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赛”影响巨大,既展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也敲响了汉字危机的...

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赛”影响巨大,既展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也敲响了汉字危机的警钟。请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此的看法或感受。(句式、字数大致相同即可)(5分)

例句:汉字书写,书写的是美丽中文不老的历史,传承的是汉字背后的文化积淀。

提笔忘字,既是国人对民族语言的冷漠,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

 

汉字书写,是亲近民族语言的一种情感,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举动。提笔忘字,不仅仅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更是教育工作者追求功利的结果。(要求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一正一反,言之成理即可,句式大致相当。)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分析所给的例句。所给的这两个句子,从内容上来看,第一句是从正面来谈感受的,第二句是从反面来谈感受的,两个句子一正一反;从形式上来看,第一句是对偶,第二句是递进关系复句。把握这两点,来仿写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2个字。(4分)

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一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前去求教。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了他,他很不高兴。老禅师出来后,他还是态度很傲慢。老禅师非常恭敬地亲自为他沏茶,茶杯已经满了,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

 

查看答案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2012年末最大的新闻,看好莫言的人,觉得莫言获奖实力具备,____________;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莫言作品并非___________,客观地说,莫言的小说有其独特性,其奇异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比喻真是令人难以___________的。

A 实至名归     瑕不掩瑜     望其项背

B 名副其实     瑕不掩瑜     望尘莫及

C 实至名归     白璧无瑕     望其项背

D 名副其实     白璧无瑕     望尘莫及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 攫取   集腋成裘   振聋发聩   饥肠漉漉

B 窜红   穷兵黩武   未雨绸缪   忧心忡忡

C 熨帖   如丧考妣   山青水秀   荦荦大端

D 鳜鱼   出类拔萃   按部就班   暴殄天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前几天母亲节,一早打开朋友圈、微博,到处都是祝母亲节日快乐的,夹杂着晒自己和母亲的照片,转发各种母爱伟大的故事等,沸沸扬扬的。这时候你不赶紧表达一下对母亲的感情,都不好意思给别人点“赞”。

对此,有人看不惯了,问这些刷屏者,“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你妈妈知道吗?”他们认为这种表达方式并非为了让母亲知道,而是在社交网络上,让同学、同事、朋友看——这是在晒孝顺吗?更有甚者批评说,一群把妈妈拉进朋友圈黑名单的人,在朋友圈里疯狂地刷着母亲节快乐。

上述现象,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谈谈你的看法。文体自定,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中国年轻人为何不敢晃荡青春

陈方

飞机上,座位旁边坐着一位外国年轻人,他刚刚参加完湖南卫视“汉语桥”的比赛,要飞到石家庄找他在德国结识的朋友。

他是波兰人,在德国学习工作了很多年,这一次代表德国参赛。比赛的成绩不是特别好,但他正好可以利用参赛完的时间在中国和朋友一起旅行。波兰小伙说这一次可以在中国待90天。我好奇:“你不用工作吗?”他说他还没有固定工作,在德国打工挣点钱,然后就去周游世界。他说他去过很多国家,认识了很多人,旅行改变了他的人生。继续好奇,我问他多大了。他说,现在已经28岁了,不过还可以再尽情晃荡几年,然后再把生活固定下来。

一个28岁的波兰小伙还可以如此自由自在地过着“年轻人”的生活,让人好生艳羡。在中国,一个28岁的小伙子该是什么状态?28岁的中国年轻人已经不再年轻,我们在着急地恋爱结婚生子,着急地买房买车,着急地拼事业。我们在焦虑着如果30岁还不能出人头地,这辈子可能就“完”了。

我依旧好奇于波兰小伙的“晃荡”状态在别人眼里是不是很另类,他对我的问题表示很惊讶,他说在他生活的环境里很多年轻人都是这个状态。他问我难道没有出国旅行过吗,没有看过世界吗,那你年轻时都做了些什么?

我和大多数中国年轻人一样,毕业后就开始按部就班地生活。一个28岁的中国小伙,如果还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还没有结婚成家,整天晃荡来晃荡去,那他一定是主流社会舆论里的另类,甚至还会被贴上“社会青年”的标签。

“主流“了,“正常”了,不能说不好。但必须得承认,很多中国年轻人还是渴望能拥有一段“晃荡的青春”,否则,我们也不会一看到别人在“晃荡”内心就心生感慨。那位波兰小伙对语言感兴趣,便开始学习汉语,他从不考虑学习汉语能不能为将来谋生。而我们不行,上大学选择专业时就必须考虑将来的就业情况。

中国的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毕业就被庸常的生活绑架了,为什么我们失去了“晃荡青春”的勇气?一方面,传统意义上按部就班进入主流轨道的“社会习惯”主导着我们;另一方面,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剥夺了“继续晃荡”的机会。世俗社会中,“剩男剩女”所带来的家庭压力还可以抗争,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必须寻得谋生的饭碗。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后如果不尽快占领一个“坑”,等你晃荡够了,这个“坑”早就被别人占了。社会上那些待遇较好的单位,在招聘时一般都只对应届生开门,往届生乃至“社会青年”是很少有机会的。找一个待遇一般甚至能勉强谋生的工作,又必须考虑到未来的养老前景。

波兰小伙并不完全理解这样的“纠结”,他在德国认识很多中国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的状态和他也有些相似。但从他的讲述中我能体会到,他眼中的那些中国年轻人之所以敢晃荡,大抵都是因为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宽裕,晃荡完青春,并不影响他们以后稳定的生活。这和家庭背景一般的波兰小伙的晃荡状况绝然不同。

一毕业就“老”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太多选择。你可以在内心晃荡青春,但不能以生活的姿态晃荡,你必须找一个主流的外壳来保卫你晃荡青春的内心冲动;如果说你想像波兰小伙这样以生活的姿态“晃荡青春”,那么必须付出有可能“晃荡一辈子”的风险代价。

如果哪一天中国年轻人可以随心所欲晃荡青春了,那一定是中国的社会问题存在最少的时候

(有删改)

1.文中所说的“晃荡青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中国年轻人为什么渴望晃荡青春?(6分)

2.中国的年轻人不敢晃荡青春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3.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