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写生世界(下) 丰子恺 去年冬天我曾在这《写生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写生世界(下)

丰子恺

去年冬天我曾在这《写生世界》(上)中描写过我幼时所漫游的写生世界的光景,但只写了静物一段就中止了,现在我就来继续描写我青年时代的艺术的心吧。

说出来真是不恭之至:我小时在写生世界中,把人不当作人看,而当作静物或景物看。似觉这世间只有我一个是人。

我在学校里热心地描写石膏头像的木炭画,半年后归家,看见母亲觉得异样了。母亲对我说话时,我把母亲的脸孔当作石膏头像看,只管在那里研究它的形态及画法。我虽在母亲的怀里长大起来,但到这一天方才知道我的母亲的脸孔原来是这样构成的!她的两眼的上面描着整齐而有力的复线,她的鼻尖向下钩,她的下颚向前突出。我惊讶我母亲的相貌类似德国乐剧家华葛内尔〔瓦格纳〕(Wagner)的头像!我正在观察的时候,蓦地听见母亲提高了声音诘问:“你放在什么地方的?你放在什么地方的?失掉了么?”

母亲在催我答复。但我以前没有听到她的话,茫然不知所对,支吾地问:“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的?”

母亲惊奇地凝视我,眼光里似乎在说:“你这回读书回家,怎么耳朵聋了?”原来我当作华葛内尔头像而出神地观察她的脸孔的时候,她正在向我叙述前回怎样把零用钱五元和新鞋子一双托便人带送给我;那便人又为了什么原故而缓日动身,以致收到较迟;最后又诘问我换下来的旧鞋子放在什么地方的。我对于她的叙述听而不闻,因为我正在出神地观察,心不在焉。

我读《Figure Drawing》〔《人体描法》〕(这是一册专讲人体各部形状描法的英文书),读到普通人的眼睛都生在头长的二等分处一原则,最初不相信,以为眼总是生在头的上半部的。后来用铅笔向人头实际测量,果然从头顶至眼之长等于从眼至下颚之长。我知道了这原则,我非常感佩!欢喜之极!从此时时留意,看见了人头便目测其中的眼的位置,果然百试不爽。有一次我搭了西湖上的小船到岳坟去写生。搭客众多,船行迟迟。我看厌了西湖的山水,再把视线收回来看船里的搭客。我看见各种各样的活的石膏模型,摇摇摆摆地陈列在船中。我向对座的几个头像举行目测,忽然发见其中有一个老人相貌异常,眼睛生得很高。据我目测的结果,他的眼睛决不在于正中,至少眼睛下面的部分是头的全长的五分之三。《Figure Drawing》中曾举种种不合普通原则的特例,我想我现在又发见了一个。但我仅凭目测,不敢确信这老人是特例。我便错认这船为图画教室,向制服袋里抽出一枝铅笔来,用指扣住笔杆,举起手来向那老人的头部实行测量了。船舱狭小,我和老人之间的距离不过三四尺,我对着他擎起铅笔,他以为我是拾得了他所遗落的东西而送还他,脸上便表出笑颜而伸手来接。这才使我觉悟我所测量的不是石膏模型。我正在惭悚不知所云的时候,那老人笑着对我说,“这不是我的东西,嘿嘿!”

我便顺水推船,收回了持铅笔的手。但觉得不好把铅笔藏进袋里去,又不好索性牺牲一枝铅笔而持向搭船的大众招领,因为和我并坐着的人是见我从自己袋里抽出这枝铅笔来的。我觉得自己的脸上发热了。

后来我在人体画法的书上读到:老人因为头发减薄,下颚筋肉松懈,故眼的位置不在正中而稍偏上部。我便在札记簿上记录了一条颜面画法的完全的原则:

“普通中年人的眼位在头的正中,幼儿的眼,位在下部,老人的眼稍偏上部。”

又有一次我在一个火车站上等火车,对面来了一个卖花生米的江北人。他的脸孔的形态强烈地牵惹了我的注意,那月台立刻变成了我的图画教室。

我只见眼前的雕像脸孔非常狭长,皱纹非常繁多。哪一条线是他的眼睛,竟不大找寻得出。我曾在某书上看到过“舊字面孔”一段话,说有人的脸孔像一个“舊”字。这回我所看见的,正是舊字面孔的实例了。我目测这脸孔的长方形的两边的长短的比例,估定它是三与一之比。其次我想目测他的眼睛的位置,但相隔太远,始终看不出眼睛的所在。远观近察,原是图画教室里通行的事,我不知不觉地向他走近去仔细端相了。并行在这长方形内的无数的皱纹线忽然动起来,变成了以眉头为中心而放射的模样,原来那江北人以为我要买花生米,故笑着擎起篮子在迎接我了。

“买几个钱?”

