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

阅读下面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1.这首词的上阙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4分)

 

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大区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 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③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指出手法,再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最后指出其效果或作用。答到对比得1分,能分析对比的内容得1分,能指出效果和作用得2分,其中“突出荒凉”1分,“昔盛今衰”1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赏析结句。结句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赏析——结构和内容,从两个方向来思考——上文和余味。答案要点中能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承勋,字立卿,嘉鱼人。有操执,为政不苛。承勋举弘治六年进士。由太湖知县迁南京刑部主事。历工部郎中,迁南昌知府。

正德六年,赣州贼犯新淦,执参政赵士贤。靖安贼据越王岭玛瑙岸,华林贼又陷瑞州。诸道兵不敢前。承勋督民兵剿,数有功。华林贼杀副使周宪,宪军大溃。承勋单骑入宪营,众乃复集。都御史陈金即檄承勋讨之。贼党王奇听抚,搜得其衷刃,纵使还。奇感泣,誓以死报。承勋令奇密入寨,说降其党为内应,而亲率所部登山。奇夜拔栅,官军奋而前,降者自内出,贼遂溃。已,从金斩贼渠罗光权、胡雪二,华林贼平。镇守中贵黎安诬承勋擅易贼首王浩八狱词,坐下吏。大理卿燕忠即讯,得白。三迁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十年春,大风昼晦,帝忧边事。承勋言:“去岁冰合,敌骑尽入河套。延、宁、固原皆当警备。甘肃军饷专仰河东,宜于兰州籴贮,以备缓急。曩河西患土鲁番,今亦卜喇又深入。两寇云扰,孤危益甚。套寇出入,并经庄浪。急宜缮塞设险,断臂截踵,使不得相合。兀良哈最近京师,不善抚,即门庭寇。云南安凤之叛,军民困敝,临安、蒙自盗贼复兴,旷日淹时,恐酿大患。交阯世子流寓老挝,异日归命请援,或据地求封,皆未可测。惟急用人理财,俾边鄙无虞。”帝嘉纳焉。

承勋沉毅有大略。帝所信任,自辅臣外,独承勋与胡世宁,大事辄咨访。二人亦孜孜奉国,知无不言。世宁卒半岁,承勋亦卒,帝深嗟悼。赠少保,谥康惠。所赉予,常典外,特赐白金、彩币、米蔬诸物。承勋官四十年,家无余资。其议“大礼”,亦与世宁相合云。(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有删节)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政赵士贤执:抓住

B都御史陈金即承勋讨之檄:声讨的文书

C大理卿燕忠即讯,得 白:昭雪冤情

D边鄙无虞  俾:使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承勋作战有胆识的一组是

①有操执,为政不苛②承勋督民兵剿,数有功③都御史陈金即檄承勋讨之

④承勋单骑入宪营 ⑤说降其党为内应    ⑥从金斩贼渠罗光权、胡雪二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承勋有操守,为政不苛酷。考中进士后,他由太湖知县迁任南京刑部主事,后来又历任工部郎中、南昌知府等职。

B李承勋作战有胆识有谋略。盗贼进犯之际,各道兵马不敢前往,李承勋率领部队进行围剿,并多次立功。

C李承勋受到过诬陷。华林贼寇被扫平后,镇守宦官黎安诬陷李承勋擅自改动贼首王浩八的供词,辛亏大理卿燕忠替他昭雪。

D李承勋沉着刚毅有远见。当时皇帝只信任李承勋和胡世宁,他们两人也兢兢业业报效国家。他们两人相继去世,皇帝深深地叹息哀伤。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党王奇听抚,搜得其衷刃,纵使还。(5分)

(2)急宜缮塞设险,断臂截踵,使不得相合。(5分)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素有“以悲为美”,亦即表现忧患心理的悠久传统。从《诗经》里的“变风”、“变雅”起,历经“盖自怨生”的《离骚》、“慷慨有余哀”的汉魏六朝诗歌,直到那忧思宛转的晚唐诗,所贯穿的基本感情脉络之一,便是那一股对于爱情、对于个人身世、国家前途、无常人生的忧患情绪。普遍而深广的忧患情绪,孕育和造就了无数的诗人。优秀和杰出的诗人,又按照“美”的规律,艺术化地表现出这种人人心中常有而口却难以尽言的忧患情绪:这就构成了一部古代文学史的基本事实。不过,比较起来,唐宋词中所充溢的忧患情绪,却似乎显得格外浓厚与深细。纳兰性德说过:“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往往欢娱工,不及忧患作。”(《饮水诗·填词》)这就揭示了“词”与“忧患(心理)”间的密切关系。而李后主的这两句词:“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更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唐宋词人,正是一大群对于忧患情绪具有特殊敏感的“多愁善感”者。他们既承受着前代文学中积淀本已十分丰厚的忧患心理的精神负担,又“吸收”了本朝社会新“释放”出来的忧患心理的精神势能,于是便形成了唐宋词特别喜欢抒写“苦闷”与“伤感”的另一种内容特色——且不去说那些身世坎坷、性格脆弱的词人们;即连身逢“太平盛世”的词人如晏殊、宋祁,当他们面对良辰美景、手捧金尊玉钟时,不也轻吐了“无可奈何花落去”、“浮生常恨欢娱少”的喟叹?而那位号称“豪放”词人的苏轼,一曲“大江东去”的高歌刚刚唱到大半,其“尾声”却又立时回旋起“人间如梦”的哀音……这都足够说明,忧患情绪简直如同一个幽灵那样,老在唐宋词坛上徘徊踯躅,又像一个巨大的阴影那样,时时笼罩在词人的心头。王国维说李后主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又说晏殊、冯延巳词有“忧生”、“忧世”之意(《人间词话》),这些话实际上都触及了唐宋词特别擅长于表现忧患心理的“本源”问题。

