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峻,字孝标,平原人。峻生期月,母携还乡里。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峻,字孝标,平原人。峻生期月,母携还乡里。宋泰始初,青州陷魏。峻年八岁,为人所掠至中山,中山富人刘实峻,以束帛赎之,教以书学。魏人闻其江南有戚属,更徙之桑乾。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发,既觉复读,终夜不寐,其精力如此。

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时竟陵王子良博招学士,峻人求为子良国职,吏部尚书徐孝嗣抑而不许,用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明帝时,萧遥欣为豫州,为府刑狱,礼遇甚厚。遥欣寻卒,久不调。天监初,召入西省,与学士贺踪典校秘书。峻兄孝庆,时为青州刺史,峻请假省之,坐私载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好峻学,及迁荆州,为户曹参军,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名曰《类苑》。未及成,复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居焉,为《山栖志》,其文甚美。

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乃著《辨命论》寄其怀。

论成,中山刘沼致书以难之,凡再反,峻并为申析以答之。会沼卒,不见峻后报者,峻乃为书以序之曰:“刘侯即有斯难,值余有天伦之戚,竞未之致也。寻而此君长逝,化为异物……”

峻又尝为《自序》,其略曰:“余自比冯敬通,而有同之者三,异之者四。何则?敬通雄才冠世,志刚金石;余不及之,而节亮慷慨,此一同也。敬通中兴明君,而终不试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摈斥当年,此二同也。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坎坷,此三同也。敬通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肉;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敬通有一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祸同伯道,永无血胤,此二异也。敬通臂力方刚,老而益壮;余有犬马之疾,溘死无时,此三异也。敬通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其风流郁烈芬芳,久而弥盛;余声尘寂漠,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将同秋草,此四异也。所以自力为叙,之好事云。”

峻居东阳,吴、会人士多从其学。普通二年,卒,时年六十。门人谥曰玄靖先生。

(节选自《梁书·刘峻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山富人刘实            悯:怜悯

B.及迁荆州,为户曹参军      引:引荐

C.敬通中兴明君              值:遇到

D.所以自力为叙,之好事云    遗: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峻人求为子良国职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B.遥欣寻卒,久不调        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C.乃著《辨命论》寄其怀    洎牧谗诛,邯郸为郡

D.余不及之,而节亮慷慨    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峻勤奋好学的一组是(   )

①常燎麻炬,从夕达旦  ②既觉复读,终夜不寐  ③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  ④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⑤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⑥吴、会人士多从其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北魏人听说刘峻在江南有亲戚,就把他转移到桑乾。他家里很穷,寄居在别人的廊檐下,刻苦攻读,经常通宵达旦。

B.明帝时,萧遥欣任豫州郡守,刘峻担任府刑狱,萧遥欣待他很好,后推荐他到西省,和学士贺踪一起负责点校官府的典籍。

C.刘峻为安成王编《类苑》,因病未完成,接着到东阳紫岩山游玩,建了房屋居住在那里,写了一篇文辞很美的《山栖志》。

D.刘峻认为冯敬通在世时没有受重用,但死后被很多名贤敬慕,其名声越来越大;自己一生平淡,世人不知,慨叹就像草木枯谢一样无人记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峻请假省之,坐私裁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3)

 

(2)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4)

 

(3)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3)

 

 

