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废墟上的生命 程相崧 机器轰鸣着,那些房子转眼间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废墟上的生命

程相崧

机器轰鸣着,那些房子转眼间便成了废墟。风穿过这片废墟,发出像穿过荒原一样的尖利呼哨。

在更大的装卸车到来铲除最后的印记之前,站在这些废墟上的生命,只有那些树,枣树、香椿、石榴、柿子……它们颤抖着,摇晃着,绝望地咆哮着。现在,一切都暂时过去了,一切又都暂时平静了下来。在满目的废墟和惨不忍睹的狼藉中,它们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卑微。

叶落归根,这些树是不会离开了,它们还在用自己一身的碧绿守候着脚下的土地。而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没有这么幸运。它们要离开这样安静的小院,搬到楼房上去了。这些树们,一定还记得老人临走之前每个晚上的啜泣吧?他们真想死也死在这里,死了就埋在这些树下。但无奈的是年轻人并不这样想,他们说“树挪死,人挪活”。他们没有老人那份对故土的眷恋,所以他们不会管这些树的感受,不会费事地挖出一个大大的泥坨子,把它们小心翼翼地移走。甚至不会想到为它们拍几张照片,以备以后念想的时候翻出来看看。一切仪式都被迫不及待地简化到极致:放几通鞭炮,雇上辆搬家公司的车,找上人,带上值钱的家具和电器,说走就走了。

其实,站在这里的每一棵树,都能讲出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片叶子、每一条纹路上都印满了对于家的记忆。如果细细掂量起来,这些记忆沉甸甸的,像一捧沉甸甸的沙,那么细腻,那么均匀,每一粒都泛着耀眼的金黄光泽。是的,每一棵树都记得当年把他们从外面扛来,又用铁锨一下下挖开坚实的黄土,再将它们栽种在地下的那个人,也许他已经先于它们入土,但土地上似乎还留着他手上的汗水。每一棵树也都记得这个家里的一个个年轻媳妇进门之后,倚在它们身上说话时候的羞涩模样。尤其是那些枣树、石榴。枣树包含着早生贵子的福梦,石榴则寄托了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梦想。所以一个夏天,这些年轻的媳妇总是在枣树和石榴树下望了又望。后来媳妇年岁大了,成了婆婆;再接着婆婆的媳妇又熬成了婆婆。在媳妇们老去的时光里,孩子们也正像一茬一茬的庄稼。他们一开始总是在树下玩耍,撒了尿和泥垒屋;后来背着书包去上学,回来之后便在树下喝水,吃瓜,写作业;再后来他们外出上学或者打工,上了火车,翻开背包,便会看见娘塞进包里的红枣和石榴。于是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记忆,便都如同放电影一样,伴着咔嚓咔嚓的铁轨声,一帧一帧地慢慢放映着。而今年的枣子还挂在枝头上,青着,它们或许已经等不到成熟了。

除了枣树和石榴,还有那些椿树。每年春天,那些像火苗一样的叶芽总是唤醒了人们惫懒了一个冬天的肠胃。吃盐点火都要列入收支计划的年月,它们无疑是餐桌上的美食。春天当菜,夏天喝凉面条,剁碎了又替代了香油。也因为如此,年复一年,它们的枝干变得极不规则。没有伸展的树枝,没有发达的树冠,像一个天生的怪人,样子甚至有些狰狞。跟其他几种树相比,椿树几乎要算是家园里最丑陋,最不修边幅的树了。但就是这样的丑陋,却并不影响它最后跟其他的树木一样对于院落忠诚的守候。忠诚得就像那些在这些院落里住了几十年的老狗。在这些房屋被夷为平地的那几个晚上,总是有几条毛都有些脱落的狗在废墟边上狂吠。那是些找不到家园的游狗,一边狂吠,一边用幽蓝的兽眼望着月光下的废墟。一连几个晚上,不停地吠叫,让附近居民楼上的住户焦躁不安,以至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叫来保安,将它们诱骗进尼龙袋子,然后被愤怒的人们踩踏踢打。可即使这时候,它们还在凄厉地呼喊着自己的家园。

