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募捐/蓦然回首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募捐/蓦然回首    差遣/差强人意    绚丽/徇私舞弊  

B.偌大/一诺千金    稽首/无稽之谈    剽悍/虚无缥缈

C.渐染/间不容发    纰缪/未雨绸缪    遭殃/怏怏不乐

D.溘然/恪尽职守    偏裨/无裨于事    高亢/引吭高歌

 

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mù/mò,chāi/chā,xuàn/xùn;B项ruò/nuò,qǐ/jī,piāo;C项jiān,miù/móu,yāng/yàng;D项kè,pí/bì,kàng/háng。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这是一件巧夺天工的红玛瑙雕件。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那朵荷花,枝干不是雕的,天然的一道黑筋。雕刻师合理利用,巧雕俏色,荷花蕊的颜色,也是自然的白,利用之合理,不得不佩服。   

而这件雕件的经历其实颇为坎坷,曾几经辗转以极低的价格,转手到一位雕刻家手中。雕刻家拿到料子,连续看了三天,最终,想出一个创意设计——那条无法回避的黑筋,浑然天成一根亭亭玉立的枝干。   

最后,作品以高价卖出……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汉学主义:中国知识生产中的认识论意识形态

汉学主义作为一个知识体系,产生于13世纪以来西方建立全球系统——全球化的企图。汉学主义首先是一套集各种观点、概念、理论、方法和范式于一体的隐性体系,它由西方构建并运用在西方与中国的接触时处理一切有关中国的事务和阐释纷繁复杂的中国文明,是超越汉学和中西研究领域的一种国际现象。汉学主义还可以被理解成对西方视角的回应、反应,或是接受、采纳和内化,以及对由西方产生的关于中国知识的消化吸收。汉学主义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构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认识论的意识形态,它主导着现代世界看待中国的方式,由此产生了一套研究中国和其他非西方文化的特定模式。因此,汉学主义大致也可以适用于西方对其他非西方国家和文化的知识生产过程。

在知识层面,汉学主义旨在将中国及其文明纳入他们已有的人文知识系统和普遍历史的系统之中。在西方对中国和中国文明产生的误解和错误描述的学术研究及公众认识中,只有部分原因可以归咎于信息错误,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西方生产中国知识过程中的认识论问题。

汉学主义另一层面的特征是对中国和中国文明的理想化和神秘化。其渊源可追溯到马可•波罗时代,以及一些基督教传教士和思想家。到了现代,将中国理想化的倾向从未完全消失。在颂扬中国文明的学者中,罗素具有代表性。由于对西方文明和对“一战”的灾难性后果感到失望和震惊,罗素向东方寻找人类的未来之路。他将中国和西方生活态度上的差异简化到“中国人追求享受生活,西方人追求统治自然和同胞的权力”。这种二元对立将中国和西方的复杂性作了过度简化。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汉学主义是建立在主要包括西方霸权主义、普世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认识论的殖民化和逆向族群中心主义等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作为认识论,汉学主义是看待中国和世界的总体方式,是由西方学者和非西方世界在认识中国时所持有的一系列观点、信仰、态度和价值的总和,因此,汉学主义应该在概念上定位为“认识论的意识形态”。

汉学主义并不只是仅仅关于中国知识生产的思想范畴,甚至呈现出一种内在化、由自我施加的认识论的殖民化。因此,走出汉学主义,对其逻辑和原理的把握是超越它的第一步,但是它的最终消失有赖于建立一个真正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种族和族群为中心的框架,该框架应建立在对人类共同的人性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一旦从汉学主义中解脱出来,研究中国的学术将以西方理论作为参考框架来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状况,这就必然会出现真正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产生对中国不带偏见的知识,而对中国传统和文化有真正了解、欣赏和尊重,由此促进与中国的和平与和谐,进而推动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1.请简要概括文章第一段的论述思路。(6分)

2.汉学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的意识形态”,存在着哪些不足?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3.请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说说走出汉学主义将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甘山之甘

