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通,字学古,吉水人。永乐十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通,字学古,吉水人。永乐十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四川。都指挥郭赟与清军御史汪琳中交通为好利,通劾奏,逮治之。三殿灾,偕同官何忠等极陈时政阙失。忤旨,出为交耻清化知州。

宣德元年,黎利反,王通战败,擅传檄割清化、迤南畀贼。贼方围清化,通与指挥打忠坚守,乘间破贼,杀伤甚众。贼将遁而檄至,通曰:“吾辈杀贼多,出城必无全理,与就缚,曷若尽忠死。”乃与忠益固守。贼久攻不下,令降将蔡福说降,通登陴大骂。贼知城不可拔,引去。及还京,宣宗大奖劳之。

景帝监国,以于谦、陈循荐,起兵部员外郎,守居庸关。俄进郎中。帝即位,进右副都御史。也先犯京师,别部攻居庸甚急。天大寒,通汲水灌城,水坚不得近。七日遁走,追击破之。

景泰元年召还。时杨洪督京营,命通参军务兼理院事。言:“诸边报警,率由守将畏征调,饰诈以惑朝廷:遇贼数十辄称杀败数千。向者德胜等门外不知斩馘几何,而获官者至六万六千余人。辇下且然,何况塞外。且韩信起自行伍,穰苴拔于寒微,宜博搜将士中如信、苴者,与议军事。若今腰玉珥貂,皆苟全性命保爵禄之人,憎贤忌才,能言而不能行,未足与议也。”意盖诋谦与石亨辈。谦疏辨,言:“概责边报不实,果有警,不奏必致误事。德胜门外官军升级,惟武清侯石亨功次册当先者万九千八百余人,及阵亡三千余人而已,安所得六万之多?通以为滥,宜将臣及亨等升爵削夺。有如韩信、穰苴者,乞即命指荐,并罢臣营务,俾专治部事。”疏下廷议。廷臣共言谦及石亨、杨洪实堪其任;又谓通志在灭贼,无他。帝两解之。寻敕谦录功,不得如从前冒滥,盖因通言而发也。给事中覃浩等言通本以知兵用,不宜理院事,乃解其兼职。

塞上军民多为寇所掠。通请榜诸边能自归者,军免戍守三年,民复徭役终身。又请悬封爵重赏,募能擒斩也先、伯颜帖木儿、喜宁者。已,又言:“古之将帅务搜拔众才,如知山川形势者可使导军,能腾高越险者可使觇敌,能风角鸟占者可使备变。今军中未见其人,乞敕廷臣各举所知,命总兵官杨洪、副将孙镗同臣考验。”诏皆行之。

天顺三年致仕。成化六年卒。赐祭葬如例。

(节选自《明史·罗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旨,出为交耻清化知州     杵:抵触,不顺从

B.贼知城不可               拔:攻取

C.并罢臣营务,专治部事     俾:使

D.民徭役终身               复:恢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与忠益固守              今其智反不能及

B获官者至六万六千余人    泉涓涓始流

C.未足议也                微斯人,吾谁

D.能腾高越险可使觇敌      廉颇,赵之良将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罗通是吉水人,永乐十年中进士。担任御史职务时,罗通发现都指挥使郭赞和清军御史汪琳中互相勾结就上奏弹劾,朝廷逮捕并治了郭赞的罪。

B.宣德元年,罗通与指挥打忠在王通战败割让土地给黎利的情况下,坚守清化城,打败了叛军的进攻。回到京城后罗通受到宣宗皇帝的奖赏和犒劳。

C.罗通在景泰元年参知军务并兼理都察院时,曾经上疏要求严肃军纪,杜绝冒领军功,同时建议从军中选拔优秀人才。皇帝听从了罗通的建议。

D.罗通曾经请求皇帝用高官厚禄招募能够擒杀也先、伯颜帖木儿和喜宁的人。不久,罗通又进言希望能选拔那些具备引导、侦查和预警等才能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将遁而檄至,通日:“吾辈杀贼多,出城必无全理,与就缚,曷若尽忠死。”(5分)

2)诸边报警,率由守将畏征调,饰诈以惑朝廷,遇贼数十辄称杀败数千。(5分)

 

