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行人体谅司机,司机礼让三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行人体谅司机,司机礼让三分,彼此相敬如宾,那么城市的交通就会有序得多、顺畅得多。

B.文艺晚会结束后,评委会经过一番评头品足,反复比较,终于确定了获奖名单。

C.一些领导干部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必将被时代潮流淘汰。

D.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此举无疑是饮鸩止渴

 

D 【解析】 试题分析:D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面临的困难,而不顾后果。语意符合语境。A“相敬如宾”适用于夫妻之间。用错对象。B“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含贬义,不合语境。C“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雾霡    官邸制    扶摇直上    一言以蔽之

B.迤逦    甄環传    锱珠必较    温良恭俭让

C.婉转    白富美    前合后偃    树倒猢狲散

D.迄今   钩鱼岛    不即不离    防患于未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吴伯箫

(1)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2)记得六年故都,我曾划过北海的船,看那里的白塔与荷花;陶然亭赏过秋天的芦荻,冬天的皓雪;天桥,听云里飞,人丛里瞧踢毽子的,说相声的;故宫与天坛,我赞叹过它的壮丽和雄伟;走过长长的西长安街,与挤满了旧书及古董的厂甸;西郊赶过正月十五白云观的庙会,也趁三月春好游过慈禧用海军费建造的颐和园,那里万寿山下有昆明湖,湖畔有铜牛骄蹇。东郊南郊都作过漫游,即无名胜,近畿小馆里也可以喝茶,吃满汉饽饽。还有走走就到的东安市场,更是闲下来溜达的大好地方。可是,六年,西山温泉我都去过,记得就没去什刹海。为此,离开了故都曾被人嫌弃说“太陋”。说:“什刹海都没逛过,还配称什么老北京!”当时真也闭口无言。有一年发狠,凑巧有缘重返旧京,记得还没有进旅馆的门就雇好了去什刹海的车子。夏天,正赶上那里热闹:地摊子戏,搭台的茶座,直挨着访问了个足够。印象仿佛并不好,心头重负却卸去了。记得第二天,才有空去文津街,进国立图书馆。

(3)现在想:什刹海不见算什么呢?没去看长城才是遗憾!啊,万里长城!去北京只不过几个钟头的火车。

(4)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早已印上它伟大的影子了。

(5)读中国古代史,知道战国时候,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来卫国御胡;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又因地形,制险塞,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联络的修筑,广袤万余里;工程的浩大,那不是隋朝的运河,非洲的苏伊士所能比拟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建阿房,销兵器,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君的影子。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祖国人民的心里,矗立在祖国连绵的山上,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几千万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

(6)曩昔,在万年书屋,听主人告诉:有一次趁京绥车,过南口车站,意欲去青龙桥,偶尔站台小立,顺了一目荒旷的山麓望去,遥瞻依地拔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你不觉要引吭高呼。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千回的城墙,是碉堡,是再上去穹隆似的苍天。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西风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巍然独立,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很记得,主人说时,从沙发椅上跳起来,竖起大拇指,蔼然的脸上满罩了青年的光辉。记得从万年书屋出来的归途,披了皎洁的三五月,自己迈的是鸵鸟般的大步。

(7)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己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桂冠诗人一样,是逛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那谈吐的神情,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是呢,听说太史公司马迁周览了名山大川,文章才满蕴了磅礴的奇气。江南风物假若可以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塞北的山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啊,长城!

(8)从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么?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有霹雳般的响亮呢。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几千里疆域。啊,真愿意挨门趋访,去问问古迹,温温古名将的手泽,从把守关口的老门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那里,听取一点孟姜女的传说,金兀术与忽必烈的史实。但是我还没去!

(9)朋友,你可想过,在长城北边,那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地方,带一帮茁壮的男女,去组织一处村落,疏浚纵横支渠,灌溉田亩,作一番辟草莱斩荆棘的开垦事业么?那里地土最肥,人烟还稀。你可想过,在兴安岭的东南阴山山脉的南部那一抹平坦的原野,去借滦河、饮马图河的流水,春夏来丰茂的牧草,来编柳为棚,垒土为壁,于“马圈子”里剃羊毛,养骆驼,榨牛奶么?那工作顶自由,顶洒脱。不然,骑马去吧!古北口的马匹有名哩。凑煦日当头,在平沙无垠的原野里,你尽可纵身于野马群中,跨上一匹为首的骏骥,其余的会跟你呼啸而至的。不要怕那噱噱嘶声,那不是示威,那是迎迓的狂欢,你就放胆驰骋奔腾吧,管许将你满怀抑郁吹向天去。“毡幕绕牛羊,敲冰饮酪浆”,那边塞寒冬霏雪凝冰时的生活,你也想尝尝么?住蒙古包,烤全羊,是有它的滋味的。王昭君曾戎装乘马抱琵琶出塞而去;文姬归汉,也曾惹得胡人思慕,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的十八拍。巾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么

