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春日 陈子龙 雨外黄昏花外晓,催得...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春日

陈子龙

雨外黄昏花外晓,催得流年,有恨何时了?燕子又来春渐老,乱红相对愁眉扫。

午梦阑珊归梦杳,醒后思量,踏遍闲庭草。几度东风人意恼,深深院落芳心小。

  【注】陈子龙,明崇祯十年进士;明亡,曾追随南明福王,后辞归;后举兵抗清被俘殉难。

1.作者在上阕说“有恨何时了”,请简要说明“恨”的内涵。(4分)

2.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4分)写出了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郁闷、愁苦;(2分)自己在朝中屡历风波谨慎从事但却事业无成的烦恼、遗憾。(2分) 2.(4分)融情与景(借景抒情)。“雨外黄昏”“燕归春老”等句借景物变化烘托流年之叹;(2分) “闲庭草”“东风”“深院”等景物中寄寓自己的烦恼与忠贞。(2分)(意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是个情感的题目,诗歌情感的探究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探究,此题注意诗中的关键词语“催得流年”“春渐老”“几度东风”“芳心小”“归梦杳”。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照耀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回答,答出景物特征,然后回答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师丹字仲公,琅琊东武人也。治《诗》,事匡衡。元帝末,为博士。建始中出为东平王太傅。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举丹论议深博、廉正守道,征入为丞相司直。成帝末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哀帝即位,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领尚书事,遂代王莽为大司马。

初,哀帝即位,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衷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莽共劾奏宏:“知皇太后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纳用莽、丹言,免宏为庶人。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复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蕃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复下其议,有司皆是褒、犹言。丹议独曰:“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卑无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丹由是渐不合上意。

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①行道人遍持其书。上以问朝臣,皆对日:“大臣奏事泄而令其流闻四方,乃显谏求忠。”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

事未决,给事中博士申成、炔钦上书言:“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发愤懑,奏封事,不及深思远虑,使主簿书,漏泄之过不在丹。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上贬成、钦秩各二等,遂策免丹。

平帝即位,征丹诣公车,赐爵关内侯,食故邑。数月,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明尊卑之制,可谓社稷之臣矣。有司条奏邪臣建定称号者已放退,而丹功赏未加,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其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为义阳侯。”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封事:古代臣下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事匡衡         治:研习

B.车马衣服宜皆皇之意    称:称赞

C.以此贬黜,恐不众心    :使……心服

D.非所以有德报厥功也    章:表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天下一统,称亡秦以为比喻      ②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死有余责

B.①今钱易之,民以故贫            ②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①关内侯师丹端诚国              ②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D.①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    ②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师丹“忠心为国”的一组是

①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

②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③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

④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

⑤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

⑥执忠节,据圣法,明尊卑之制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丹曾以匡衡为师,出任过东平王太傅。后因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的推荐人京做了丞相司直。

B.师丹曾与王莽一起先后反对过高昌侯董宏上书尊称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的建议与郎中令泠褒等人的上书。

C.师丹曾经因属下私自写下奏章草稿被廷尉以大不敬罪弹劾。后为之申辩的两名给事中被降级,师丹被免职。

D.师丹在汉平帝即位后被赐爵关内侯.享食原来的封邑。后来,太皇太后认为师丹忠诚国家,封他为义阳侯。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上复下其议,有司皆是褒、犹言。(3分)

(2)大臣奏事泄而令其流闻四方,乃显谏求忠。(4分)

(3)夫褒有德,赏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新学期传来消息:人教版新编初一语文教材删除鲁迅的《风筝》一文。“去鲁”虽是近年新鳊教材的旧话题,依然引人关注。综合备方“去鲁”的理由有两点:国内中学教材长期“一家独大”的鲁迅文章,是阅读贫乏时代的选择,现压缩鲁迅篇目是为了及时追踪新人新作;鲁迅文章对中学生来说,过于深刻,甚至过于沉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以更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时新文章替换,就是为更“接地气”,更“大众化”。

为迎合学生而“从浅避深”,为标榜求新而“以新去旧”,是语文教材“新编”的准则吗?语文教材范文要编选经典文学作品。编选的基本准则,用粱朝文学家萧统的话说,“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即入选文章思想性、文学性兼备。《凤筝》用一个亲情的故事,揭示了深于亲情的人生哲理:关爱必须从理解开始,因为生命的历程不会在时间中重复。姑且不论文章的思想性,单就语言艺术而言,<风筝>文字自然贴切而道劲醇厚,并非艰涩到不可为初中生所接受。北大教授曹文轩说:“我们那个时候能读懂,现在的孩子就读不懂了?难道大家的阅读能力退化了?”质问值得思考。

