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3分)

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4分)

 

1.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诗人以山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特点2分,画面1分) 2.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①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回答出一种修辞手法得2分,两种得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次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要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本诗中主要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8分)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坐。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两,皆蠕动。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奔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矢。公方骇,鬼则弯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弯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节选自《聊斋志异·妖术》,有删改)

【注】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弯:拉弓。指开弓射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人生死        决:判断         

B.倚剑         危:端正

C 之,则纸人      烛:燃烧         

D 手弓而        腰:腰里插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公自卜          执付有司而杀之    

B.公奔出           手弓腰矢           

C.审视,土偶      及地高如人    

D.断而两         犬血模糊   

3.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B.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C.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D.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C.于公面对狡诈可怕的纸人、土偶、木偶的攻击,毫不畏惧,奋起搏斗,既表现出大勇又表现出大智。

D.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最终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3分)

② 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后面题目。(9分)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X”的感慨?

1.X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3分)

A.江州司马青衫湿          B.如听仙乐耳暂明 

C.同是天涯沦落人          D.杜鹃啼血猿哀鸣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委身(托身)为(商人)人妇      (题名)曰《琵琶行》

B.转徙(迁移)于江湖间              (这)夕始觉有迁谪(贬官)意

C.出官(京官外调)                  (安静)然自安,感(这)人言

D.(因此)(作)长句(七言诗)  (作歌)以赠之

3.对下列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左迁:升官                  青衫:唐代低级官吏穿的服装

B.善才:指琵琶师              命酒:叫(手下的人)摆酒

C.管弦:指音乐               《霓裳》:唐代乐曲名

D.击节:打拍子                呕哑:形容单调的乐声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

1.          ,望帝春心托杜鹃 。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王昌龄《从军行》)

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5.今宵酒醒何处?             。此去经年,           。(柳永《雨霖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满分5 manfen5.com

 

要求:

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题目;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例句,另写三句话。(6分)

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