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现实与创造 张世英 ①传统真理观认为,凡不符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现实与创造

张世英

传统真理观认为,凡不符合逻辑概念的东西或不可能出现在感性直观中的东西,就是不真的。这就是所谓的现实性。现实者,在场、出场之谓也,根本不可能出场的东西就是不现实的东西,就是不真的。这种真理观移植到中国来,于是像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和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就都被看做是不现实的因而是不真的东西。因为白发三千丈不可能在感性直观中出场,声中闻湿不可能在概念中出场。

人所生活于其中、实践于其中的世界,总是人与物交融的产物,所谓离开人而独立的外物是没有意义的。人的生活世界,其意义是人与现实(现实既包括物,也包括个人以外的他人)的接触中创造出来的。人是有创造性的动物。人在与现实的接触、交融中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远远超越了现实,它比现实的东西要丰富得多,这些丰富奇妙的内容远非简单地归结为现实就可以了结的。可以说,人的创造性就是人之超越现实的特性。

人所创造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从人的这种有意义的世界的角度看问题,那么,真理的标准就不应该再固守在传统真理观所坚持的狭隘的现实在场的范围内,不应该以超出人的创造活动之外的抽象之物为依归,而应该就在人的创造活动本身。只要人的创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是有意义的,它就是真的。说它是真的,是因为它表现了人的内心深处的真实闪光,这真实的闪光是人与现实接触、交融的产物,因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却又远远超越了现实,表现了人的独特的创新。孙悟空大闹天宫,固然反映了对现实中旧秩序的反抗,但如果仅仅把孙悟空大闹天宫归结为这一现实,那么,孙悟空大闹天宫或者说整个《西游记》小说的文学意味及其创造性和独特性何在呢?那种单纯用科学分析、用逻辑和历史分析探究神话之现实基础的做法,实无异于否认神话的独立性和人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活动由于远远超越了现实,因而具有虚拟性。虚拟就是承认现实中不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东西的意义和真实性。上引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虚拟之一例,前面提到的白发三千丈都只能是虚拟的。

虚拟在人类思想文化的各种现象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例如,艺术显然是一种不可能离开虚拟的思想文化现象。艺术起源于对现实的模仿,但真正的艺术品,其与它所描绘、所言说的东西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现实原型和摹本的关系,艺术品远远超越了它所描绘、所言说的现实本身的范围而具有虚拟性。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幅宗教画,你能说它有什么现实的原型供人们对照吗?但它由于人的创造性而感动了古今多少能领悟人类内心真实的人们的心灵,包括不信宗教的人!当然,虚拟不是虚构或捏造,虚拟不是与现实毫无联系的。一部好的小说所描写的典型人物,虽然在现实中不存在,但他在读者心目中又似乎无处不在。我认为这似乎无处不在现实中不存在正是虚拟的特性,正是人的创造性之所在。现实中不存在,是因为它是虚拟的;似乎无处不在,是因为虚拟不是捏造,它与现实是有联系的。

虚拟不仅表现在逻辑概念的思维活动中,而且也特别表现在无逻辑性的想象和幻想中。文学艺术中不乏这种现象,宗教神话中尤其充满了这种现象。宗教、神话不是理性、逻辑所可以说明的,然而,人却具有这种非理性、非逻辑的本性。科学的创造性也具有虚拟性。自然科学的规律往往是在现实里根本不存在的条件下,亦即在科学家虚拟的条件下发现的,这一点我想是不待申述的。无理数和虚数更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东西,如果硬要在现实中找到一个与之对应的东西才算是得到满意的解释,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总之,无论是文学艺术、宗教神话、科学等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现象,都是人的创造活动,都具有超越现实的虚拟性。

(改编自《张世英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人的创造性虽然超越现实但不能脱离现实。

B.与传统真理观不同,真理标准应在人的创造活动上。

C.人的创造活动因具有虚拟性而远远超越了现实。

D.所有的艺术品绝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模仿。

E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现象都具有虚拟性。

2.关于孙悟空大闹天宫,下列判断不符合文章观点的是(3分)

A.这是不真的。

B.这是有意义的。

C.这是虚拟的。

D.这是与现实有联系的。

3.现实与创造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

4.有人在讲解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时,分析了紫烟生成的科学依据,并以此说明文学诗歌与科学的相通相融。请运用文章观点分析这一做法。(4分)

 

