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5分)
2012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比较表
| 城乡 | 地区 | |||
城镇 | 农村 | 某省南部 | 某省中部 | 某省北部 | |
人均收入(元) | 20552 | 8004 | 7623 | 5836 | 3606 |
增长率(%) | 10.5 | 9.4 | 8.9 | 11.7 | 12.7 |
注:2012年,该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根据以上数据,请你写出三点结论。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的含意,不超过30个字。(4分)
当邦迪亚上校面对行刑枪队时,他便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找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曾叱咤风云的李斯在被腰斩前,对其子慨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 。
(2)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 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3)虽然华尔街对苹果在上个季度的业绩给出“表现平平”或者是“失望”的评价,但苹果仍是美国最盈利的公司,其他竞争对手难以 。
A.鱼目混珠 息息相关 望其项背 B.鱼龙混杂 息息相关 望尘莫及
C.鱼目混珠 休戚相关 望尘莫及 D.鱼龙混杂 休戚相关 望其项背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虚伪 嘘寒问暖 殷墟 面面相觑
B.劲拔 大相径庭 痉挛 不胫而走
C.铺垫 嗷嗷待哺 苗圃 匍匐前进
D.树梢 稍纵即逝 捎带 花里胡哨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与鲁迅相遇
程振兴
与鲁迅相遇,是与我的学生———中国当代80后、90后青年的相遇。
年过三旬的我,“身内的青春”已经逝去,“身外的青春”固在。是鲁迅,让我与世上的青年,保持着精神的联系。当代中国,社会病象依然存在,“潜规则”有时超越“显规则”,阻碍青年上升的通道。青年感慨“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但如何才能强大?
时至今日,鲁迅式的“铁屋中的呐喊”,早已打破黑夜的沉寂,并已穿透“无声的中国”。国人不再沉默,他们竞相追逐着“中国好声音”。然而,娱乐界的“中国好声音”,绝非鲁迅式的“真的恶声”。
青年需要一个真正的、精神上的父亲。“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是在“大时代”里,一个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青年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父亲的形象。今天的青年,遭遇的是一个“小时代”。他们或许有一个“小爸爸”,但“小爸爸”并非真正的父亲。青年们需要一个精神上的父亲,一个勇敢无畏的父亲,唯有鲁迅能当此重任。鲁迅告诉青年,要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小时代”!作为一个旷代的全智者,铁屋中的鲁迅,早已洞彻了人心的隐秘与幽微: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即便如此,他依然选择了倔强地反抗,反抗绝望。
于是,在遥远的南中国,一所最偏远的大学校园里,70后的我,向一群80后、90后的青年开讲鲁迅。因为鲁迅,我们相遇,见证精神生命的延续。
(选自《中华读书报》2013年12月4日)
1.鲁迅式的“铁屋中的呐喊”与国人追逐的“中国好声音”有何不同?(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今天的青年遭遇的是一个“小时代”?(5分)
3.你是如何看待作者向80后、90后青年开讲鲁迅这一做法的?(6分)
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丫鬟金钏投井一事而自悔,独在屋中垂泪,宝钗见状连忙劝慰她,并拿出自己新做的两套衣服给金钏做装裹用。
B.《子夜》中,陷入困境的吴荪甫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为此,他收买了赵伯韬的情人刘玉英,又笼络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
C.“现在我明白!……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愤激的台词中,宣泄的是常四爷对旧社会强烈的不满之情。
D.在等待了七年之后,欧也妮收到了查理的信,在信中,查理告诉欧也妮,他发了财,要与奥勃里翁小姐结婚,并让欧也妮寄还梳妆匣。
E.《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之间并非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与鲨鱼争夺马林鱼的搏斗中,圣地亚哥对鲨鱼的赞叹,便是明证。
2.简答题(10分)
⑴在鲁迅的小说里,帮闲人物几乎无所不在。请列举出《药》、《明天》中的帮闲人物。(5分)
⑵《三国演义》中,袁术部将纪灵领兵攻打刘备,当他得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后,连忙派人致书吕布,责其无信。布笑曰:“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 纪灵为什么责备吕布“无信”?吕布具体用什么计策“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