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题3分) 仇览字季智,陈留考城人也。少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题3分)

仇览字季智,陈留考城人也。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有数,无知者。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薄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躬助丧事,赈恤穷寡。其年称大化。览初到亭,人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诣览告元不孝。览惊曰:“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母亲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至子以不义乎?”母闻感悔,涕泣而去。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

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谴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薄后耳。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

览入太学,时诸生同那符融有高名,与览比宇,宾客盈室,览常自守,不与融言。融观其容止,心独奇之,乃谓曰:“与先生同乡壤,邻房牖,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览乃正色曰:“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读其中!”高揖而去,不复与言。后融以告郭林宗,林宗因与融贵刺就房谒之,逐请留宿。林宗嗟叹,下床为拜。

览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以疾辞。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侯览冠,乃敢升堂。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后征方正,遇疾而卒。

(节选自《后汉书》)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苦身老      投:接近          B.政严猛 尚:尚且

C.其年称大    化:转变          D.虽在居 宴:安闲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仇览重视教育感化的一项是 ( )

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果菜为限,鸡豕有数。 ②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

③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                 ④譬以祸福之方,元卒成孝子。

⑤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             ⑥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仇览为官,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产;重视教化,使被母亲控告不孝的陈元成为孝子。

B.王涣对仇览不治罪而感化陈元的一类做法不满,于是仇览离任去太学学习。

C.仇览在太学坚定心志专心学习,当时游谈成风,他不参与,使郭林宗由衷饮佩。

D.仇览学毕回乡,看重操守,不愿做官,居家严格要求自己和妻子儿女。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5分) 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                                                                                          

② (5分) 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

 

1.B 2.B 3.B 4.(1) 你听到陈元的过错,不治罪而感化他,莫非缺少鹰鹯一样威猛的心志吧?(评分标准:“罪”“化”“得无……邪”各1分,句意2分。)(2) 那些剽悍轻浮放荡不羁的人,全都用耕田桑蚕之事役使他们,严格制定惩罚条文。(评分标准:“轻”“游”“役”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尚:崇尚。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的答案A即为词类活用。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尚”解释为“尚且”后面没有和他照应的语句,可判断解释错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仇览”性格特征是“重视教育感化”, ①句是政治措施,⑤是拒绝游谈的表态,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王涣对仇览的做法不满,理解分析有误。王涣基本上认可,但有疑问,经过仇览解释后,他很赞赏,并让仇览去太学学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罪——治罪,化——感化,得无……邪——莫非……吧? (2)轻——轻浮,游——放荡,役——役使(介宾短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仇览字季智,是陈留县考城人。他青年时作为书生时淳朴寡言,乡里没有人了解他。四十岁时,县府征召他补任官吏,选拔他当蒲亭长。他鼓励人们发展生产,为百姓制定法令条文,以至到果树蔬菜定出限额,鸡猪规定数量。农事完毕之后,就让子弟们住在一起,回到学校学习。那些剽悍轻浮放荡不羁的人,全都用耕田桑蚕之事役使他们,严格制定惩罚条文。他亲自帮助(有困难的人)办丧事,救助抚慰贫困孤寡的人。一年以后人们称赞当地有了很大改变。仇览刚到蒲亭时,有个叫陈元的人,独自与母亲居住,可是他的母亲到仇览处控告陈元不孝。仇览吃惊地说:“我近日经过你们家,看到房屋很整齐,田地按时耕耘。这个人不是恶人,应当是教育感化没有做到罢了。(你作为)母亲守寡养育孤儿,自己受苦接近年老,怎么能因一时发泄愤怒,把不讲道义之名送给儿子呢?”这位母亲听了很感动、很后悔,流着泪离开。仇览就亲自到陈元家,和他们母子饮酒,乘机向陈元讲述人伦孝敬的行为,用祸福之类的话使他领会,陈元终于成为孝子。 当时考城县令河内人王涣,政事崇尚严厉,听到仇览用道德感化人,委任仇览当主簿。他对仇览说:“你听到陈元的过错,不治罪而感化他,莫非缺少鹰鹯一样威猛的心志吧?”仇览说:“我以为鹰鹯(虽威猛但)不如鸾凤(美好)。”王涣致谢送走他说:“枳树荆棘不是鸾凤栖息之处,百里之路哪里是你这样大贤人走的路呢(意为前程远大)。今日太学中那些人拖着长长的衣襟,名誉飞扬,都在你之后罢了。我拿一个月的俸禄作为资助,勉励你最终成就崇高的品德。” 仇览进入太学,当时生员中同郡的符融有很高的名声,跟仇览挨着屋子住,常常宾客满屋,仇览常常坚守自己的心志,不跟符融谈话。符融观察他的容貌举止,内心唯独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对他说:“我和您是同乡,房子相邻,现在应变城英雄从四方聚集,是志士结交之时,您虽然致力经学,可守住学业为什么这样坚定?”仇览于是面色严肃地说:“天子建立太学,难道只是让人们在这里游谈吗?”然后向符融高高地拱手施礼离开,不再跟他说话。后来符融把此事告诉了郭林宗,林宗于是与符融带着名帖到住处拜见仇览,于是请求留下住宿。林宗很是感叹,下床向仇览行礼。 仇览学习完毕回到乡里,州郡官府一起邀请他为官,他都用生病推辞。虽然在家闲居,他一定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妻子儿女有过失,他就脱帽(表示犯过失)自责。妻子儿女在院中道歉,等到仇览戴上帽子,才敢走进堂屋。家人没有谁见过他因喜怒在说话声音和脸色上表现出的不同。后来他被征召为方正之人,生病后来去世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追随着西方的脚步走。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甲午战败后转学制度;戊戌变法失败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但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困境,这便使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于是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在中国30年间集中体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所以,这次危机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它们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那就是“中”、“和”、“容”,即中庸、和谐、包容。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万物一体而相互仁爱。主张天道即人道,天地生生之德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需要人来实现,人恰恰可以由“尽心”而“知性”,由“知性”而“应天”,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正根源于此。