当然,除了这些树,我相信跟人们一块儿生活在这些院落的,还应该有其他的生命,像老鼠、蛇和昆虫。老鼠跟人类一起共处了几千年,可以说是人类最忠诚的邻居。但它们见异思迁,重利轻义,在人们陆续搬出这片房子之后,便仓皇地追随着人们的足迹而去。蛇更不用说,它们比人们跑得还快。蟋蟀是常在锅灶边啃噬散落的饭粒的,但自从锅灶冷寂了之后,便再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唱了。废墟上的那些树啊,真是寂寞极了,但连这寂寞,也在一分一秒地慢慢损减着……

这些树仍旧站在那里,朝废墟上望着,望着……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为什么“白发苍苍的老人临走之前每个晚上都在啜泣”?请结合下文作简要概括分析。(4分)

3.作者在临近结尾时又提到老鼠、蛇和昆虫等其他的生命,有何作用?(4分)

4.题目为“废墟上的生命”,可作者为什么选取了其中的一些树作为重点写作对象?请结合文本与现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

 

1.内容上,描写房屋被拆当时和之后的场景,渲染了置身现场的那种凝重氛围;(2分)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废墟上的生命做好铺垫。(2分) 2.(1)年轻人不懂得老人的感受和对故土的那份眷恋。(2)每一棵树,都能讲出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片叶子、每一条纹路上都印满了对于家的记忆。(3)对无辜动物(如狗)的践踏与戕害。(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 3.主要起到对比或反衬的作用。(2分)它们的见异思迁、重利轻义衬托出树的无比忠诚,(1分)它们的仓皇逃跑、自私自利更加突出了树的极端寂寞。(1分) 4.(1)树寄寓着作者对家园的深厚情感。(2)树的忠诚象征了乡亲们勤劳朴实而又恋土难移的情结。(3)每一棵树都包含着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对家乡的牵挂,对生活的馈赠。(4)每一棵树都见证了家乡的兴衰变迁。(答出3点且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在内容上,要概括出第一段描写的内容及营造的氛围;在结构上,要根据下文所叙述内容来分析。由“机器”“房子”“废墟”可得出房子被拆的场景,“秋风”“荒原”“呼哨”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在结构上,可从下文描写的内容来理解第一段与全文的关系,可从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角度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这句话的下文中,找出能解释“啜泣”的语句加以提炼或者概括即可。如“他们没有老人那份对故土的眷恋,”可概括为老人对故土的眷恋。“其实,站在这里的每一棵树,都能讲出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片叶子、每一条纹路上都印满了对于家的记忆。”可直接提取。“于是叫来保安,将它们诱骗进尼龙袋子,然后被愤怒的人们踩踏踢打。可即使这时候,它们还在凄厉地呼喊着自己的家园。”可概括为对狗等动物的伤害。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表现手法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从创作意图看,写老鼠、蛇和昆虫等其他的生命,是为了写树,在表现手法上是衬托或对比。答题时,可结合着反衬的表现手法,从老鼠、蛇和昆虫等其他的生命和树的各自形象角度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试题分析:从创作意图看,作者用象征手法,以树写人,故答题时,先分析树在本文中的形象,然后再根据树的形象答出乡亲们的形象及情感,也可结合着自己对树及家乡情感的理解与体会分析作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查看答案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4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查看答案

请用四组四字短语概括出下面材料所表述的主要内容。(4分)

兰花为多年生草本、单子叶植物。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具有高洁、清雅的特点。中国除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同种类的兰属植物。据记载,兰的根、叶、花、果、种子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叶治百日咳,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翳。品种鉴别是对兰花综合素质的鉴定,是最能展示艺兰功力的一门学问。因此,历代艺兰大家都对此格外慎重,从不妄下结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天长地久有时尽,               。          (白居易《长恨歌》)

(2)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5)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

(6)士不可以不弘毅,              。          (《论语·泰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七)

姜 夔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姜夔于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笠泽:指太湖。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吴江市。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简要叙述( 4 分)

2.中的“雁影”作者的心境有什么联系?简要分析。( 4 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