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温情感动岁月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当时心灵的震颤,我知道那就是感动。
何姐已过不惑之年,她是典型的东北大嫂,喳喳呼呼,粗心大意,一个女人整天烟不离手、酒不离口的,说起话来豪爽大气,有时甚至有些粗鲁。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这样给她下定义。时间久了,就形成了思维定势。可是,有一天她非常认真地对我说:“不,他们都不了解我。其实,我这人儿粗中有细。”
“啊?不会吧。”见我露出显然是怀疑的神色,她一笑,笑得那么神秘而自信。这种表情是我和她认识这么久以来从没有见过的。
于是,她给我讲了那个故事:
“我有个老师姓高,私下里同学们都叫他老高。那会儿,从小学四年级一直教我们到初中毕业,那可是七八年的感情。他对我们真是好哇,就像父亲。带我们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待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没说的!那时我就像个假小子,整天悠悠荡荡,和男生打成一片,不像别的女生心细会关心人。我想,那时他对我的印象就和你们现在一样吧。”
她停顿了一下,吸了口手中半截的香烟,慢慢地呼出来,在烟雾中她的脸有些模糊。
“快说啊,后来怎样了?”我追问。
她抬眼看看我,接着讲起来:
“但是,有一次,我彻底让他改变了对我的印象。那是毕业多年以后的事了,几个老同学凑在一起要去看老高,他们中有几个做生意发了,所以在路上买了不少礼物,各种高级营养品,乌龟王八精什么的,还有进口水果,香蕉、苹果、大鸭梨的整了不少。我们大包小包地拎着去老高家。老高见了我们那高兴劲就别提了。一番寒暄后,同学拿出了各色礼品,脸上满是得意,好像在说,怎么样,老高,没白教我们一场吧。老高一样一样接过放在身边的桌上。最后,轮到我了,我就这么一下子掏出了我的礼物一盒上好的龙井。老高愣了一下,然后就接过去紧紧地拿在手里。他有些奇怪地问:‘丫头,你怎么知道我喝茶?’我说:‘还记得吗,你带我们一班同学去下乡,都住在老乡家。那时条件挺苦的,我们都喝老乡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可您,不管白天干活有多累、多渴,您都会用大锅点把柴烧点水泡茶叶沫子喝。当时,我就想,您一定特别爱喝茶,等我工作挣了钱一定要给您买点好茶叶,解解馋。我说的对吗?’老高连连点头:‘是啊,那时挣钱不容易,还要养家,只好喝点茶叶末了。你这鬼丫头,心那还真细呀。’
他脸上泛着笑,眼睛亮亮的。我知道他是被理解感动了,因为我还细心地发现了藏在他眼角的泪……”
听着她的讲述,语气平淡,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却被他感动了,我甚至可以想象当时老高的惊奇与欣喜。是啊,每个人都渴望被人理解,有了理解,这世界才会有更多的感动。
我不会忘记这个故事,还有那包上好的龙井。
1.第二段为什么要写何姐喳喳呼呼粗心大意?联系上下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怎样理解文中写到的何姐的“粗”?(4分)
3.本文用对比手法写人物很有特点,请说明文中用了哪几种对比并指出其作用。(4分)
4.试分析何姐的“细”细在何处,为什么令人感动?(6分)
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4分)
①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②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③这绝非危言耸听。
④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
⑤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
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个字)(4分)
2月19日,三幅巨型奥运村鸟瞰图在中轴路上一亮相,立即有许多人驻足欣赏。最大的一幅宣传画宽40米、高10米,围观的人禁不住伸手摸:“嘿,布的,跟真的一样。”负责喷绘宣传画的季先生告诉记者,宣传画的确是布的,之所以看起来跟照片一样,是因为用了电脑喷绘技术。这种“宣传布”织得很密,经过特殊处理,自洁性很好,布沾上灰尘后,下雨一冲刷就可以跟新的一样,基本不褪色。
季先生11年前曾经为亚运会画过宣传画。那时是几个人拎着油漆桶,爬上脚手架,在铁皮上按照画好的格子刷颜色。那种广告牌特别怕风吹雨打,很容易失真,而且不能复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助修改。(4分)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语,写入答题栏表中。
不得体的词语 |
|
|
|
|
改 正 |
|
|
|
|
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 。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相逢何必曾相识。
(4)此情可待成追忆? 。
(5) ,善假于物也。
(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六朝如梦鸟空啼”中的“梦”“空”二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说出其中的妙处吗?(4分)
2.诗的第三、四两句,最为读者称道,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作一点赏析。(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