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温情感动岁月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当时心灵的震颤,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温情感动岁月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当时心灵的震颤,我知道那就是感动。

何姐已过不惑之年,她是典型的东北大嫂,喳喳呼呼,粗心大意,一个女人整天烟不离手、酒不离口的,说起话来豪爽大气,有时甚至有些粗鲁。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这样给她下定义。时间久了,就形成了思维定势。可是,有一天她非常认真地对我说:“不,他们都不了解我。其实,我这人儿粗中有细。”

“啊?不会吧。”见我露出显然是怀疑的神色,她一笑,笑得那么神秘而自信。这种表情是我和她认识这么久以来从没有见过的。

于是,她给我讲了那个故事:

“我有个老师姓高,私下里同学们都叫他老高。那会儿,从小学四年级一直教我们到初中毕业,那可是七八年的感情。他对我们真是好哇,就像父亲。带我们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待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没说的!那时我就像个假小子,整天悠悠荡荡,和男生打成一片,不像别的女生心细会关心人。我想,那时他对我的印象就和你们现在一样吧。”

她停顿了一下,吸了口手中半截的香烟,慢慢地呼出来,在烟雾中她的脸有些模糊。

“快说啊,后来怎样了?”我追问。

她抬眼看看我,接着讲起来:

“但是,有一次,我彻底让他改变了对我的印象。那是毕业多年以后的事了,几个老同学凑在一起要去看老高,他们中有几个做生意发了,所以在路上买了不少礼物,各种高级营养品,乌龟王八精什么的,还有进口水果,香蕉、苹果、大鸭梨的整了不少。我们大包小包地拎着去老高家。老高见了我们那高兴劲就别提了。一番寒暄后,同学拿出了各色礼品,脸上满是得意,好像在说,怎么样,老高,没白教我们一场吧。老高一样一样接过放在身边的桌上。最后,轮到我了,我就这么一下子掏出了我的礼物一盒上好的龙井。老高愣了一下,然后就接过去紧紧地拿在手里。他有些奇怪地问:‘丫头,你怎么知道我喝茶?’我说:‘还记得吗,你带我们一班同学去下乡,都住在老乡家。那时条件挺苦的,我们都喝老乡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可您,不管白天干活有多累、多渴,您都会用大锅点把柴烧点水泡茶叶沫子喝。当时,我就想,您一定特别爱喝茶,等我工作挣了钱一定要给您买点好茶叶,解解馋。我说的对吗?’老高连连点头:‘是啊,那时挣钱不容易,还要养家,只好喝点茶叶末了。你这鬼丫头,心那还真细呀。’

他脸上泛着笑,眼睛亮亮的。我知道他是被理解感动了,因为我还细心地发现了藏在他眼角的泪……”

听着她的讲述,语气平淡,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却被他感动了,我甚至可以想象当时老高的惊奇与欣喜。是啊,每个人都渴望被人理解,有了理解,这世界才会有更多的感动。

我不会忘记这个故事,还有那包上好的龙井。

1.第二段为什么要写何姐喳喳呼呼粗心大意?联系上下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怎样理解文中写到的何姐的“粗”?(4分)

3.本文用对比手法写人物很有特点,请说明文中用了哪几种对比并指出其作用。(4分)

4.试分析何姐的“细”细在何处,为什么令人感动?(6分)

 

1.写她“粗”的一面,说起话来豪爽大气(1分),有时甚至有些粗鲁(1分),为众人的思维定势作说明(1分),也为后文的“细”的描写作铺垫(1分)。 2.何姐的“粗”,不是粗野,而是粗犷豪放,有直率,心直口快的特点(2分),是那个独特的“东北大嫂”何姐的性格,与后面写到的“细”是人物性格的两个方面(2分)。 3.(1)对比:①何姐自己的粗与细的对比;②我对何姐前后两种不同认识的对比;③其他同学对老高和何姐对老高的态度的对比;④老高对何姐的态度和对其他同学的对比。(3分答出其中三点就给3分) (2)作用:这些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何姐粗中更有细的性格特征。(1分) 4.何姐的“细”体现在她对老师的生活细节观察得很仔细,对老师爱好及生活习性注意了解(2分),是一个有同情心、善良、直率的纯真的学生,是一个关心、爱护他人的好学生(2分)。而且她的“细”中包含着理解,包含着关爱和尊重,人世间最真诚的感情,是充满温情的感动(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概括出第二段内容及表现的人物形象;可根据“粗心大意”“说起话来豪爽大气,有时甚至有些粗鲁”“时间久了,就形成了思维定势。”进行概括;人物形象:粗心大意。在结构上,由下文为老高送茶叶可知,此段在结构上起着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可根据何姐的言行举止及作者描述性议论性的语句加以概括。如“豪爽大气”表现了何姐粗犷豪放的性格;“不,他们都不了解我。其实,我这人儿粗中有细。”表现了何姐心直口快的性格。后文为老公送茶叶,表现了她心细的一面。综合起来可得出答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可先找出文中的人物,然后分析他们对何姐的情感态度变化,再答出这种对比的作用。如何姐的粗与细的对比、“我”对何姐的前后认识对比等;在答作用时,要理解作者在文中运用对比手法,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即何姐的粗中有细的性格。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何姐为老高送茶叶这一段内容来分析何姐的“细”。如“不管白天干活有多累、多渴,您都会用大锅点把柴烧点水泡茶叶沫子喝”可从何姐的观察细致、了解注意等角度作答。感动的原因,可结合着何姐的形象特征,从她看望老高时送茶叶这一行为来分析其体现的关爱与理解,温暖与真情。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4分)

①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②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③这绝非危言耸听。

④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

⑤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个字)(4分)

2月19日,三幅巨型奥运村鸟瞰图在中轴路上一亮相,立即有许多人驻足欣赏。最大的一幅宣传画宽40米、高10米,围观的人禁不住伸手摸:“嘿,布的,跟真的一样。”负责喷绘宣传画的季先生告诉记者,宣传画的确是布的,之所以看起来跟照片一样,是因为用了电脑喷绘技术。这种“宣传布”织得很密,经过特殊处理,自洁性很好,布沾上灰尘后,下雨一冲刷就可以跟新的一样,基本不褪色。

先生11年前曾经为亚运会画过宣传画。那时是几个人拎着油漆桶,爬上脚手架,在铁皮上按照画好的格子刷颜色。那种广告牌特别怕风吹雨打,很容易失真,而且不能复制。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助修改。(4分)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语,写入答题栏表中。

不得体的词语

 

 

 

 

改  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相逢何必曾相识。

4此情可待成追忆?             

5               ,善假于物也。

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六朝如梦鸟空啼”中的“梦”“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说出其中的妙处吗?(4分)

2.诗的第三、四两句,最为读者称道,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作一点赏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