1.D 2.D 3.A 4.B 5.(1)刘峻请假去看望他,因私下运载禁止的物品,被有关部门告了,撤去了官职。(3分,重点词:省、坐、为……所)(2)刘峻凭个性办事,不愿随波逐流,高祖很讨厌他,所以不任用他。(4分,重点词:率性、沉浮、嫌、故)(3)我自幼到大,只有忧愁,没有欢乐,这是不同之一。(3分,重点词:迄、戚戚、异) 【解析】 1. 试题分析:遗:留给。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A介词,通过;副词,于是,就。B音节助词,无意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介词,因为。D均为虽然。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④为安成王萧秀的行为,⑤是高祖的行为,⑥是侧面描写。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4】 试题分析:萧遥欣没有推荐他到西省任职。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5】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省”解释看望,”坐”解释为因为,为……所表被动,翻译时要体现;第二句时注意“率性”解释为凭个性,“沉浮”解释为随波逐流,“嫌”解释为讨厌,“故”解释为所以;第三句时注意“戚戚”解释为忧愁,“异”解释为不同。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刘峻字孝标,是平原郡平原县人。刘峻生下来刚一个月,母亲就把他带回乡下。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刘峻八岁时,被人抢到中山去了,中山的有钱人刘实很可怜刘峻,用五匹丝帛把他赎了出来,并教他读书。北魏人听说他在江南有亲戚,又把他转移到桑乾。刘峻好学习,家里很穷,居在别人的廊檐下,自己给自己规定读书的内容和分量,经常点燃用麻干扎的火把,从晚上直到天亮,有时太困昏睡,火把就烧他的头发,等到发现后醒来又继续读书,一整夜不睡觉,其精进力学如此。 齐永明年间,乘机从桑乾逃回家,自己认为看书不广博,又寻找没有看过的书,听说京师有的,就前去哀求借来看,清河的崔慰祖称他是“书淫”。当时竟陵王萧子良广招学士,刘峻托人请求当萧子良的国职,吏部尚书徐孝嗣压制他不让他去,任命他做南海王的侍郎,他没有去就任。到明帝时,萧遥欣任豫州郡守,刘峻担任府刑狱,萧遥欣待他很好。萧遥欣不久死去,刘峻很久没有调动。天监初年,应召到西省,和学士贺踪一起点校官府的典籍。刘峻的哥哥刘孝庆,当时是青州刺史,刘峻请假去看他,因私下运载禁止的物品,被有关部门告了,撤去了官职。安成王萧秀欣赏刘峻有学问,任荆州郡守时,引荐刘峻任户曹参军,给他提供书籍,让他分类抄摘故事,书名叫《类苑》,没有等到完成此书,又因病离去。于是到东阳紫岩山游玩,建了间房屋居住在那里,写了一篇《山栖志》,文章写得很漂亮。 梁武帝招揽文人学士,有高超才华的人,大多被收进去,并依次提拔。刘峻凭个性办事,不愿和大伙一起随波逐流,梁武帝很讨厌他,所以不任用他。刘峻便写了篇《辨命论》寄托他的心怀。 《辨命论》写完后,中山刘沼写信来诘难他,这样反复多次,刘峻每次都回信申述,分析回答刘沼提的问题。不巧刘沼死了,刘峻没有收到回信,刘峻便写一篇序文说:“刘沼既然提出诘难,正是我有些悲观失望的时候,竟然没有表述出来。不久刘沼永远地离去了,化为不同的事物……” 刘峻还写过一篇《自序》。大意是这样的:“我自己与冯敬通相比,有相同之处三点,不同之处四点。为什么呢?冯敬通有超人的才华,金石般坚强的志向,我虽不如他,然而为人慷慨,光明正大,这是相同之一。冯敬通正遇上盛世的明君,而最终不受重用,我也遇上英明的君王,也被摈弃不用,这是相同之二。冯敬通有一个很凶的妻子,以至于亲自打水舂米;我也有位泼辣的老婆,也是家运不好,这是相同之三。冯敬通正值改朝换代的时候,手里拿着发兵的符令,跃马杀敌;我自幼到大,常常是没有欢乐,只有忧愁,这是不同之一。冯敬通的儿子冯仲文,做了官,成了名。我的灾祸与邓伯道一样,没有后继人,这是不同之二。冯敬通臂力很大,老了还很健壮,我病魔缠身,说不定哪天就突然死去,这是不同之三。冯敬通虽然当时没有受重用,但很多名人贤士都敬慕他,这种美名和声望时间越久越大,我一生平淡,世人不知道我,人一死就像草木枯谢一样无人记起,这是不同之四。所以自己写一下自己,留给好事的人去说。” 刘峻居在东阳时,吴郡、会稽不少人都跟他学习。普通二年死去,终年六十岁。他的学生追谥他为玄靖先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节选)

