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自然现象不能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自然现象不能彼此全同,亦不能全异。全同全异不能有节奏,节奏生于同异相随相续,相错综,相呼应。寒暑昼夜的来往,新陈的代谢,雌雄的匹偶,风波的起伏,山川的交错,数量的乘除消长,以至于玄理方面反正的对称,历史方面兴亡隆替的循环,都有一个节奏的道理在里面。艺术返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在造型艺术则为浓淡、疏密、阴阳、向背相配称,在诗、乐、舞诸时间艺术则为高低、长短、疾徐相呼应。

在生灵方面,节奏是一种自然需要。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如呼吸、循环等等都是一起一伏的川流不息,自成节奏。这种生理的节奏又引起心理的节奏,就是精力的盈亏与注意力的张弛,吸气时营养骤增,脉搏跳动时筋肉紧张,精力与注意力亦随之提起;呼气时营暂息,脉搏停伏时筋肉弛懈,精力与注意亦随之下降。我们知觉外物时需要精力与注意力的饱满凝聚,所以常不知不觉地希求自然界的节奏和内心的节奏相应和。有时自然界本无节奏的现象也可以借内心的节奏而生节奏。比如钟表机轮所作的声响本是单调一律,没有高低起伏,我们听起来却感觉它轻重长短相间。这是很自然的。呼吸、循环有起伏,精力有张弛,注意力有紧松,同一声音在注意力紧张时便显得重,在注意力松懈时便显得轻,所以单调一律的声音继续响下去,可以使听者听到有规律的节奏。

这个简单的事实可以提揭示节奏的一个重要分别,节奏有“主观的”与“客观的”两种。我们所听到的钟表的节奏完全是主观的,没有客观的基础。有时自然现象本有它的客观的节奏,我们所听到的节奏不必与它完全相符合,这正犹如同一炮声在与枪同听时和与雷声同听时所生的印象有高之别一样。

主观节奏的存在证明外物的节奏可以因内在的节奏改变。但是内在的节奏因外物的节奏而改变也是常事。诗与音乐的感动性就是从这种改变的可能起来的。有机体本来就最立于善于适应环境,而模仿又是动物的一种很原始的本能。看见旁人发笑,自己也随之发笑,看见旁人踢球,自己的腿脚也随之跃跃欲动;看见山时我们不知不觉地挺胸昂首;看见杨柳轻盈摇荡时,我们也不知不觉轻松舒畅起来。这都是极普遍的经验。外物的节奏也同样逼迫着我们的筋肉去适应它,模仿它。单就声音的节奏来说,它是长短、高低、轻重、疾徐相继承的关系。这些关系时时变化,听者所费的心力和所用的身心活动也随之变化。因此,听者心中自发生一种节奏和声音的节奏相平行。听一首高而急促的调子,心力与筋肉亦随之作一种高急促的活动;听一曲低而柔缓的调子,心力与筋肉也随之作一种低而柔缓的活动。诗与音乐的节奏常有一种“模型”,在变化中有整齐,流动生展却常回旋到出发点,所以我们说它有规律。这“模型”印到心里就成了一种心理的模型,我们不知不觉地准备着照这个模型去适应,去花费心力,去调节注意力的张弛与肌肉的伸缩。这种准备在心理上的术语是“预期”。

有规律的节奏都必能在生理、心理中印为模型,都必能产生预期。预期的中不中就是节奏的快感与不快感的来源。如读一首平仄相间的诗,读到平声时我们不知不觉地预期仄声的复返,

读到仄声时不知不觉地预期平声的复返。预期不断地产生,不断地证实,所以发生恰如所料的快慰。

从上面的分析看,外物的客观的节奏和身心的内在节奏交相影响,结果在心中报生的印象才是主观的节奏,诗与乐的节奏就是这种主观的节奏,它是心物交感的结果,不是一种物理的事实。

(节选自朱光潜《诗与乐节奏》)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A由于精力的张弛,注意力的紧松,连续的声音即使单调一律也能让人听到有规律的节奏。

B自然界本来没有节奏的现象都可以借内心的节奏而生节奏。

C诗与音乐的感动性的存在证明外物的节奏可以因内在的节奏而改变。

D看见旁人发笑自己也随之发笑,是因为外物的节奏逼着我们的筋肉及相关器官去适应它,模仿它。

E我们感知到的有规律的节奏都一定能让人不知不觉地准备着去适应,去花费心力,去调节注意力的张弛与筋肉的伸缩。

2.下列关于“节奏”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节奏是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自然现象的同异相承续、相错综、相呼应等都是节奏的表现。

B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它表现为艺术作品浓淡、疏密、阴阳或高低、长短、疾徐等的相配称或相呼应。

C节奏是生灵的一种自然需要。人体各种器官机能的起伏交替不息、精力的盈亏与注意力的张弛等都是节奏的表现。

D节奏有主观节奏和客观节奏之别,主观节奏的存在必须以客观节奏为基础。

3.诗与的节奏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

4.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当我们欣赏优美的音乐时,往往能从感受到内心的愉悦,获得快感,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乃至手舞足蹈。试运用本文的观点的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4分)

