顺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使:假如。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使”应注意上下文的假设语气解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 介词,凭借/介词,把;B 介词,从;C 介词,和/动词,亲附;D 所字结构/和“以”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例句,形容词意动,A 名词作状语,B 名词意动,C 名词动用,D 形容词意动。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苏轼见到方山子时感到惊异的原因,①③⑤和惊异无关。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方山子被贬错误,文中没有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1)环堵——四壁,妻子——妻子儿女。(2)矍——惊讶,所以——原因,故——原因。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君快战,必三胜之,为君溃围,斩将,刈旗,令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王壁垓下            军:驻扎

B.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

C.项王自不得脱          度:估计

D.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分其骑以为四队        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B.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不忍杀之,赐公

C.籍不愧于心乎          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D.吾公取彼一将          天之亡我,我何渡

3.下列各项的句子和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A.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4.下列各项中都能表明项羽“视死如归”的一项是(      )(3分)

①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②今日固决死,愿为君快战,必三胜之

③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④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⑤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5.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多情善感。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B.项羽极端自负。“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在只剩百余人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而一味归咎于天命。

C.项羽骁勇善战。在东城溃围的快战中,项羽的每次行动都给敌军有效的打击,而楚军只损失两人,项羽确实勇猛无敌。

D.项羽知耻重义。渡江西征时子弟八千人,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怜爱又有什么脸面?纵使他们不说什么,心中也是愧疚难当,于是自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夏夜,自是更好。        。这样,不怕露冷,山屋门前坐到丙夜是无碍的。

①檐边有吱吱叫的蝙蝠,张着膜翅凭了羞光的眼在摸索乱飞

②几丈外谁在毕剥的拍得蒲扇响呢

③远处有乡村味的犬吠,也有都市味的火车的汽笛

④流萤点点,像小灯笼,像飞花

⑤天刚黑,星就悄悄的亮了

⑥突然你听见耳边的蚊子薨薨了

A ③②⑥①⑤④     B ⑤④③②①⑥    C.⑤④①③②⑥    D ③②①⑥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昨天早上7点,全市空气质量仍处在六级“严重污染”水平,城区和郊区环境评价点PM25数值均在400以上。

B 此前,公安部派出由治安管理局局长带队、监察和督察等部门参加的督导组赶赴广东,对问题整治、责任追究和案件查处工作进行指导督办。

C 连战偕同夫人连方瑀此次访问北京,除探访旧识好友,同时也将再访北大,完成2005年颁赠名誉教授给连战的程序。期间,他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面。

D 对于黄怒波用160万美元换回7根石柱的做法,网络上说法不一,有网友认为这是“吃饱了撑的”,还有人认为这是“有钱人作秀”,黄怒波认为这些说法“很幼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在这个两会“压轴戏”上,面对中外记者有关改革、经济、民生等热点话题,李克强妙语连珠,游刃有余

B.公职人员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敬畏之心,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才能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才能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C.英国一家媒体日前转载谷歌的一名前员工爆料:谷歌公司政治斗争的钩心斗角程度,让人联想到《权力的游戏》这部著名的小说和电视剧中隐秘的斗争。

D.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不足以谋一时”。两军对垒,如果目无全牛,即使能争得一城一池,最终难免全军覆没。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汲取(jí)    肯綮(qǐ)    曲突徙薪(xǐ)    云销雨霁(jì)

B.宫阙(què)   嫔妃(bīn)   怵目惊心(chù)   所向披靡(mǐ)

C.剽窃(piāo)  余弦(xián)  锱铢必较(zī)    差别较大(jiào)

D.沾染(zhān)  羸弱(yíng)  日削月割(xuē)   欲盖弥彰(m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