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越...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文化在民间却渐行渐远。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此前一些传统节日没有被列为法定节日是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危机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人认为这不能归咎于传统节日没有成为法定假日,春节一直都是法定假日,但其间的一些传统习俗却改弦易辙了。

A渐行渐远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归咎      D.改弦易辙

 

D 【解析】 试题分析:D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此处应用“销声匿迹”。A.渐行渐远:渐渐远离,此处指逐渐消失。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C.归咎:归罪。使用词语要了解词语的含义、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有的词语可能有多个意思,不要只知其一。要经常查工具书,比较记忆。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bò)    闻(fēi)   镜(línɡ   级而上(shè)

B.忸(ní)    酒(xù)     私队(jī)     车斗量(zài)

C.窥(cì)    (xuè)    击机(jiān)   令人指(fà)

D.发(jiào)  旋(wó)   那间(shà)    天人愿(su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高三(1)班的主题班会上,张甲同学“要敢于选择人生的第二志愿,亮出人生的第二张名片”的发言引发了大家的争论。赞成者说:人生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选择第二志愿,亮出第二张名片。实质上是对自己的一次再发现。反对者说:有志者事竟成,实现理想要孜孜以求,不能半途而废。还有人认为无所谓第一、第二,顺其自然,尽力就好。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6分)某市名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西回小苑,一庭佳丽莺唤起,池边看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

 

查看答案

按照给定的角度要求,为下面的报道写出两则一句话的评论,每句不要超过20个字。(6分)

126《南京报》报道,市教育局对市区小学的校训情况进行了一次整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50所小学中,有49所学校的校训构成形式为四词八字口号式,所占比例高达98%50所小学的校训共涉及用词38个,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词依次为:勤奋38校使用,所占比例76%团结26校使用,所占比例为52%创新21校使用,所占比例为42%文明20校使用,所占比例为40%

答:①从指出问题的角度评论:                                               

②从提出建议的角度评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乡居得静 五谷养人

胡忠伟

初见陈忠实,还是在1996年咸阳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一次“双休日文学讲座”上。陈忠实穿一件褐色夹克,典型的关中汉子打扮,朴素而整洁。一开讲,他地道的陕西土话,像普通的农民一样句句朴实,叫人打心眼里赞赏。

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他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一两句玩笑话,会逗乐在场所有人。别人拿他开玩笑时,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会现出憨厚的一笑。他生活简单、沉静,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创作上;他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对人生的感悟,他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

1965年初《西安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编辑先生写来一封信,说他的散文比诗好,建议先写散文,然后触类旁通。陈忠实受到启发,集中写散文,连发了七八篇。1973年陈忠实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以后就每年一部。

1992年接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并有高度之议,他流泪了。后来,这部小说果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版本数种,行世百万册之余,为其它众多艺术形式所使用,计有广播、绘画、泥塑、秦腔、话剧、舞剧等,翻译为日本语、韩国语、越南语。而以陈忠实小说做学问的专家也不在少数,这正是他沉静写作的开花结果。

陈忠实是一个从中国社会最底层奋斗出来的作家,他常爱说的一句话是“踏过泥泞五十秋”。一个“踏过泥泞”,概括了他几十年深刻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

《白鹿原》获奖后,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在锻炼自己承受痛苦的心理能力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成就我的艺术理想,也成就我的人生理想。”

“我现在又回到乡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我站在我村与邻村之间空旷的台地上,看‘三九’的雨淋湿了的原坡和河川,绿莹莹的麦苗和褐黑色的柔软的荒草,从我身旁匆匆驰过的农用拖拉机和放学的娃娃。粘连在这条路上倚靠着原坡的我,获得的是宁静。”在一篇散文中陈忠实这样自陈心迹。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种心理状态。宁静,从容,甚至还有一些悠闲。

对待名利,陈忠实直言不讳:“毋需讳言,我向来不说淡泊名利的话。我希望有中国作家包括陕西作家能出大名,大到让世界都能闻其名而赞叹,当是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家乡的大幸。再说利,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劳动赢得酬报……是为正道,有什么可指责的呢!要求喝着玉米糁子就着酸菜的作家‘淡泊’名利,缺乏人道。”

尽管现在陈忠实已达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先前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就连一般人弃之不要的芹菜叶、老莴笋叶,他都舍不得丢。他不贪大鱼大肉,早上泡馍加稀饭,或馒头玉米粥。中午米饭,一素一荤加一汤。晚上面条或与中午雷同,但必须喝酒,得加点花生米、酥胡豆之类的下酒菜。他常说:“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标准看齐,就会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

陈忠实习惯白天写作,晚上休息。他尊重身体的生物钟,起居有常。他信奉动静结合,动则坚持晨练,静则恬淡虚无,抱本宁神,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写作时,当顺畅地写到一定字数的时候,陈忠实便奖励自己去轻松娱乐一下,要么听秦腔,要么找知己聊天,要么找人“杀”一盘象棋。

2000年腊月,陈忠实及一批文艺家应邀去外县采风。晚上休息时,主人问明日何时起来,陈忠实随口说:“睡觉睡到自然醒吧。”第二天,主人求他写字,就要他前一晚说的“睡觉睡到自然醒”,陈忠实显得有些踌躇。这句话虽然俗些,但细细一想,很有一些意思,有顺乎自然、自然而然的意味在,也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意思在,人要的就是这样的状态,大有哲理。

1.指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他常爱说的一句话是“踏过泥泞五十秋”。

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写陈忠实的?请简要概括并各举一例。(5分)

3.文章题目“乡居得静 五谷养人”中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