当然,过分强调“天命”,会忽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一面。需要特别指出,儒家传统中还有一支主张“天人交胜”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荀子、王夫之等,他们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遵循自然天道的正常规律,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道家崇尚“自然”,希望通过“道法自然”实现人道契合、人道为一。认为万物与人既是平等又是相互联系的,反对人为、机心,主张顺道而为,复归于朴,提倡一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生命境界。

佛教虽为外来文化,但很好地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最有中国特色的莫过于禅宗。禅宗集中体现了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理解,对中华道德礼义的吸收和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佛教提出“佛性”为万物本原,万物之差别仅是佛性的不同表现,其本质乃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山川草木,悉皆成佛”。

这些价值观在现实制度和生活中就具体落实为一个“度”字。“度”就是分寸,就是节制,就是礼数,就是平衡,就是和谐。它不仅是中国政治智慧,也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更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这种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传统特别伟大的一点。在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籍中四书五经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使得生态文明中的日常生活超越了现实的功利追求。这些生活实践看似涓涓细流,却共同汇成了生态文明所需要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从容有度的生活方式通过节制人的无限欲望,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能够纠正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种种错误。

(摘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5期,有删改)

1.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不能走工业化的道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

B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而它们的宗旨和追求是完全一样的。

C 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主张天道即人道,强调人事,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 荀子、王夫之等人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人的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要尊重自然规律,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相等的。

2.下列各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到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都是因为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

B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磨合,终于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演变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禅宗。

C从某种角度上说,全球金融危机也是中国谋求更好的发展的一个机遇。

D一个“度”字不仅表现了中国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因而也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也集中体现了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不能不顾现有国情继续走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

B“度”体现出的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民族特别伟大的原因。

C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庸、和谐、包容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D 生态文明需要一种从容有度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节制人的无限欲望,使人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它比工业文明更为先进。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一周年之际,中国文联与中国老教授协会文艺专业委 员会和大众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一本沉甸甸的画集《历史的硝烟血染的记忆——老艺 家笔下的抗日战争》。                           ;              ,         ;                      ,             ;也有当今后起之秀的最新创作,显现着当下青年人对那段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①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青年画家的许多作品

   ②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出老一辈艺术家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③这里有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木刻、漫画、宣传画、油画、国画等作品

   ④充满了深沉的悲愤与战斗的激情

   ⑤它们高昂着英雄主义,洋溢着真诚与理想

   ⑥有上世纪四十年代亲历战争苦难的老艺术家们的作品

A. ③④⑥②①⑤     B.③⑤⑥②①④      C.③②⑥④①⑤      D.③④⑥⑤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辽宁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正全力以赴打造全国最大的制革示范基地,向着实现千亿元皮革产业集群目标,早日实现国人的皮革梦。

B.如果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大潮下观察,“双11”的意义或许并不仅仅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信号,更是一场电商大战和数亿网民的购物狂欢。

C.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多少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愿景化为了现实,多少普通人赢得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D. 由于菲律宾群岛恰好位于台风路径上,因此每年大约有80%(20次)左右的台风会光顾菲律宾。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史上最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在受灾最严重的洛克落班市,哀鸿遍野,被台风吹倒的房屋、树木、汽车残骸遍布街道。

B.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办起了不少开心农场。农民将土地整理成20平米左右的菜地供市民认领。市民不仅能够体验劳动乐趣,还能收获自己种植的无公害蔬菜,真是两全其美

C.军人的血性并非天性,不可能与生俱来,一挥而就,永不消退。军人的血性表现在战时,培养却在平时。

D.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都为陈迹,令人唏嘘不已。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雇(yōng)   稀泥(huó)        羽而归(shā)       朝夕月(tūn)

B.闻(fěi)     独戏(jiǎo)        车斗量(zài)       清风夜 (lì)

C.憬(chōng)   击炮(pǎi)        光瓦亮(zèng)      不忍觫(hú)

D.福(zhǐ)     马脚 (lù)        波云诡(jué)       洞见结(zhēn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