 

1.BC 2.D 3.(1)诗与音乐的节奏具有规律性,它在变化中有整齐,流动生展却常回旋到出发点,可以让人产生心理预期。(或:诗与音乐的节奏常有一种“模型”,在变化中有整齐,流动生展却常回旋到出发点,具有规律性。)(2分) (2)诗与乐的节奏是一种主观节奏,它是外物的客观节奏和身心的内在节奏交相影响的产物,是心物交感的结果。(2分) 4.(1)外物有规律的节奏能让人产生一种心理预期,当这种预期与外物的节奏相符时就会产生快感。而外物的节奏也会逼着我们的筋肉及相关器官去适应它,模仿它。(2分) (2)当人欣赏音乐时,由于其旋律变化富有长短、高低、轻重、疾徐等节奏与人内心的预期相应和,因而人就感受到了内心的愉悦,获得快感,并不由自主跟着哼唱乃至手舞足蹈。(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可根据原文论述大意内容,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B项,绝对化,原文仅说“有时可以”;C项,诗与音乐的感动性证明的是内在的节奏会因外物的节奏改变。所以选B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可从文章中找到论述“节奏”的语段,然后根据语段内容来判断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D项,据原文第3段“我们所听到的钟表的节奏完全是主观的,没有客观的基础”可知D项表述不正确。所以选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从文章中找出论述“诗与乐的节奏”的语段,然后从语段中找出具体的论述语句加以概括即可。答题区间在第四段和结尾一段,可由“诗与音乐的节奏常有一种‘模型’,在变化中有整齐,流动生展却常回旋到出发点,所以我们说它有规律。”“外物的客观的节奏和身心的内在节奏交相影响,结果在心中报生的印象才是主观的节奏,诗与乐的节奏就是这种主观的节奏,它是心物交感的结果,不是一种物理的事实。”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先从文章中找出与题干相符的论述的观点,然后概括或者直接提取出来观点,然后再结合着题干进行分析即可。答题区间在第四和第五两段,由“外物的节奏也同样逼迫着我们的筋肉去适应它,模仿它。单就声音的节奏来说,它是长短、高低、轻重、疾徐相继承的关系。这些关系时时变化,听者所费的心力和所用的身心活动也随之变化。因此,听者心中自发生一种节奏和声音的节奏相平行。”“有规律的节奏都必能在生理、心理中印为模型,都必能产生预期。预期的中不中就是节奏的快感与不快感的来源”概括出本文作者关于“诗与乐的节奏”方面的观点,然后分析题干是否符合这一观点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列句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______,天下归仁焉。_____而由人乎哉?”(《论语弟子问仁》)

(2)__________,_________。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恰同学少年,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塞外杂咏 

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早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 琼瑶:美玉。

1.诗中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天山什么特点?(4分)

2.结合诗歌内容,简析诗中“笑”的含义。(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新唐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    坐法:犯法判罪     B渥即为僚佐        表:上表推荐

C僖宗凤翔          次:依次排列       D堕笏            阳:假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后再户部侍郎召     作文见志曰    B节,常与游       与闾里耆老相乐

C礼部尚书        御史所劾    D既休美具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B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C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D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空图曾受到礼部侍郎王凝的赞许,当王凝被贬到商州时,司空图感激他的知遇之恩,跟随他一同前往。

B卢携赞赏司空图的气节并向卢渥推荐他,在卢渥的帮助下,司空图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

C司空图隐居王官谷,并建造了一座亭子,唐代那些节士文人因其“三宜休”而为此亭命名为“休休”。

D司空图言语奇特古怪,是为了表达他超然世外的观点。他预先给自己准备了棺材坟地,常与客人在此饮酒赋诗,因为他认为生死本是一回事。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4分)

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3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司空图“忠于唐王朝”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查看答案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英文里,幽默是神来之笔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高级的幽默,________。它往往是灵光一闪,绣口一开,_________。而且,它的表达愈含蓄,______,_______。

太夸张太露骨会削弱幽默的效果

是一种讲究自然和含蓄的艺术

太严肃能产生不了幽默

艺术性也就愈高

暗示性愈强

在不经意间就构成了幽默的语境

A①③②⑥④⑤   B①③⑥②④⑤    C③①⑥②⑤④    D③①②⑥⑤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正是这款凝聚了他智慧和汗水的计算机软件,大大提高了水利普查的审核速度和数据质量,他又一次受到水利部领导、国务院水普办的表扬和嘉奖。

B2013南国书香暨第七届“书香汕头”全民读书节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惠民书市”大型图书展进场人数近30万人次,销售额近20万元左右。

C这种与自己心血相融的技巧,会促进个人心灵、感情与审美的大大提升,绝对不能在教授中获得。

D著名影视剧导演刘家成带领《心战101》剧组来到美丽礐石梦之谷景区取景拍摄,礐石景区不仅受到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组的青睐,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八方游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