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真有“地震云”吗? 地震云真会是地震的天然“预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真有“地震云”吗?

地震云真会是地震的天然“预报者”吗?地震与气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其实,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但是,“地震云”并没有一个严谨的科学的定义,甚至这一名称本身也不是地震科学工作者提出来的。地震云一般是指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预兆当地将可能发生有感地震。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傍晚居多,而且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地震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根据气象观测,人们把“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条带状的云,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第二种是呈波浪状或辐射状的云,若云呈辐射状,一般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

我国有学者提出,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而又有应力集中的断裂带上空。当因震前容积增大而传递应力至远离震中区时,在应力集中过程中,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使岩石发生挤压磨擦,使热量增加,地下热流通过断裂带不断逸出地面,上升到高空,形成带状地震云。由于断裂带大多垂直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所以由此产生的条带状地震云也是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这个观点能解释为什么反倒是在远离震区的地方发现地震云。但仍有疑点无法解释,比如,对于那些相隔半个地球的远震地震云来说,应力很难传过去。

目前,关于地震云的形成,以及它与地震发生之间的联系仍是带推测性质的,还缺乏实验依据。因为地震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尚有许多待解之谜。

1.根据原文,下列对“地震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云一般出现在某些中强地震前,但目前它并没有严谨的科学定义。

B.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的断裂带上空。

C.地震云的形状各异,实验证明,它们与地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D.地震云是地壳在变动中产生的地下热流逸出地面,升至高空而形成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远震地震云离不开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但这又不能解释那些相隔半个地球的远震地震云现象。

B.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地震云,其与地面的交点就是震中所在地。

C.条带状地震云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的观点可以解释在远离震区的地方发现地震云的现象。

D.地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尚有许多待解之迷,因此,地震与地震云之间的联系仍带有推测的性质。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云可分为四种,根据地震云的形状,人们可判断出地震所发生的区域。

B.地震云的颜色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反之,则可能越弱。

C.中国古籍中有关地震云的记载,说明古人对地震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D.随着科学家对地震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科学认知地震云是有可能的。

 

1.C 2.B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先将文本中有关“地震云”的文字表述筛选出来,然后以各选项文字与之对照,确定正误。题中,C项“实验证明”的说法有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对比,以确定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张冠李戴,该项所讲的是文本中所说的第三种地震云,文本并未讲此种地震云与地面的交点就是震中所在,而是讲第一、二种地震云。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对比,以确定正误。题中,A项错误在于,文本说“根据地震云的形状判断震区”只是推测,而不是如该项所说“可确定”。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                      

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却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①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   ②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     ③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      ④每年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⑤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A.③④②①⑤        B.③①④②⑤      C.②③①⑤④        D.②⑤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

A.很多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相关部门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为拆除老建筑的依据。

B.实施的《快递服务》国家标准规定,快递公司收派员将快件交给收件人时,应告知收件人当面验收快件,这意味着快递公司将无权要求消费者“先签字后验货”。

C.不管网络游戏是以软件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某种数字化的形式、在线的形式出现,都只技术的属性,这改变不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容的本质。

D 2013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的7000多座城市参与世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该活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使恰当的一项是

A.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怜爱。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以古人为楷模,焚琴煮鹤,磨炼坚强的意志。

C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利益协调危机。困难群体社会资源匮乏,人微言轻,当自身利益被侵犯时往往束手无策。

D 媒体报道,朝鲜公开宣布要准备第四次核试验,其危言危行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半岛乃至整个亚洲的和平局势。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豆(gǔ     肘(chè     规则(qián)    精竭虑(dān)

B.脖(jǐng)   (jué)       纳金(zhì     径通幽(qǔ

C.(xuè)    (huáng   己话(tǐ      心宽体(pán)

D.琅(fà     欠(bū)      骨眼(jiē)     甲归田jiě)

 

查看答案

6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47年,出道不久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执导的电影《开往印度的船》杀青了,伯格曼认定这必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他甚至狂妄地说:“不准剪掉其中任何一个镜头。”并且连试映都没举行,就匆忙地首映。结果让他后悔莫及,拷贝出了重大事故,首映彻底失败。

第二天他看着报纸上的影评,痛心疾首。就在此时,他的朋友笑容可掬地出现了,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明天照样会有报纸。”明天照样会有报纸,是的。

此后,伯格曼在每一部电影的制作中,表现得十分勤勉。他只要有空就去录音部门和冲印厂,学会了与录音、冲片、印片相关的一切,还学会了摄影机与镜头的知识。一代电影大师就这样启程了。最终,他成为了世界现代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