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又见文理之争 石野樵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又见文理之争

石野樵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的一句话引起了无数非议,他向教育部建议称,高中之前,除数学外,学校不开设物理、化学课程,大量增加人文类、特别是艺术类课程,大量增加体育课,可开设不进行考核的第二第三外语。

虽然这建议听起来异想天开,也绝没可能被教育部采纳,但依旧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这些争论中有意思的不是关乎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病,因为教育之弊已是陈年旧题,倒是他挑起的文理之争颇值得关注。

长久以来,人类都面临着一个文化困境,那就是“科学”与“人文”两种价值体系之间逐渐分裂和对立的局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扩张和学科细化,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地位也有所下降。与此同时,自然科学自许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们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人类被技术异化,越来越忽略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在现代科学进程中,中国算得上是个后发国家,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却丝毫也不比西方国家浅。“五四”运动提出了两大口号——科学与民主,二者原本是并驾齐驱的,但随后近100年,“德先生”和“赛先生”并不能友好相处,甚至经常互相仇视。

在政治领域,过去的30多年里,工程师思维主导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建设,但进入新世纪,社会矛盾剧烈,让工程师式的治国理念在很多时候都捉襟见肘,事实上,过去几年,中国政坛高官确实有人文学科背景者越来越多。

在教育领域,过去30多年,同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新世纪以来,对人文精神丧失和人文教育缺失的批判声也越来越响亮,但像钱文忠这样,直呼要求取消理化课程的建议,是第一次。虽然这些只是网络谈资,当不得真,但却可见我们这个社会对人文教育的需求已经相当迫切,而与前30年的对照,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也说明了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深层心理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人类历史上,一直都是这样:科技愈发达,人们对科技的恐惧也便愈发严重,对人文精神的渴求愈发强烈。但人类的进程也清晰地告诉我们,所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体系都是紧密相连的,即便是最尖端的科学发明,脱离了人文内涵,也变得毫无意义,甚至面目可憎。但反过来也一样,一个没有科学精神的人,一个没有科学信仰的民族,也难以对他所处的世界有客观且真实的认知,更何谈建设新的文明?

正因为如此,对于教育而言,科学与人文都不可偏废,我们不能活在单纯的科技中,也无法仅仅凭借人文精神就度过历史的漫漫长夜,个人的修养与社会的文明,建立在二者间的张力之中。就中国现实而言,我们到底是太缺乏科学精神了,还是太缺乏人文素养,抑或二者都缺乏,这些都见仁见智,但至少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将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简单地二元对立起来,是最糟糕的思维方式。

(摘自《教师博览》2013年第6)

1.于钱文忠教授给教育部的“建议”,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钱教授第一次直呼取消理化课程,重视文艺和体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减负。

B.钱教授的建议不可能被教育部采纳,但依旧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

C.因为钱教授的建议纯属无稽之谈,听起来异想天开,所以只能成为网络谈资。

D.钱教授的建议虽然只是网络谈资,不可能被采纳,却反映我们这个社会对人文教育的迫切需求。

2.第四段首句是作者的一个基本观点,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扩张和学科细化,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人类被技术异化。

B.“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由原本的“并驾齐驱”到后来的“互相仇视”。

C.在政治领域,进入新世纪之后,工程师式的治国理念在很多时候都捉襟见肘。

D.在教育领域,“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曾经是被莘莘学子普遍认同的真理。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教授的“建议”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争论,其中有关乎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病,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他挑起的文理之争。

B.科技愈是发达,人们对科技的恐惧也便愈发严重,对人文精神的渴求愈发强烈。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与人文不可偏废。

C.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创建新的文明,需要有科学精神和科学信仰,而再尖端的科学发明也不能脱离人文内涵。

D.作者认为,就今天的中国现状而言,我们既缺乏科学精神,又缺乏人文素养。

 

1.D 2.A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可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A“主要目的是”呼唤人文教育。B原文为“依旧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C.不是无稽之谈,原文是“异想天开”。所以选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可找到第四段,然后将选项带入第四段,进行分析辨别。A项,论述在第三段,说的是人类的共同状况,论据应该是中国的个性状况。所以选A。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内容的细微差别,做出取舍。D原文最后一段认为“就中国现实而言,我们到底是太缺乏科学精神了,还是太缺乏人文素养,抑或二者都缺乏,这些都见仁见智”。所以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屯乡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很有特色,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B.纵观古今,我们不难发现,决定国家兴盛衰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官员是否清正廉洁确实是制约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C.财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指的是你生活品质的优劣程度,而非你赚钱的多寡。要体会富有的滋味,不需要靠亿万钱财,而是要去过你想过的生活。

D.青山外,绿水前,船头那端传来一个操京腔的青年男子的声音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多美的诗句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雾霾天气总算过去了,可关于其产生的原因仍众口难调,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扩散条件不利等是重要因素。

B在投资过程中,人们专注于低点买进高位抛出的时点研究,对于一些常规却置之度外,忽略向基金公司补全或及时更新自己的资料。

C.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后,少数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称朝鲜的举动说明中国对朝政策的失败,这种“泼脏水”的说法遭到中国学者的一致批驳。

D.直到17世纪,数学的观念才从亚里士多德描绘的思维框架中跳出,解析几何、微积分从费马、笛卡尔、牛顿们高速运转的大脑中脱颖而出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      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②对于景区假期“井喷”式客流,各地假日办      游客高峰应急预案,交警、辅警、志愿者全力以赴保障旅游平稳运行。

③小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不肯拘束自己的。他活着整个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    和规矩暂时都不在他眼里。

A.筹措  启用  利益  B.筹办  启动  利害

C.筹措  启动  利害  D.筹办  启用  利益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闲暇   晓谕  翔实 一如既往        B.荟粹  贪婪  寥阔  刎颈之交

C.文采  蓬篙  辐射 分庭抗理D 沉缅  慰藉  侍侯  完璧归赵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包(līn)  期(dàng)    养(gòng  济一堂(jǐ)

B峨(cuō)   葛(gě)   肖(xiào    人影憧憧(chōng)

C吸(shǔn  绊(jí)  约(chuò)    惊鸿一瞥(piě)

D板(zhēn)    gù)   呼(zhà)   甲归田(xi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