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剧作者的匠心,就在举...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剧作者的匠心,就在举重若轻地把一些似不相涉的情况在第一幕交织起来,构成此后进展的导线。

B.警方日前捣毁一制假窝点,随行记者发现这家店铺里从劣质食品到假名牌家电应有尽有

C.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是通衢大道,坦荡如砥,可真实的人生既有一马平川,也有崎岖小径。

D.现如今,人们的交通法规意识淡薄。在路上,我们都司空见惯了违章驾车的情况。

 

A 【解析】 试题分析:B“应有尽有”多用于好的方面;C“一马平川”不是指平坦;D“司空见惯”不能带宾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箴言    折桂    签裤脚    分庭抗礼

B.帐号    装潢    顺口溜    俯首帖耳

C.炭烤    崛起    偕夫人    功亏一篑

D.撺掇    扶养    集结号    奉为圭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农舍

【德国】赫尔曼·黑塞

我在这幢房屋边上告别。我将很久看不到这样的房屋了。我走近阿尔卑斯山口,北方的、德国的建筑款式,连同德国的风景和德国的语言都到此结束。

跨越这样的边界,有多美啊!从好多方面来看,流浪者是一个原始的人,一如游牧民较之农民更为原始。尽管如此,克服定居的习性,鄙视边界,会使像我这种类型的人成为指向未来的路标。如果有许多人,像我似地由心底里鄙视国界,那就不会再有战争与封锁。可憎的莫过于边界,无聊的也莫过于边界。它们同大炮,同将军们一样,只要理性、人道与和平占着优势。人们就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无视它们而微笑——但是,一旦战争爆发,疯狂发作,它们就变得重要和神圣。在战争的年代里,它们成了我们流浪人的囹圄和痛苦!让它们见鬼去吧!

我把这幢房屋画在笔记本上,目光跟德国的屋顶、德国的木骨架和山墙,跟某些亲切的、家乡的景物一一告别。我怀着格外强烈的情意再一次热爱家乡的一切,因为这是在告别。明天我将去爱另一种屋顶,另一种农舍。我不会像情书中所说的那样,把我的心留在这里。啊,不,我将带走我的心,在山那边我也每时每刻需要它。因为我是一个游牧民,不是农民。我是背离、变迁、幻想的崇敬者。我不屑于把我的爱钉死在地球的某一点上。我始终只把我们所爱的事物视作一个譬喻。如果我们的爱被勾住在什么上,并且变成了忠诚和德行,我就觉得这样的爱是可怀疑的。

再见,农民!再见,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忠诚的和有德行的人!我可以爱他,我可以尊敬他,我可以嫉妒他。但是我为摹仿他的德行,已花费了半辈子的光阴。我本非那样的人,我却想要成为那样的人。我虽然想要成为一个诗人,但同时又想成为一个公民。我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和幻想者,但同时又想有德行,有家乡。过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不可能两者兼备和兼得,我才知道自己是个游牧民而不是农民,是个追寻者而不是保管者。长久以来我面对众神和法规苦苦修行,可它们对于我却不过是偶像而已。这是我的错误,这是我的痛苦,这是我对世界的不幸应分担的罪责。由于我曾对自己施加暴力,由于我不敢走上解救的道路,我曾增加了罪过和世界的痛苦。解救的道路不是通向左边,也不是通向右边,它通向自己的心灵,那里只有上帝,那里只有和平。

从山上向我吹来一阵湿润的风,那边蓝色的空中岛屿俯视着下面的另一些国土。在那些天空底下,我将会常常感到幸福,也将会常常怀着乡愁。我这样的完人,无牵挂的流浪者,本来不该有什么乡愁。但我懂得乡愁,我不是完人,我也并不力求成为完人。我要像品尝我的欢乐一般.去品尝我的乡愁。

我往高处走去时迎着的这股风,散发着彼处与远方、分界线与语言疆界、群山与南方的异香。风中饱含着许诺。再见,小农舍,家乡的田野!我像少年辞别母亲似地同你告别:他知道,这是他辞别母亲而去的时候,他也知道,他永远不可能完完全全地离开她,即使他想这样做也罢。

1.请分别说山“农民”“游牧民”“流浪者”在文中的含义。(5分)

2.“我”在告别农舍的时候,表现出了各种复杂的情感,请简单梳理一下。(6分)

3.请简要分析文章以“农舍”为标题的作用。(6分)

4.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流浪图,前方“散发着彼处与远方、分界线与语言疆界、群山与南方的异香”。请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探究文章所蕴含的主旨。(7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1)     ,(2)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3)     ,(4)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5)     ,(6)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乙】(1)征于色,发于声,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民生各有所乐兮,     。    (屈原《离骚》)

(3)州司临门,     。    (李密《陈情表》)

(4)     ,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6)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    (周邦彦《苏幕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8分)

出塞(其二)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1.试分析诗歌第二句中“寒”字的妙处。(4分)

2.全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并简要分析是如何刻画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9分)

所染

《墨子》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毂。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注释】:堪通湛,浸染之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染于苍则    苍:深青色

B.宗庙破灭,无后类    绝:全然

C.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    淳谨:敦厚谨慎

D.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    比周:结党营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舜染许由、伯阳    不求闻达诸侯。

B.此五君者染当    又令吴广之次旁丛祠中

C.其行理也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必谨所堪者,此谓也    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墨子以“必择所堪,必谨所堪”,结束全篇,言辞恳切。墨子悲天悯人,谆谆教诲,告诫要交友得当,国君要用人得当。

B.《所染》篇以染丝为喻,说明天子、诸侯、大夫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亲信和朋友,以取得良好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

C.《所染》文气贯穿,前后的说理具有一致性。所举基本都是正反两例,将圣王和暴君,贤臣和好佞基本相对。

D.墨子将国君比作丝,将臣比作染料。有良臣辅佐则“染当”,“染当”则顺天理而行,顺天理而行则可“功名蔽天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5分)

(2)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