唐宋词人何来这么深浓的忧患心理呢?这除开文学本身的继承性原因(即承受了前代文学“以悲为美”的传统)之外,还得从唐(主要指晚唐五代)宋时期的社会境况中去寻找根由。前已说过,中国的封建社会在越过了盛唐这一顶点之后,已经开始向其“中老年”迈开了缓慢前进的步子。“成熟”本就孕育着“老化”,而“迟暮”则又加深了危机。所以,尽管盛唐之后还有北宋的再度“盛时”,但比较起来,两宋毕竟是一个国力大不如昔、积弱积贫相当严重的社会,故而它那“内里”的种种社会弊病就不由得会一齐暴露出来。而士大夫文人又一向是社会诸阶层中最为敏感的阶层,他们具有“多愁”、“善感”和“深思”的心理气质。所以正像人体有病常会通过肝肾与声息脉搏反映出来一样,唐宋社会所产生或潜伏着的矛盾与危机,也极易在作为“国之肝肾”的士大夫文人和作为“国之声息”的文学创作(以上比喻是近人金一在其《心声》一文中提出的)那里,得到敏锐的反映。因此,词在初期虽常诞生于享乐的环境(如歌宴酒席)之中,然而竟连它也逃脱不了作者心头忧患情绪的笼罩,会变得“乐极生悲”起来。                                                                                                                                            (节选自《“苦闷”的灵魂:唐宋词人的忧患心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学,素有“以悲为美”、表现忧患心理的悠久传统,尤其是唐宋词中所表现的忧患情绪,似乎显得格外浓厚与深细。

B对于爱情、个人身世、国家前途、无常人生的忧患情绪,是贯穿《诗经》、《离骚》、汉魏六朝诗歌、晚唐诗歌的感情脉络之一。

C普遍而深广的忧患情绪,是孕育和造就诗人的唯一社会心理基础;优秀的诗人,总是按照“美”的规律,表现常人难以言尽的忧患情绪。

D《诗经》里的“变风”、“变雅”,汉魏六朝诗歌的“慷慨有余哀”,晚唐诗歌的“忧思宛转”等,都是古代诗人忧患心理的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引述纳兰性德的《饮水诗•填词》、李后主的《子夜歌》,意在表明诗词与忧患心理的密切关系,唐宋词人是多愁善感者。

B作者认为唐宋词人既承受着前代文学中丰厚的忧患心理精神,又接受了本朝社会新的忧患意识的影响,于是便特别喜欢抒写“苦闷”“伤感”。

C作者认为清代学者王国维的研究已经触及到了唐宋诗词忧患精神的“本源”,如李后主以“血”写词,晏殊、冯延巳则表现出“忧生”、“忧世”之意。

D忧患情绪如同一个幽灵,在唐宋词坛上徘徊踯躅,又像一个巨大的阴影那样,时时笼罩在词人的心头,就连试图摆脱它的苏轼也难免伤感与叹息。

【小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代文学的忧患心理精神积淀、唐宋社会生活的矛盾、文人士大夫的敏感心理等,是唐宋词具有浓郁忧患意识的三大主要原因。

B从主观上看,唐宋词的忧患精神,是由于士大夫文人是社会诸阶层中最为敏感的人士,他们具有“多愁”、“善感”和“深思”的心理气质。

C唐宋社会产生或潜伏着许多矛盾和危机,这些矛盾和危机是唐宋诗词里的忧患精神的社会土壤,它们往往触发文人对社会生活的忧思。

D初期的词,因为诞生于歌宴酒席等享乐的环境之中,所以常常会“乐极生悲”,经常是歌宴的欢乐,引发词人心头的“苦闷”与“忧患”。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殷代的青铜上就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似

②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坚硬的黑陶为特征

③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④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

⑤这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⑥值得注意的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

A①⑤④③②⑥

B②⑥④③①⑤

C②①④⑥③⑤

D⑥④②①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未能解决就新财年的政府预算分歧达成一致,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于10月1日起被迫关门。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埃,井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我市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中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年奋斗版《牡丹亭》,全国巡演近百场,场场98%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不孚众望的中国航天人为大家奉献了这次“天神拥吻”的盛景。

B相关机构的分析人员认为,新的一年,后期钢市的供给压力将有所调整,但钢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积重难返,粗钢产量短时间内仍将处于高位。

C3月20口下午2点,足球明星贝克汉姆来到北京一中,在观看了该校足球队牛刀小试之后,上场献技,其精彩表演让在场师生大饱眼福。

D长春市重大火灾事故、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原油泄漏引起爆炸、新疆煤矿瓦斯爆炸……一个个悲剧如影随形,人们不禁要问:安全监督部门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