(10)唉,说什么,朋友,我还是没见过长城!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在恨着自己,摆不脱蜗牛似的蹊径,和周身无名的链索。投笔从戎倒好,可惜没有班仲升的韬略。景慕张骞,景慕马援,但又无由出使西域,去马革裹尸。奈何!哙,“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才算有骨头!无怪他六出伐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11)我还没见过长城!但是,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有朝一日,我们弟兄从梦中醒了,弹一弹身上的懒惰,振一振头脑里的懵懂,预备好,整装出发,我将出马兰峪,去东北的承德,赤峰;出杀虎口,去归绥,百灵庙;从酒泉过嘉峪关,去安西、哈密、吐鲁番。也想,翻回来,再过过天下第一关,去拜拜盛京,问候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

(12)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

                                                        一九三六年二月十七日

(选自方铭主编《现代散文精品》略有改动)

1.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没去看长城才是遗憾”,请根据(2)~(5)段文字概括“遗憾”的原因。(6分)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文章的感情脉络。(4分)

3.文中的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请结合文章提供的信息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谈谈其在当代的意义。(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6分)

甲:月明星稀,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乙:①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

③奉之弥繁,                    。                      《六国论》

④复道行空,                                。         《阿房宫赋》

⑤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贾谊《过秦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小题。(8分)

淮上有怀

姚  鼐

吴钩结客佩秋霜,临别燕郊各尽觞。

草色独随孤棹远,淮阴春尽水茫茫。

              注:①秋霜,这里用来形容吴钩的锋利雪亮。②燕,通“宴”。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4分)

2.诗歌的后两句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19分)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亳州蒙城人。曾祖琼,祖继勋,皆有勋王室,至节度使。母曹氏,慈圣光献后姊也,故后少鞠宫中。时英宗亦在帝所,与后年同,仁宗谓慈圣,异日必以为配。既长,遂成昏濮邸。生神宗皇帝、岐王颢……治平二年册为皇后。

后弟内殿崇班士林,供奉久,帝欲迁其官,后谢曰:“士林获升朝籍,分量已过,岂宜援先后家比?”辞之。神宗立,尊为皇太后。帝累欲为高氏营大第,后不许。久之,但斥望春门外隙地以赐,凡营缮百役费,悉出宝慈,不调大农一钱。

元丰八年,帝不豫,浸,宰执王珪等入问疾,乞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太后权同听政,帝之。珪等见太后帘下。后泣,抚王曰:“儿孝顺,自官家服药,未尝去左右,书佛经以祈福,喜学书,已诵《论语》七卷,绝不好弄。”令王出帘外见珪等,珪等再拜谢贺。是日降制,立为皇太子。又阴敕中人梁惟简,使其妻制十岁儿一黄袍,怀以来,盖密为践阼仓卒备也。

哲宗嗣位,尊为太皇太后。从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蔡确欲献谀以固位,乞复其官。后曰:“遵裕灵武之役,涂炭百万,先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能寐,圣情自是惊悸,驯致大故,祸由遵裕,得免刑诛,幸矣。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顾私恩而违天下公议!”确悚悚而止。

廷试举人,有司请循天圣故事,帝后皆御殿,后止之。又请受册宝于文德,后曰:“母后当阳,非国家美事,况天子正衙,岂所当御?就崇政足矣。上元灯宴,后母当入观,止之曰:“夫人登楼,上必加礼,是由吾故越典制,于心殊不安。”但令赐之灯烛,遂岁以为常。

侄公绘、公纪当转观察使,力遏之。帝请至再,仅迁一秩,终后之世不敢改。又以官冗当汰,诏损外氏恩四之一,以为宫掖先。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

宋用臣等既被斥,祈神宗乳媪入言之,冀得复用。后见来,曰:“汝来何为?得非为用臣等游说乎?且汝尚欲如曩日,求内降干挠国政耶?若复尔,吾即斩汝。”媪大惧,不敢出一言。自是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元祐八年九月,属疾崩,年六十二。

(《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节)

注释:①宝慈即宝慈宫  ②大农:北宋管理财政的部门  ③官家:臣下对皇帝的尊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不豫,浸        剧:厉害

B.太后权同听政,帝颔:点头同意

C.从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   从父:跟随父辈

D.有司请循天圣故事故事:先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令王出帘外见珪等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珪等再拜谢贺        示赵弱怯也

C.是由吾故越典制      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D.后见来              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皇后因母亲的关系自小就生活在宫中,因与英宗皇帝同岁而被指婚。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临朝“执政”的女性之一。

B.在英宗病重期间,高氏从谏如流,当机立断,“阴敕”“密”可见临危不乱,安排周密,表现出她非凡的理智、才能,因此,听政九年,天下太平。

C.从做皇后到做太皇太后,其间,高氏拒绝提拔自己的弟弟、侄子,多次拒绝为家族修建府邸,拒绝宽恕自己的娘家人,表现了这位女性的高尚品行。

D.高氏公私分明,以身作则,如自己出钱利用朝廷赏赐的“隙地”为“高氏营大第”,不用国家一分钱;力行节约,拒绝使用上供之物等;加之她执政能力,“女中尧舜”,名副其实。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顾私恩而违天下公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用臣等既被斥,祈神宗乳媪入言之,冀得复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