他的话把我的心从写生世界里拉回到月台上。我并不想吃花生米,但在这情形之下不得不买了。

“买三个铜板!”

我一面伸手探向袋里摸钱,一面在心中窃笑。我已把两句古人的诗不押平仄地改作了:

“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要吃花生米。”

(选自《丰子恺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有删节)

1.文中记叙了年青时写生观察的哪三个例子?其用意各是什么?(6分)

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6分)

  我觉得自己的脸上发热了。     我一面伸手探向袋里摸钱,一面在心中窃笑。

3.文章写的只是年青时的写生经历,为什么以世界入标题?(3分)

 

1.①放假回家对母亲样貌的观察,(1分)表现了“我”开始学习人物写生后对以往熟悉的人形成了全新的观察视角;(1分)②在船上对老人眼睛位置的观察,(1分)体现了“我”对书本知识的细致检验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专业态度;(1分)③在火车站站台对买花生米的江北人“舊字面孔”的观察,(1分)表现了“我”全心沉迷于写生观察而获得的精神上的愉悦。(1分)意思答对即可。 2.①表现了“我”非常之不好意思,羞赧之情。(1分)“我”因为太专注于对老人眼睛的观察,竟在船上不由自主地掏出铅笔进行测量,(1分)当“我”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之后感到害羞而又无从掩饰。(1分)②体现了“我”获得了艺术发现之后的喜悦之情(1分),同时因沉迷于观察而不得不以买花生米来掩饰自己不太合理的观察举动(1分),“我”的笑还包含着一点自嘲。(1分)意思答对即可。 3.“我”年青时全身心沉浸于写生之中,不计场合,不论对象,写生就是“我”生活的全部,(1分)以“世界”一词入题目,突出了“我”对写生观察的全身心投入,(1分)突显了文章主题。(1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对母亲样貌观察的用意可揣摩“我虽在母亲的怀里长大起来,但到这一天方才知道我的母亲的脸孔原来是这样构成的”这一句话的言外之意,分析在船上对老人眼睛位置的观察的用意,可揣摩“但我仅凭目测,不敢确信这老人是特例。我便错认这船为图画教室,向制服袋里抽出一枝铅笔来,用指扣住笔杆,举起手来向那老人的头部实行测量了”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态度,分析在火车站站台对买花生米的江北人“舊字面孔”的观察的用意,可揣摩“并行在这长方形内的无数的皱纹线忽然动起来,变成了以眉头为中心而放射的模样,原来那江北人以为我要买花生米,故笑着擎起篮子在迎接我了”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内心愉快的情感。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心理、动作描写的理解。第一句“脸上发热了”很明显表现了我的羞赧之情,第二句“伸手探向袋里摸钱”这一动作则表现出的我想掩饰的心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意蕴。解答时可从表现人物、表达主题的角度来分析,分析时要注意嵌入文本的具体内容。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谈写字

沈从文

社会组织复杂时,所有事业就得“分工”。任何一种工作,必需要锲而不舍的从事多年,才能够有点成就。当行与玩票,造诣分别显然。

多数人若肯承认在艺术上分工的事实,那就好多了。不幸得很,中国多数人大都忽略了这种事实。都以为一事精便百事精。尤其是艺术,社会上许多人到某一时都欢喜附庸风雅,从事艺术。唯其倾心艺术,影响所及恰好作成艺术进步的障碍,这个人若在社会又有地位,有势力,且会招致艺术的堕落。最显著的一例就是写字。

