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忖度(cǔn) 讪笑(shàn)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度(cǔn)     笑(shàn)    (niù)    并行不(bèi)

B.窃(piāo)    (huán)    伍(hánɡ)    然回首(

C.难(jié)     自(xǔ)      拘(ní)     提纲领(qiè)

D.邻(pí)      眼(lián)    本(shé)    焚膏继(ɡuǐ)

 

A 【解析】 试题分析:B.蓦读mò,C.泥读nì,D.睑读jiǎn。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此题主要考核多音字和形声字,“睑”“蓦”属于形声字,“泥”属于多音字,名词读ní,动词读nì。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人围坐聊天。

甲说:“为什么我没能出生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美国呢?生活环境决定一切呀。”

乙说:“为什么我没能进入资源优、待遇好的大型企业呢?事业起步阶段关乎成败的。”

丙说:“为什么我没有姚明的身材或陈奕迅的嗓子呢?先天优势很重要啊。”

……

他们都发现了自己的“没”和别人的“有”。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标,名眼神”。描述会标的画面,并根据下面注释,模仿示例,从健全人或社会的角度出会标的寓意。

注释:成立于l968年的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  会是为全世界智障人士提供体育训练和比赛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她是按奥林匹克模式举办的面向全世界有各种学习障碍的儿童和成年人的群众性运动会。其格言是:勇敢尝试、争取胜利。其精神是:技能、勇气、分享以及超越国家、政治、性别、年龄、种族、宗教的界限带来的快乐。其目标是:使智障人士有机会成为对社会有用、被社会认可和尊重的公民。

示例:这是一个祈盼的眼神当那些智障的生命睁开双眼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祈盼母亲慈祥的眼神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他们祈盼人们鼓励和帮助的眼神当他们走向社会时他们祈盼的是整个社“平等、接受、包容”的眼神。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二年级的小学生写的题为原谅的小诗,请用散文的语言描述诗中情景,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但不能与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字数不超过80字。

春天来了/我去小溪边砸冰/把春天砸得头破血流/直淌眼泪/到了花开的时候/它把这些事儿忘了/真正原谅了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Howard Goldblatt,中文名是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是目前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他翻译了包括萧红、杨绛、贾平凹、莫言等二十多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家的五十多部作品。

我 译 故 我 在

——葛浩文访谈录

季  进

  进:这么多年,你一直坚持不懈地做中国文学的翻译,我知道这在美国绝对是一项孤独的事业。夏志清先生称你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首席翻译家,应该也包含了一种敬意在里面。

葛浩文:翻译这玩意,一言难尽啊。我像个鲨鱼,你知道鲨鱼要不停地游动,一旦停止就死了。我做翻译就是这样,一定要不停地翻,一旦没有小说翻了,恐怕就要归西天了。

  进:你曾经说过,其实翻译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选择。你现在是不是还这么认为?

葛浩文:也许说“困难”绝对了点,但重要的还是选择,这话没错。中国每年不知道要出多少小说,我们只能选三五本。美国人对中国不了解的地方已经够多了,还要加上对文学的误解,那就更麻烦了。

  进:有时候好奇怪啊,像《北京娃娃》《狼图腾》这样的作品在国内并不被看好,却在国外获得不小反响,甚至评价很高,真正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这里面文化的差异、解读的取向应该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葛浩文:没错没错。一个国家的评价标准或者说文学观,跟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学观当然是有差异的。《狼图腾》的书评普遍说它非常好,甚至有人说是年度最好的中文小说,连美国的《国家地理》也发了《狼图腾》的书评。到目前为止,《狼图腾》也许可以说是一本突破性的中文作品。 有时候我也纳闷,我常常选择我特别喜欢,也认为是老美非读不可的作品来翻译,可是他们未必那么喜欢。 其实美国人爱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爱中国文化,中国文学。

  进:好像莫言的作品销得还不错?