1.D 2.C 3.C 4. (1)敌人将要逃跑时割让清化的文书却到了,罗通说:“我们这些人杀敌太多,出城投降必定没有活命的道理,与其受绑,不如竭尽忠诚为国战死。”(“檄”“全”“与”“曷若”各1分,通顺1分) (2)边境各地上报的军情,大都是由于守边将领畏惧征发调动,作假来迷惑朝廷的,遇到几十个敌人就称自己杀退了数千人。(“率”“以”“惑”“辄”各1分,通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复:免除(赋税徭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介词,和、跟。A项,副词,就/副词,竟然。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D项,代词,……的人/助词,用在判断句、叙述句的主语后,表示语气的停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C“皇帝听从了罗通的意见”与原文不符,皇帝对罗通和于谦两方面调解,并未全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罗通,字学古,吉水人。永乐十年进士。授予御史一职,巡视四川。都指挥使郭赟和清军御史汪琳中勾结在一起作奸谋利,罗通上奏弹劾,朝廷逮捕了郭赟并治他的罪。(永乐十九年)三殿发生火灾,罗通和监察御史何忠等人极力陈述时政的不足。触犯皇帝旨意,贬谪为交阯(今越南北部)清化州知州。 宣德元年,黎利谋反,征夷将军王通和黎利作战失败,王通擅传朝廷命令把清化及其以南割让给黎利。叛敌正在围攻清化,罗通和指挥使打(dǐng,姓)忠坚守城池,趁机击败敌军,杀伤敌人众多。敌人将要逃遁割让清化的文书却到了,罗通说:“我们这些人杀敌太多,出城投降必定没有活命的道理,与其受绑,不如竭尽忠诚为国战死。”罗通就和打忠更加坚决地防守清化城。敌人长时间攻不下清化,就下令让降将蔡福游说罗通投降,罗通登上城墙大骂蔡福。黎利知道清化城不能被攻占了,后退离开。等到罗通回到京城,宣宗皇帝大大地奖赏了罗通。 景帝监理国家,因为于谦、陈循推荐,罗通被起用为兵部员外郎,把守居庸关。不久,晋升为郎中。景帝登上皇位,晋升罗通为右副都御史。也先进犯京城,所率部属攻打居庸关十分急迫。天气严寒,罗通打水浇灌城墙,水冻成冰,十分坚实,敌军不能逼近。七天后敌军退走,罗通追击破敌。 景泰元年罗通被召见回京。当时杨洪掌管京城军务,皇上命令罗通参知军务并且兼管都察院的事。罗通对皇帝进言说:“边境各地上报的军情,大都是由于守边将领畏惧征发调动,作假来迷惑朝廷的,遇到几十个敌人就称自己杀退了数千。以前,德胜等城门外不知斩敌多少,但是获官的人多达六万六千多人。皇上身边尚且这样,更何况是塞外呢。况且韩信从士兵中被起用,穰苴在贫贱中被选拔,应该从将士中广泛选拔像韩信、穰苴这样的人,让他们参与商讨军事。像现在腰佩美玉帽插貂尾的达官显贵都是苟全性命保有爵禄的人,嫉恨猜忌贤才,能说却不能做事,不足以和他们在一起商议事情。罗通的意思大概是攻讦于谦和石亨等人。于谦上疏辩解,说:“罗通一概责备边报不真实,果真有警情,不上奏一定会误大事。德胜门外官军升级的,只有武清侯石亨按功劳记录在册奋勇当先的一万九千八百多人,和阵亡的三千多人而已,哪里有六万多人?罗通认为泛滥,应该将我和石亨等人提升的爵位剥夺。军中有像韩信、穰苴这样的人,希望立刻推荐任命,并罢免我的军中职务,使我专心治理六部衙门的事。”于谦的疏议被皇帝放在朝堂上评议。朝中大臣都说于谦、石亨、杨洪实在是能够胜任其职;又说罗通志在灭敌,没有其他的想法。景帝两相宽解。不久,下令让于谦记录军功,不得向以前那样冒领泛滥,这大概是因为罗通的话而发表的看法吧。给事中覃浩等人上奏说罗通本来凭借熟悉军务被任用,不应该兼理都察院的事,于是就解除了罗通的兼职。 边塞上的军民多被敌人侵略。罗通张贴榜文告知边境能够自己回来的,军人免除戍守边疆三年,百姓终身免除徭役。又上奏请求用高官厚禄悬赏招募能够擒杀也先、伯颜帖木儿、喜宁的人。之后,又说:“古代的将帅务必搜求选拔众多人才,比如知道山川形式的人可以使他引导军队,能够腾高越险的人可以让他侦查敌人,能够用风声鸟鸣占卜的人可以让他预测变乱。现在军中没有见到这样的人,希望下令廷臣各自举荐知道的人才,命令总兵官杨洪、副将孙镗和我一同考查检验。”景宗下诏都同意执行。 景帝天顺三年罗通辞官退休。成化六年死。皇帝下诏按惯例祭祀下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所谓法律人,主要是指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受过法律专业训练、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律职业伦理素养。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人具有特殊作用。同时,法治对法律人也有一些特殊要求,特别是对法律人思维有与一般民众不同的要求。