写字算不算得是艺术,本来是一个问题。但我们不妨从历史来考察一下,看看写字是不是可称为有艺术价值。就现存最古的甲骨文字看来,可知道当时文字制作者,在点线明朗悦目便于记忆外,已经注重到它个别与群体的装饰美或图案美。到铜器文字,这种努力尤其显然(商器文字如画,周器文字极重组织)。此后大小篆的雄秀,秦权量文字的整肃,汉碑碣的繁复变化,从而节省为章草,整齐成今隶,它那变革原因,虽重在讲求便利,切合实用,然而也就始终有一种造形美的意识存在,因为这种超实用的意识,浸润流注,方促进其发展。我们若有了这点认识,就权且承认写字是一种艺术,似乎算不得如何冒失了。

写字的艺术价值成为问题,倒恰好是文字被人承认为艺术一部门之时。史称熹平时蔡邕写石经成功,立于太学门外,观看的和摹写的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到晋有王羲之作行草书,更奠定了字体在中国的艺术价值,不过同时也就凝固了文字艺术创造的精神。从此写字重模仿,且渐重作者本人的事功,容易受人为风气所支配,在社会上它的地位与图画、音乐、雕刻比较起来,虽见得更贴近生活,切于应用,令人注意,但与纯艺术也就越远了。

字的艺术价值动摇,浮泛而无固定性,令人怀疑写字是否艺术,另外有个原因,不在它的本身,却在大多数人对于字的估价方法先有问题。一部分人把它和图画、音乐、雕刻比较,便见得一切艺术都有所谓创造性,唯独写字拘束性大,无创造性可言。并且单独无道德或情感教化启示力量,故轻视它。这种轻视无补于字的地位,自然也无害于字的艺术真价值。轻视它,不注意它,那就罢了。到记日用账目或给什么密友情人写信时,这轻视它的人总依然不肯十分疏忽它,明白一个文件看来顺眼有助于目的的获得。轻视字的艺术价值的人,其实不过是对于字的艺术效果要求太多而已。糟的倒是另外一种过分重视它而又莫名其妙的欣赏者。这种人对于字的本身美恶照例毫无理解,正因其无理解,便把字附上另外人事的媒介,间接给他一种价值观。把字当成一种人格的象征,一种权力的符咒;换言之,欣赏它只为的是崇拜它。前年中国运故宫古物往伦敦展览时,英国委员选画的标准是见有乾隆皇帝题字的都一例带走。中国委员当时以为十分可笑。

其实中国艺术鉴赏者,何尝不是同样可笑。近年来南北美术展览会里,常常可以发现吴佩孚先生画的竹子,冯玉祥先生写的白话诗,注意的人可真不少。几个比较风雅稍明绘事能涂抹两下的朝野要人,把鬻画作画当成副业收入居然十分可观。山东督办张宗昌虽不识字,某艺术杂志上还刊载过他一笔写成的虎字!

书画并列,尤其是写字,仿佛更容易玩票,无怪乎游山玩水时,每到一处名胜地方,当眼处总碰到一些名人题壁刻石。若无世俗对于这些名人的盲目崇拜,这些人一定羞于题壁刻石,把上好的一堵墙壁一块石头脏毁,来虐待游人的眼目了。

所以说,“分工”应当是挽救这种艺术堕落可能办法之一种。本来人人都有对于业余兴趣选择的自由,艺术玩票实在还值得加以提倡。然而必需认识分工的事实,真的专家行家方有抬头机会,这一门艺术也方有进步希望。

1937年4月

(选自沈从文《龙凤艺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有删节)

1.下列对于对各历史时期字所具有的艺术价值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甲骨文字点线明朗,初具装饰美或图案美,但不便于记忆。

B.铜器文字更注重装饰美或图案美,或如画,或重结构组织。

C.大小篆书的字型雄奇秀美,秦权量文字则体现为整齐肃整。

D.汉代碑碣上的文字极其繁复但富于变化,以造形美为目的。

E.章草笔划简省,今隶讲究整齐,便利实用,而不重造形美。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艺术上想一事精便百事精是相当困难的,不专心从事一事难以有所成就。

B.即使是轻视写字的艺术价值的人在生活实际中也会意识到写字顺眼的重要性。

C.吴佩孚、冯玉祥等虽是军人出身,但画的竹子、写的白话诗同样令人赞赏。

D.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艺术玩票亦无可厚非,但要正确区分对待。

3.作者为什么要讨论写字算不算得是艺术?4分

4.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沈从文先生这个建议的理解。(4分)