葛浩文:《红高粱》最好,我查了一下,已经发行到两万册左右了。虽然是印了十几年累计的数字,但中国文学的翻译能够到两万册,我已经很高兴了。

  进:其实,从数量上来讲,华语文学(包括港台文学)翻译成英文的已经不少了,但是影响还比较有限。

葛浩文:美国人不怎么看重翻译的东西,他们对翻译总是有些怀疑,而美国人又懒得学外文,所以就只看英美的作品。不要说中国文学的翻译,拉美的、东欧的文学翻译,他们也都不大看的。现在渐渐好一点了。

  进:除了对翻译的偏见外,跟美国人的心态也有关系吧?是不是有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

葛浩文:是语言上的优越感吧,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要学英文,说英文,美国人不用,因此对外文不重视。

  进:不管怎样,美国人对翻译的这种态度,还有他们的优越感,已经决定了中国文学翻译在美国注定是属于边缘的边缘,这么多年你却坚持了下来,让中国文学有了更多发声的机会,我们应该对你表示敬意。这么多年仅靠兴趣是不足以支持的,靠的应该是信念。

葛浩文:有一段时间我很想当个中国人,二、三十岁的时候,觉得中国话美,中国姑娘美,什么都美,在家里穿个长袍什么,多好。现在经常有人说我,葛浩文,你比中国人还中国人!后来我听腻了,就问他,这是好话吗?

  进:到目前为止,除了巴金、老舍,你翻译的都是当代作家的作品。你翻译这些作家作品的时候,你觉得通过他们的作品是不是构成一个看待当代中国的窗口?

葛浩文:通过翻译,我只能对作者本人有进一步的了解而已,并没有想通过他们的作品去了解什么社会。呃,社会很抽象,我看重的还是作者本人的思想观念。翻译的时候,我就会对一个人、一个作者的人生观有了新的认识。这种人生观既是代表他本人的,也可以扩大到代表所有的人类,这是一个谜,a puzzle,我就喜欢琢磨这个。

  进:嗯,你用了puzzle这个词,有意思。你翻译了几十部当代小说,那么你作为一个翻译家,对中国当代文学怎么评价呢?我个人感觉中国当代文学,放在整个世界文学的框架中来看,它的总体成就还是有限的。至少在引领20世纪文学潮流方面,中国作家从来没有走在前面,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中国当代作家恐怕还要努力。

葛浩文:很难评价。我们不说有没有伟大的作品,曹雪芹这样的作家毕竟是百年难遇的。但我想当代文学还是有不少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很多作家都很努力,但中国文学还没有走出自己的道路,连作家自己都不太清楚要走向何方。我认为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声音。

  进:如果请你对中国当代文学还有当代文学翻译说几句话,你会怎么说?

葛浩文:虽然我对中国当代文学很难准确地评价,但是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中国文学今后的发展方向不会是退步,一定是进步;不会走向封闭,一定是更加自由。我也说过,中国文学已经开始了创造的时代。我希望不远的将来能翻译中国文学真正的杰作。

 (选自《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家言谈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有删改)

1.访谈呈现了葛浩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6分)

2.对中国当代文学,葛浩文先生持哪些看法?(6分)

3.文章以我译故我在为标题,具有什么意蕴?(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写生世界(下)

丰子恺

去年冬天我曾在这《写生世界》(上)中描写过我幼时所漫游的写生世界的光景,但只写了静物一段就中止了,现在我就来继续描写我青年时代的艺术的心吧。

说出来真是不恭之至:我小时在写生世界中,把人不当作人看,而当作静物或景物看。似觉这世间只有我一个是人。

我在学校里热心地描写石膏头像的木炭画,半年后归家,看见母亲觉得异样了。母亲对我说话时,我把母亲的脸孔当作石膏头像看,只管在那里研究它的形态及画法。我虽在母亲的怀里长大起来,但到这一天方才知道我的母亲的脸孔原来是这样构成的!她的两眼的上面描着整齐而有力的复线,她的鼻尖向下钩,她的下颚向前突出。我惊讶我母亲的相貌类似德国乐剧家华葛内尔〔瓦格纳〕(Wagner)的头像!我正在观察的时候,蓦地听见母亲提高了声音诘问:“你放在什么地方的?你放在什么地方的?失掉了么?”

母亲在催我答复。但我以前没有听到她的话,茫然不知所对,支吾地问:“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的?”