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案件,一般人往往习惯于从事实和结果上来进行判断、从实体上来考虑,而职业法律人考虑问题则强调程序优先。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用“石头剪刀布”来解决争议。“石头剪刀布”就是程序,按照程序进行就会达到意见一致的结果。依照事实提出的主张虽然可能有合理成分,但是程序已经决出了,有道理也会无效,这就是程序的刚性。程序是纠纷各方唯一获得意见一致的地方。法律人需要从尊重程序的角度思考问题。

法律职业作为一项专业活动,有一些专门的“法言法语”。法官或者律师在谈论某个案件的时候,通常会说权利、义务、责任、违法、自首、犯罪终止等等术语,说明他们是用专业法律术语进行推理和思考的。权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法律人注重考虑权利关系的平衡。

法律人经常面临在“情”和“法”两个要素之间进行抉择。法治要求法律人在法律范围内对“情”做权衡。“情”字很复杂,大体来说,中国人讲的“情”有四种。一是情理,二是情感,三是情节,第四个“情”很有中国特色,叫做“情面”,其实是一种社会关系。中国古话有涉及法与情的两种相互矛盾的说法,即“法本原情”和“法不容情”。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这四个“情”在法律上地位不同,情理和情节是法定的,所以叫“法本原情”;而情感和情面是非法定的,所以叫“法不容情”。法律人要以职业化的方法来处理,才能符合法治的要求。这就要求遵循规则中的逻辑,尤其是证据规则。

法律职业伦理要求法律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清清楚楚地给出一个结论,不能模棱两可。对于案件的思考往往是“一刀切”的,即要求说出“黑”或是“白”、“曲”或是“直”、“是”或是“非”,给出最后的明确说法。法律人不能受大众思维的影响,对案件“和稀泥”。特别是法官必须把判决书写得说理清楚、逻辑通畅,在判决书中对所依据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给予充分的说明。

(节选自2014228日《人民日报》,作者孙笑侠)

1.依据原文,下列对“法律人”概念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都受过法律专业训练,专门从事法律工作。

B.他们在法治社会中具有不同一般的作用。

C.他们法律职业技能强,职业伦理素养高。

D.他们的思维不能受一般民众思维的影响。

2.依据原文,下列对“法律人”思维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法律人要坚持尊重程序。

B.法律人要用法律术语来思考。

C.法律人要重视规则中的逻辑。

D.法律人要保证思考结果的正确性。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上一般人总是习惯于从事实和结果上判断案件。

B.人们依照事实提出的合理主张也会因程序已经决出而无效。

C.法律人谈案件通常说术语,所以他们推理和思考也用专业法律术语。

D.法律人要以职业化的方法来处理情和法的关系,拒绝“法本原情”。

 

查看答案

以“站起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6分)

例句: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查看答案

给下面新闻第一个标题(20字以内)(4分)

中广网北京5月17日消息 (中国之声记者张华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上午(5月17号)专程到北京地坛医院看望了北京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一同探望。

患者刘某某,18岁,北京人,现就读于美国纽约州一大学。本月11号乘飞机抵京,13号中午自感不适,低烧,自行服药后第二天下午体温再次升高,14号晚打车到北大医院发热门诊就诊,15号凌晨转诊到地坛医院,昨天晚上公布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

由于,刘某某是在乘飞机两天后才出现症状,专家判定,与她同机抵达的乘客等都不属于密切接触者范围。刘某某回国后并未有过多的社会交往,密切接触者只有其母亲和出租车司机两人。目前,两人均在进行医学观察。

在地坛医院,温家宝总理通过视频对话,与这名患者进行了交流。

 

查看答案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                                           史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