因此我想附带一个建议,即盼望现代画家再莫题跋。尤其是几位欢喜题跋的画家,题跋常破坏了画的完美!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故不积跬步,                               ,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4)冰泉冷涩弦凝绝,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南

[清] 吴梅村

江南好,绣帅出针神。雾鬓湘君窈窕,云幢大士月空明,刻画类天成。

【注】绣帅:最好的绣工。湘君:湘水之神。云幢:用作仪仗的一种饰有云纹的旗帜。大士:指菩萨。

1.这是一首难得的以民间刺绣工艺为题材的佳作,词中雾鬓湘君窈窕,云幢大士月空明一句描绘了能工巧匠们手下的绣品的什么特点?(3分)

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周泽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少习《公羊严氏春秋》,隐教授,门徒常数百人。建武末,辟大司马府,署议曹祭酒。数月,征试博士。中元元年,迁黾池令。奉公克己,恤孤羸,吏人归爱之。永平五年,迁右中郎将。十年,拜太常。

泽果敢直言,数有据争。后北地太守廖信坐贪秽下狱,没入财产,显宗□信臧物班诸廉吏,唯泽及光禄勋孙堪、大司农常冲特蒙赐焉。是时京师翕然,在位者咸自勉励。

堪字子稺,河南缑氏人也。明经学,有志操,清白贞正,爱士大夫,然一毫未尝取□人,以节介气勇自行。王莽末,兵革并起,宗族老弱在营保间,堪尝力战陷敌,无所回避,数被创刃,宗族赖之,郡中咸服其义勇。

建武中,仕郡县。公正廉洁,奉禄不及妻子,皆以宾客。及为长吏,所在有迹,为吏人所敬仰。喜分明去就。尝为县令,谒府,趋步迟缓,门亭长谴堪御吏,堪便解印绶去,不官。后复仕为左冯翊,遇下促急,司隶校尉举奏免官。数月,征为侍御史,再迁尚书令。永平十一年,拜光禄勋。

堪清廉,果于从政,数有直言,多见用。十八年,以病乞身,为侍中骑都尉,卒于官。堪行类于泽,故京师号曰“二稺”。

十二年,以泽行司徒事,如真。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望。数月,复为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诡激。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十八年,拜侍中骑都尉。后数为三老五更。建初中致仕,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儒林列传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恤孤羸矜:矜持B 皆以宾客供:供养

C 遇下促急坐:因为D 多见纳:采纳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3分)

显宗信臧物班诸廉吏,唯泽及光禄勋孙堪、大司农常冲特蒙赐焉

然一毫未尝取人,以节介气勇自行

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

A      B  

C  ②  ③之    D ①以 ②何  ③其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B 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C 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D 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泽为官之前曾开馆授徒,跟从他学习的人常达几百人之多。

B 周泽因为克己奉公的表现,得到皇帝的嘉奖,并视之为榜样。

C 孙堪任县令时拜谒太守,因行步迟缓遭呵斥,立刻解印离开了。

D 周泽生性简朴,不重威仪,不适合任宰相,但敬奉宗庙却非常尽心。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堪尝力战陷敌,无所回避,数被创刃,宗族赖之。(4分)

及为长吏,所在有迹,为吏人所敬仰。(3分)

(2)周泽和孙堪品行相类,被合称为“二稺”,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其中一点相类之处。(3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新的佛寺,称作“大慈恩寺”,“慈恩”二字,就是要感念慈母的恩德。

贞观二十二年,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决定在净觉寺的旧址重新修建一座佛寺。

西安的城南有座塔称作大雁塔大雁塔很出名今天已经是西安最重要的地标建筑。

这里最早有北魏道武时建立的净觉寺,后来隋文帝又在此修建无漏寺。

大慈恩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建寺的地方,在唐代长安城南的晋昌里。

大雁塔下是一座佛教寺庙,称作大慈恩寺。

A ④①②⑥⑤③     B ③⑥⑤④②①      C ③⑥②④①⑤    D ④②①⑤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