母亲惊奇地凝视我,眼光里似乎在说:“你这回读书回家,怎么耳朵聋了?”原来我当作华葛内尔头像而出神地观察她的脸孔的时候,她正在向我叙述前回怎样把零用钱五元和新鞋子一双托便人带送给我;那便人又为了什么原故而缓日动身,以致收到较迟;最后又诘问我换下来的旧鞋子放在什么地方的。我对于她的叙述听而不闻,因为我正在出神地观察,心不在焉。

我读《Figure Drawing》〔《人体描法》〕(这是一册专讲人体各部形状描法的英文书),读到普通人的眼睛都生在头长的二等分处一原则,最初不相信,以为眼总是生在头的上半部的。后来用铅笔向人头实际测量,果然从头顶至眼之长等于从眼至下颚之长。我知道了这原则,我非常感佩!欢喜之极!从此时时留意,看见了人头便目测其中的眼的位置,果然百试不爽。有一次我搭了西湖上的小船到岳坟去写生。搭客众多,船行迟迟。我看厌了西湖的山水,再把视线收回来看船里的搭客。我看见各种各样的活的石膏模型,摇摇摆摆地陈列在船中。我向对座的几个头像举行目测,忽然发见其中有一个老人相貌异常,眼睛生得很高。据我目测的结果,他的眼睛决不在于正中,至少眼睛下面的部分是头的全长的五分之三。《Figure Drawing》中曾举种种不合普通原则的特例,我想我现在又发见了一个。但我仅凭目测,不敢确信这老人是特例。我便错认这船为图画教室,向制服袋里抽出一枝铅笔来,用指扣住笔杆,举起手来向那老人的头部实行测量了。船舱狭小,我和老人之间的距离不过三四尺,我对着他擎起铅笔,他以为我是拾得了他所遗落的东西而送还他,脸上便表出笑颜而伸手来接。这才使我觉悟我所测量的不是石膏模型。我正在惭悚不知所云的时候,那老人笑着对我说,“这不是我的东西,嘿嘿!”

我便顺水推船,收回了持铅笔的手。但觉得不好把铅笔藏进袋里去,又不好索性牺牲一枝铅笔而持向搭船的大众招领,因为和我并坐着的人是见我从自己袋里抽出这枝铅笔来的。我觉得自己的脸上发热了。

后来我在人体画法的书上读到:老人因为头发减薄,下颚筋肉松懈,故眼的位置不在正中而稍偏上部。我便在札记簿上记录了一条颜面画法的完全的原则:

“普通中年人的眼位在头的正中,幼儿的眼,位在下部,老人的眼稍偏上部。”

又有一次我在一个火车站上等火车,对面来了一个卖花生米的江北人。他的脸孔的形态强烈地牵惹了我的注意,那月台立刻变成了我的图画教室。

我只见眼前的雕像脸孔非常狭长,皱纹非常繁多。哪一条线是他的眼睛,竟不大找寻得出。我曾在某书上看到过“舊字面孔”一段话,说有人的脸孔像一个“舊”字。这回我所看见的,正是舊字面孔的实例了。我目测这脸孔的长方形的两边的长短的比例,估定它是三与一之比。其次我想目测他的眼睛的位置,但相隔太远,始终看不出眼睛的所在。远观近察,原是图画教室里通行的事,我不知不觉地向他走近去仔细端相了。并行在这长方形内的无数的皱纹线忽然动起来,变成了以眉头为中心而放射的模样,原来那江北人以为我要买花生米,故笑着擎起篮子在迎接我了。

“买几个钱?”

他的话把我的心从写生世界里拉回到月台上。我并不想吃花生米,但在这情形之下不得不买了。

“买三个铜板!”

我一面伸手探向袋里摸钱,一面在心中窃笑。我已把两句古人的诗不押平仄地改作了:

“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要吃花生米。”

(选自《丰子恺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有删节)

1.文中记叙了年青时写生观察的哪三个例子?其用意各是什么?(6分)

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6分)

  我觉得自己的脸上发热了。     我一面伸手探向袋里摸钱,一面在心中窃笑。

3.文章写的只是年青时的写生经历,为什么以世界入标题?(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