王剑冰

我们来甘山的时候,已是深秋。甘山上一片艳丽的色彩。

上午阳光斜射,把一片片树叶都染亮了,聚在树的下面往上看,看得魂牵梦绕。那是城里少见的色彩,每片叶子都在风中旋转。

最好看的是甘山的柿树。柿子红在枝上,叶子遮不住,就让它们把一棵树渲染成红艳。甘山上到处都是这样的柿子树,时间再深些,树上的叶子会全部落完,惟剩了一树的柿子,那时就像挂着一树的灯笼。随着风的摇,熟透的柿子会掉落下来,你只需伸出手,就能得到一枚甘甜。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

有人说,在平原地带,过去遇荒年会饿死很多人,而甘山一带这样的事却很少发生,山上可以果腹的东西实在是太多。这里就像一片世外桃源,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而且用现在的话说,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山里出好颜色,陪同我们的两个女子,说到甘山总是眉飞色舞,显出难抑的自豪。这帮子写散文的都说她们像甘山的散文。一个男士还真同她们探讨起散文来,说不清是形散还是神聚,是开头还是结尾。

风越大了,树上的叶子可劲地旋,满树都是红色的响,而后满山都是。而后就看到一片红的舞。真正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云就是叶,纷纷地扬,哗哗地响,整个甘山欢动了。

走在山道上的时候,觉得是雨,那是叶子刷刷啦啦地落,你真是想象不到有多少叶子在落,就像天女在散花,风这时就是天女,那叶子落在身上,落在脸上,迷了眼,乱了心。脚下一会就成了松软的地毯。

伴着响的还有蜿蜒而下的山溪,清清的水上也漂了一层的叶,有些叶子落下又变黄了,红红黄黄的更有了色彩。色彩被山溪输送带似的送向山外,像一条泼满胭脂的香溪。

还真是想到一个女子,杨玉环,这陕县老杨家的女子,她可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可是住过地坑院?昨晚大家从平地上下到建在地下的四合院的时候,简直要惊叫了,仰头看天,天成了方的,像打开了一扇天窗,一窗的黑,在城里从来没感到这么的黑,也就越发地感到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四合院是窑洞的聚集,一孔孔的窗子透出一格格的光亮,显示着生活的活力。有的地坑院,已经过了数千年时光。静静的乡间,哪户小门吱呀一闪,就闪出个杨家的女子。杨玉环一定在这甘山不远,周围的百姓都这么说。说不定也来甘山赏过红叶,吃过这里的柿子。也是走过那条官道,翻过那架不大的山包,山上至今还留着深深的车辙。杨玉环在这里出落得天生丽质,像一颗红透的柿子,被大唐摘走了。由此便有了一个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

在甘山的红里走,在甘山的风里走,竟就见到一对对的男女,笑着、跑着,迎着风,迎着叶,感染着爱情的浪漫。他们同甘山融在了一起。

喝了甘山的水,品着甘山的特产,感受着甘山的红和甘山的笑,就觉得,甘山是让人心甘的,情愿地来,心甘地去,留一生的好想头。

等我们跑出树林深处,一片开阔之中,竟又看到了一棵棵的红柿树,风和雨越猛,柿子树就越见出鲜亮和红润。甘山红叶中,柿树或许成了最后的坚守。

(原载《散文》2012年第5期,有删改)

1.请概括这篇散文中甘山有哪些特点。(4分)

2.这篇散文中第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作用?(4分)

3.这篇散文中多处写到甘山的柿子树(柿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分)

4.请探究这篇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甘山的人性美。(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4)人间如梦,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6)______________, 西北望, 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                  (《老子·第四十五》)

(8)             , 鸟鸣山更幽 。                      (王籍《入若耶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秋晚悲怀

[宋]李觏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山松生命合经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注],待看年华几许长。

【注】壶中句:据《云笈七签》记载,壶中有日月如世间,有老翁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称为壶公。

1.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3分)

2.尾联是如何抒发感情的?(3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