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剔除(tī) 帷幄(...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除(tī) 幄(wéi)    害(qiānɡ 繁文节(rù)

B.防(tí) (hènɡ 误(dài)    之交(jǐnɡ

C.罗(qí) (xǔ      装(yánɡ   入里(bì)

D.金(yònɡ (yǎn)  怨(mái)  人口(zhì)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B.提防(dī),贻误(yí)C.罗绮(qǐ),鞭辟入里(pì), D.佣金(yōnɡ), 埋怨(má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24分)

读 书 苦 乐

杨  绛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②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④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⑤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⑥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1.在作者读书的过程中的“乐在其中”包含那些方面?请用原文分条回答。(6分)

答:                                                                    

2.

(1)第④段中,“走入真境,遇见真人”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2)第⑥段中,“而犹存‘身’”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包含的内容。(6分)

答:                                                                    

4.

(1)文中作者认为的读书之“苦”指什么?(3分)

(2)作者认为的读书之“乐”指什么?(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共6分)

甲: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            。 ③               

               ; ⑤               , ⑥           

乙: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⑤山不厌高,         。(《短歌行》)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8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理?(4分)

答:                                                                       

2.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赏析其中“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试题。(19分)

万石君名奋。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如也,惟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  ②路马:天子所乘之马。  ③谯:责备。 ④内史庆:万石君少子,内史是官职,即京兆尹,掌治京师。   ⑤建:万石君长子,担任郎中令。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         名:姓名

B.万石君必下车                  趋:小步快走

C.里中长老皆走匿                  匿: 避开

D.庆以数马毕,举手曰            策:马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能从我乎?             ②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①不言齐国大治           ②吾尝终日思矣

C.①万石君家以孝谨闻郡国   ②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①长老肉袒固谢罪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万石君的姊姊被封为美人,他自己被封为中涓之官,他的官职到孝文帝时因积累功劳已升到太中大夫,他没有学问,但恭敬谨慎无人可比。

B孝景帝末年,万石君拿着上大夫的待遇,告老回家。皇上有时赏赐食物送到万石君家,他一定跪拜伏地而吃,就如同在皇上面前一样。

C万石君后来做了齐国的国相,齐国上下都敬慕他们的家风,所以不用发布政令齐国就非常安定,人们就为石庆立了“石相祠”。

D万石君的子孙们都遵守他的教导,居丧时也和他一样悲哀。万石君家因孝顺谨慎而闻名全国,即使是齐鲁的众多儒家学者,也都自认为赶不上万石君家。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

                                                                           

(2)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理解发明就是理解未来

教育神圣的使命在于传承文明,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由于教育,人类个体可以分享漫长岁月里人类整体获得的经验与知识。然而我们经常忽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学校总是以过去的知识告诉人们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这种知识与未来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距。前人探索与创造的成果构成了教材的主要内容,这些成果受到当时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水平的制约,当它们成书的时候,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最新的成就无法纳入其中。当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它们的时候,世界又发生了变化,人们永远无法得到完全满足未来需求的知识。如果没有创造,知识只能帮助人们重复过去的道理,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创造力才能使知识活化,为知识赋予灵魂,它是人类过去的经验与未来命运之间的桥梁。

新知识不是演绎出来的,它是创造的产物。实际问题从来不会重复,人类经常面临从未出现过的难题,唯有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解决它们。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以知识为载体塑造人格、培育创造才能的历程。创造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气质,它令世界充满生机,飘荡着诗意。

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本能。以创造性的方式关注和参与世界事务,是人类内心深层的欲望和动力。发明家是生活在现实世界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常常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内心冲动,这种冲动激励他们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许多因素使他们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然而,发明家头脑中的观念不容易被社会接受,发明家不容易得到社会的支持,几乎所有的发明家都在逆境中奋斗,因为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发明的因素:

模仿容易,发明困难。因循人类活动的最小阻力原则,许多人乐意选择模仿;

发明是一粒有可能带来丰收希望的种子,从播种到丰收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社会关注丰收,漠视过程。发明家的智慧、精力以及他能够驱遣的财富,常常不足以支持他走完漫长的全程,性急的企业家不愿意在发明家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投入。发明家常常难以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使许多优秀发明半途而废。发明家常常思考人类未来的事,市场只关注眼前的事。发明家经常在为明天做晚餐,今天没人享用。晚餐还没有做好,饭铺就已经关张。几乎所有的先进的技术,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都不怎么好用,因为还未及完善工艺和配套技术。由于企业家缺乏远见,消费者缺乏宽容,使许多重大的发明经常被拒之门外。发明是涉及科学、社会与人文的全方位活动,需要多种智慧和资源参与,许多发明家不是社会活动家,应对科学之外的问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教育过分关注继承,不重视培育驾驭知识的能力。

新技术发明的出现仰仗科学、依赖教育,然而更需要文化,需要鼓励探索、呵护发明的创新文化。如果把新技术发明比作美丽的红苹果,科学是长出红苹果的树,教育是培育这棵树的土壤和肥料,文化则是看不见的地下水、合适的温度和阳光。

(选自《大众科技报》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对“学校所传授的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创造力才能使知识活化,为知识赋予灵魂,它是人类过去的经验与未来命运之间的桥梁。

B前人探索与创造的成果构成了教材的主要内容,这些成果受到当时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水平的制约而存在错误。

C学生在校园里得到的知识,只能帮助人们重复过去的道理,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永远无法得到完全满足未来需求的知识。

D学校总是以过去的知识告诉人们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这种知识与未来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2.下列对发明创造者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的阻力和困难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发明是一粒有可能带来丰收希望的种子,从播种到丰收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而社会关注丰收,漠视过程

B许多发明家不是社会活动家,应对科学之外的问题常常漠不关心。

C企业家缺乏远见,消费者缺乏宽容,使许多重大的发明经常被拒之门外。

D发明家常常思考人类未来的事,市场只关注眼前的事。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发明家的智慧、精力以及他能够驱遣的财富,常常不足以支持他走完漫长的全程,性急的企业家不愿意在发明家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投入。

B发明家是生活在现实世界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常常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内心冲动,这种冲动激励他们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C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以知识为载体塑造人格、培育创造才能的历程,因而只要实施学校教育,世界就会充满生机,飘荡着诗意。

D新技术发明的出现仰仗科学、依赖教育,然而更需要文化,需要鼓励探索、呵护发明的创新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