1.CD 2.A 3.①现实是创造的基础(意义是人与现实的接触中创造出来的)②创造性就是超越现实的特性。③真理的标准不在现实范围内,而应该就在人的创造活动本身。④创造活动具有虚拟性,虚拟与现实是有联系的。 4.文章观点认为:单纯用科学分析、用逻辑和历史分析探究神话之现实基础的做法,实无异于否认神话的独立性和人的创造性。这种做法只是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文学诗歌与科学的相通相融,并没有触及李白诗句的意境和文学的创造性,因而抹杀了文学诗歌的独立性和人的艺术创造。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C项颠倒因果,原文第四段第一句话为“人的创造活动由于远远超越了现实,因而具有虚拟性”。D以偏概全,原文第五段中说的是“艺术起源于对现实的模仿,但真正的艺术品,其与它所描绘、所言说的东西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现实原型和摹本的关系”,并非“所有的艺术品”。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文本第三段中说的是“只要人的创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是有意义的,它就是真的。说它是真的,是因为它表现了人的内心深处的真实闪光,这真实的闪光是人与现实接触、交融的产物,因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却又远远超越了现实,表现了人的独特的创新”,依据这一文章观点,“孙悟空大闹天宫”是真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考生根据文本概括出“现实与创造”之间的关系,考生在阅读文本时应对各个段落的大概意思加以分析概括,做到“段段清”,如此,做这道题就不需要再重读文本,只要将自己划出的段落关键句找出,梳理出两者的关系即可。文本第一段提出问题,传统真理认为的现实性指的是什么,与题干无关。第二段,包含两层意思,现实是创造的基础(意义是人与现实的接触中创造出来的);创造性就是超越现实的特性。第三段是对第二段的深入分析,强调真理的标准不在现实范围内,而应该在人的创造活动本身。第四五六段论证了创造活动超越现实具有虚拟性,但它不是捏造的,是与现实有联系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用文中的观点来分析题干列举的文本之外的现象,这种考查形式是这两年广东高考语文命题组热衷的题型,观点来源于文本,但能引导考生分析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这正是命题者真正的意图。文本第三段最后一句话认为“单纯用科学分析、用逻辑和历史分析探究神话之现实基础的做法,实无异于否认神话的独立性和人的创造性。”题干中纯粹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文学诗歌与科学的相通相融看似正确,实则没有触及李白诗句的意境和文学的创造性,因而抹杀了文学诗歌的独立性和人的艺术创造。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樊迟未达。子曰:                    (《论语》)

2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4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晚次西陵馆

高 启

匹马倦嘶风,萧萧逐转蓬。

地经兵乱后,岁尽客愁中。

晚渡回潮急,寒山旧驿空。

可怜今夜月,相照宿江东。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重要诗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1.诗歌哪些地方呼应题目中的字,请选择两处加以说明。(3分)

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京兆尹王公震,字威远。曾祖景贤,初自燕南徙任县,遂占籍于邢,今邢台人。祖罍,宣德间,乡进士为平度州同知,抗中使,谪戍滦州数岁,病思归。子整上疏代父。整戍又二十八年,始赦还。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弘治癸丑进士,观政大理,授户部主事,奉使部送犒军银于西夏。后又使云中,至阳和堡,为虏围,公皆率众守御,虏以解去。

迁员外郎,尚书韩文,瑾陷下狱,罚赎二千石。公率僚捐三年俸,赎韩尚书得出。庚午,川、湖盗刘烈起,猖獗甚。上命兵部尚书洪钟讨之。洪尚书奏公知兵,请以为郧阳守。迄平寇,甚得郧阳力。颍川盗小张虎啸聚,公往捕之。不四月,小张虎就擒,戮小张虎,余党全活甚众,颍川人感其德,立祠祀之。 

嘉靖初,升河南左布政。是年冬,升应天府尹,奏罢上元、江宁花园夫千余人,省诸官寺狱具银千余两,核江滩芦苇千余顷,以佐赤县里甲费。上书乞骸骨归。 

初,公举进士,二亲皆在堂。未几,相继卒,所至扁其居为永感。长沙李文正公率馆阁诸公为赋诗,赵郡石文隐公为序。自是每一官,必悲思亲。

公天性纯孝,有厚德。尝在京师,郧人张得才为部从事,病死,妻子贫不能归。公闻之怆然,捐金助其丧还。公既归,所蓄书数千卷,悉辇送郡学,以资学者讲习。家居门,足迹不至公府。今邢州士大夫虽隆贵,门第不改布素,至造官府为耻,子弟敛戢,市无绮纨之游,繇公之化也。嘉靖辛丑,年八十二卒。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京兆尹王公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阳和堡,为虏围   ,突然

B上书乞骸骨归   不久

C自是每一官贬谪

D家居关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占籍于邢,今邢台人        B公率僚捐三年俸

尚书韩文,瑾陷下狱             自是每陟一官,必悲思

C迄平寇,甚得郧阳         D乡进士为平度州同知

赵郡石文隐公为               造官府为耻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B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C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D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震祖籍燕南,自从曾祖父迁徙到邢台州的任县后,就入籍定居于此,现在已经成为了邢台人。

B尚书韩文下狱,需要两千石才能赎出,为了营救韩文,王震带领同僚捐出三年俸禄,韩文最终获救。

C担任从事的张得才病死后,他的夫人没钱回家,在京师的王震听说后很悲伤,于是捐钱帮助她。

D邢州士大夫虽然地位尊贵,但是门第依旧朴素,子弟都安分守己,街道上没有纨绔子弟游荡,这都得益于王震的教化。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颍川盗小张虎啸聚,公往捕之。不四月,小张虎就擒。(3分)

是年冬,升应天府尹,奏罢上元、江宁花园夫千余人。(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震有厚德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4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正起到这种制衡器的作用。

②但如果没有制衡器,没有变速和导向系统,动力系统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③科学及其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④制衡系统失灵,动力系统越完善,越可能出现灾难。

⑤如果将社会比作一辆行进的机车,科学精神及其在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则起着发动机的作用。

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存与互补,才会保证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面进步。

⑦如果发动机的动力不大,则机车很难快速行驶。

A.⑤⑦③②①④⑥B.③⑤⑦②④①⑥  

C.④①⑥⑤⑦③②D.⑥③⑤⑦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掀起一股汉字热潮,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貌似难不倒的神孩子

B.针对转基因食品的问题,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在其官网刊文指出,转基因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部分媒体报道的信息是谣言

C.李某某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李某某入狱服刑后,仍旧拒绝认罪、悔罪、申诉,他将失去减刑假释的机会。

D.近期,奥运会游泳冠军孙杨多次违反运动队管理规定,背离了体育精神,破坏了国家游泳队形象,辜负了国人的殷切期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