 

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

“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们虽然具有哲学上的意味,但立足点仍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民间广为流传的“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等俗谚,以及流播千古的“将相和”“兄弟和”“姑嫂和”等历史美谈,便反映出以和谐为取向的社会心态趋势。中国人的贵和取向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宗法型社会,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在落后条件下对互助协作的寻求,正是“和为贵”处世观念的现实基点。

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中”,既是认知事物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又是一种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又把尚中与贵和联系在一起,《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关联,“和”包含着“中”,“持中”就能“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并造就了中国人处世性格的鲜明特点。

作为实现并保持和谐的手段的“执中”,应用于为人处世,则表现为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正如中国传统处世箴言所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这些代表性言论,充分表现了传统处世之道中的中庸精神。正是因为具有“在观念的世界里和行动的世界里都不把事情弄到极端”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中国人几乎“在思想上对所有过激言论,在道德上对所有过激行为”产生“厌恶”。“凡持极端说的,一经试验,辄失败;而惟中庸之道,常为多数人所赞同,而且较为持久。”

总的看来,贵和尚中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但其负面效应亦不可忽略。对“中和”气象的崇尚与追求,在消解缓和正面冲突的同时,又导致人与人之间不满情绪表达的间接性和模棱两可、表里不一的市侩习气,人与人之间难以形成坦诚轻松的交流风格。更重要的是,对中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助长了不求进取、反对冒尖、无所作为的保守心理,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

1.下列对“和”与“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的基本含义是和谐,其中包括宇宙自然、人与自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B.贵“和”取向与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落后的生存条件有密切关系。

C.“中”既是认知事物的态度与方法,又是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认为它是天下之根本。

D.“和”与“中”存在着密切的逻辑的关联,二者相互包含,只有“贵和”才能“持中”。

2.下列各项不属于“贵和尚中”思想在处世中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

A.以和谐为取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

B.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

C.不把事情弄到极端,几乎对所有过激言论和过激行为产生厌恶。

D.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一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全文围绕这一中心正反对比,层层展开论述。

B.“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范畴,“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多处引用古人的经典论述,主要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化品位和可读性,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D.作者认为,对“中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因而不宜再正面宣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对于马航MH370客机失联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许多人提出质疑:为何英国空难调查处能在未发现飞机残骸的情况下确定飞机坠毁?

B.如何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务微博的作用,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将成为未来政务微博发展的关键。

C.中国梦,首先是百姓的安居梦。房子,在中国老百姓心中,不仅是向希望起航的港湾,更是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

D2009年新一轮医改以来,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中心,政府加大投入,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医改红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钓鱼岛”在日本属敏感词汇,尽管各新闻网站都搜索不到以此为名的纪录片,但在各大网络论坛上,《钓鱼岛真相》公映的消息还是不翼而飞

B.受就业形势等因素影响,2014年考研网上报名显得不瘟不火,并没有出现以往的网络堵塞现象。

C.马年春晚,歌手王铮亮自弹自唱《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朴实细腻,触动着观众的心,真可谓曲尽其妙

D.从迷人的香格里拉到浪漫的丝绸之路,从彩云之南的大理到鱼米之乡的扬州……《神秘中国》用“世界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向全球讲述中国故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上级已经下达了命令,虽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也必须    为之。

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增加供给减少需求,才能    房价上涨。

③新疆交通运输厅表示,春节高速公路免费只让少部分有车人士受益,涉嫌福利歧视。这  种说法    有些荒诞。

A.勉励    遏制    不免    B.勉力    遏止    不免

C.勉力    遏制    未免    D.勉励    遏止    未免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安详    部署    亲和力    待价而估     B.家具    迷宫    萤光屏    绿草如茵

C.蜂拥    钓杆    三角洲    喜上眉梢     D.坐落    请帖    挂倒挡    长年累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