当下阅读调查显示.四大名著读不下去的大有人在。当前阅读之倾向,从各类畅销书排行榜的榜单即可看出。和“去鲁”一样,大家纷纷扛出了“大众化”的大旗,似乎大众化就是选择自由,大众化和读经典就势不两立了。这种对大众化的误解一再发生,以致我们拱手让出了文化传承和文化提升的机会。大众化是多元文化的并存,娱乐和求知并重,文化产品追求大众化,并不意味着俯就和迁就,而是在形式上“明白晓畅”,在内容上“表达主流价值”,满足大众的需要并能提升大众的修养。文化市场是大众文化消费的供货方,更是精神修养的培育场,这两个功能不是对立的,是可以并且有必要和谐共存的。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因为它们是大师之作,还因为它们作为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精神历史结晶,是经过历史淘漉的人类精神创造,具有深刻的文化建构力和深远的精神影响力。在当前阅读流行快餐阅读的风气之下,用流行时文代替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作品,“去经典”已经成为今天必须正视的文化现象。别的不说,经典阅读的缺失正导致国民阅读力和语言表达力的退化。以老师难教、学生难懂为由,把鲁迅“请走”,正是当前社会过度娱乐化、当前阅读过度浅表化的反映。“去鲁”以“去经典”迎合学生“兴趣”和“接受力”,其实是放弃了教育的提升功能。编教材要注重经典,如果教材的编选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而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既有知识为水准,那么何谈教育学生和提升学生?从小学升到中学,本是儿童步入少年、向社会开启心灵的时机。编选经典并指导学生阅读,才能引导、启示学生跨人心智新阶段。这个原则恐怕不能因为“创新”而丢弃。况且,“去经典”带来的阅读转变,丝毫不意味着创新或创造。

1.下列对“去经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包括近年来新编教材“去鲁”等话题以及新编语文教材统一删除鲁迅的文章《风筝》的做法。

B.它指当前用流行时文和快餐阅读代替经过专家检验的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引人关注。

C.它为更“接地气”、更“大众化”而迎合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力”,实质是放弃了教育的提升功能。

D.它导致了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决定教材的编选内容,教师以学生既有的知识为水准来选择教学教材。

2.关于当前阅读与经典阅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筝》文字自然贴切,曹文轩认为,如果有人认为艰涩难懂,就意味着他的阅读能力已退化。

B.当前阅读倾向于阅读各类畅销书,很多人四大名著读不下去,并不意味着当前阅读与    经典阅读已对立。

C.国民阅读力和语言表达力的退化,导致了经典阅读的缺失,说明了大众阅读过度浅表    化、社会过度娱乐化。

D.经典阅读指导能引领学生跨人心智新阶段,能对民族、人类进行深刻的文化建构和深    远的精神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各方一致认为,国内中学教材中的鲁迅文章过于深刻、沉重,而新人新作更适合中学生阅读。

B.鲁迅的《风筝》一文,虽然思想性不值一论,但在语言艺术上却可称得上经典,教材不应当删除。

C.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编选的基本准则应当是具备思想性或文学性,不应为迎合学生而    “从浅避深”。

D.文化的大众化应满足大众的需要并提升大众的修养,内容上“表达主流价值”,形式上“明白晓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来自天弘基金的数据显示,截至115,余额宝的资产已超过人民币2500亿元,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基金管理公司。

B2014年春节前夕,多米音乐手机客户端通过移动互联网推出了红包派送,不仅奖品丰富,而且参与方式简便。

C.百合网推出“逼婚”广告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单身人士珍惜亲情,相信爱情,打破各种自我否定的心灵束缚。

D.很多人在讨论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五环失误的事,不少商家却从中看到了商机,注册了以四环加雪绒花为图案的商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除了赛百味、麦当劳、星巴克、汉堡王和超市里卖的绝大多数面包中都含有偶氮二甲酰胺成分。

B.“油在运输、储存、洗罐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水份有些超标也正常,”有网友认为,“但超标40倍令人难以置信。”

C.沪“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后,民众迫切想了解的是上海会否出现生育高峰?新政能否重新带来“人口红利”?

D.近期多个地方陆续下调了2014GDP增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陕西省内67个县区甚至有望不再考核GDP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剩女”一词带有明显的歧视性色彩,使用者希图以此对晚婚或未婚的女性施加压力,迫使其尽快追求婚姻。

B.厦门海沧区率先在全市铺开“亮丽厦门”战略规划,在城市建设、社区自制两方面上下功夫,发展智慧城市。

C.只为风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老兵陈俊贵一言九鼎,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荣膺2013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D.乌克兰首都基辅市的反政府示威活动持续升级,风生水起的谣言助长了示威者的愤怒,加剧了局势的混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