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我们正张开双臂拥抱五彩...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我们正张开双臂拥抱五彩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感动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目,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路有你 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天籁之响,音音珠玑,我仿佛翻开了那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来到山谷的江南。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河洲,河底漂浮着柔软的水草。嗅着那散发了两千年的蒹葭的晚香,细品那愈加吟诵愈显天真的民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吹笛,恰似吟诗,每每轻按六孔,便如沐浴久旱的甘霖轻松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 十年竹笛生涯,十年辗转流连,多少次在冷漠中重拾温情,只感谢一路有你。 记得幼年那个孱弱的我——那与竹笛不相上下的个头,那气短息弱的断断续续,那细瘦得堵不住笛孔的手指,可就是一个这样的我,却执意地选择了竹笛,不为文人雅士的丝竹之美,只因靠在墙角听老师吹奏时,我曾陶醉过。 于是,在人生的路上,我便有你相伴。 记得第一次吹一首完整的《小河淌水》,我手持着你,用我全心全意的投入和热爱,把我的情感付诸你。那一次,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鼓掌,我喜极而泣,我爱我的音乐。 后来的日子,我携着你,你伴着我,就这样心照不宣、义无返顾地走了过来。在你的世界里,我体会到了茂林修竹的清雅丰美,体会到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大恢宏,那是一种襟怀天下的气度,那是一种天真无饰的期盼,那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以及与音乐共舞的忘我的潇洒。 中考的时候,曾一度冷漠了你。成绩知晓以后,却第一个把喜讯告诉了你。这才发现,一路风风雨雨,早已与你不离不弃。在你的包容下,我的手指随心所欲地跳跃,我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抒发。我捧着你,恰似与一个阔别多年的老友相拥。 雁过无痕,风吹无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跟随我,品味过春荣夏酷,见证了秋凄冬寒,永不厌倦地听我诉说,为我分担,感谢一路有你。 如今时至高考,我依然始终不肯离开你。时常一杯香茗,一本书,一曲《葬花吟》,便是一场异常充实的晚自习。每每吹奏,便仿佛来到花冢之前,与潇湘妃子同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任思绪飞游之后,便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仿佛肩负着你无限的希冀。 吹奏着你,总感觉到一种歌之即在与不歌亦艳的光荣,引导并抚慰着我。一路有你,我充满力量,一路有你,我一往无前。 【解析】 试题分析: 要读材料,读命题,读要求。 命题作文“一路有你”,其题旨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当我们从懵懂走向明理、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时候,其成长的历程,会让我们记住许多曾经让我们感怀的事情、回味许多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物、体味许多曾经让我们受益的哲理,这些在我们的人生履历上留下印痕的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因此,以“一路有你”为题,就使学生所写的内容彰显着强烈的人文特色。 文题“一路有你”的关键词是“你”。本处的“你”,亦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的范畴。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写作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 审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你”、“一路”。 命题包含的潜在信息是什么? (1)“一路有你”,“ 我”中应有 “你”,这里的“一路”就应是“我”的一路。因此,文章应主要写“我”的人生路中的几个阶段直到现在的这个时期的整个人生之路。在写作中为了更好地突出“真实”与“真情”,“一路”的事件应合乎“自身”的身份。 (2)题中有“一路”二字,突出是“我”的“人生历程”,因此,选择的事件,要有“阶段性”与“代表性”,不能集中在某一点上。而从“一路”二字的限制来看,这个 “你”必须贯穿“我”的这“一路”的全过程,并且要注意这个“你”在这一路上或几个关键点上影响 “我”,影响“我”的选择,影响“我”在事情上的成败。 (3)题中“你”是一个泛指,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某种精神上的某种支撑,“你”可以是实指,如亲人、师友等,也可以是虚指,如知识、憧憬等,不管是实指还是虚指都不应该局限于所给材料,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加以拓宽。 但必须注意是“你”,而不是“你们”,因此,其所代表的必须是单一的,而不是复数。“你”的内涵的指向性最好要单一,不要过于分散,如一会儿指母亲,一会儿指父亲,一会儿指老师,由“你”变成了“你们”。 “一路有你”中的“你”,也暗示我们:最好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来写作文章,因为第二人称的陈述方式,易于事情过程的叙述和文章情感的抒发,易于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写作本文时用第三人称的“他”取代“你”,就会陷入审题的误区,造成人称的混乱,从而影响表达的效果。 一定要防止写成第三人称,变成“一路有她”,不能在有意无意中偷换概念;或用“妈妈”、“知识”等特定的称谓来代替,通篇都没有与题目相照应,那只能算是走题了。 (4)“一路”,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写作中要突出“你”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所产生的持久而深入的影响。 文题“一路有你”中的“一路”,并非指具体实在的“一路”,而是指一种被喻化了的人生历程,所以,本题的写作,必须扣住“一路”的象征意义加以演绎。“一路”,可以是自我精神成长的一份履历,可以是自我人格提升的一段过程,可以是自我学业进步的一串日子。如此说来,本文文题的外延范围是较为宽泛的。只要选择自己在某一方面成长的经历,皆可作为“一路”的内容呈现出来。 (5)文章最好写成记叙文,当然写成散文也可以。要真实,有真情实感。据此,文章要出彩,必须要有精彩的描写,动作的,语言的,心理的,环境的,细节的。 三、对策 1.强化审题训练 2.思考: 怎样写出个性化的题材?(写对手,写诗词。大家都写的,你就不要写。如写竹笛,写安徒生,写史铁生,写海伦凯勒,写红楼,写书。) 怎样写出题材的个性化?(在思考与细节上做文章,如写母亲的文章:包裹小树、蹲下身子、一杯冷茶;写《简爱》对她的影响,小学时查字典增长了知识,小学毕业因同情主人公悲惨的命运而多了份感恩,初中毕业懂得与命运抗争是人生的真谛;写辛弃疾的清新怡人、加油鼓劲、凄清与回忆) 怎样挖掘题材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以茶之味、茶之舞、茶之魂、茶之韵写出其所暗示的人生之路,写出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母亲一路承担着烦恼。) 怎样把形象与抽象结合起来?(那场大雪,走在小路上,老师的关爱) 怎样点题?怎样扣题?(在开头,中间,结尾,至少三次出现与题目有关的句子。如文中要多次出现这样的句子“一路有你——书,我……”。)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背冠以“微”的名号。如微博、微信、微小说,以及最近广受欢迎的微电影,微旅行等。“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互联网上,让中国悄然走进“微时代”。面对越来越多的“微”事物,有人持乐观态度,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0字左右)(5分)

 

 

 

查看答案

市政建设部门要在古镇磁器口修建一家豪华宾馆,欲将一处古代民居拆除。市民们闻讯后,纷纷要求政府修改方案,保留这一古迹,他们推荐了三位代表去反映情况。这三位代表是:土生土长的王大爷,建筑学家李教授和历史学家周教授。请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各拟一句话,表明反对的理由。(6分)

(1)王大爷:                                                               

(2)教授:                                                               

(3)教授:                                                               

原告人律师                 

 

查看答案

下面几个语境中的语言表述都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修改(4分)

(1)即将毕业离校的同学小张送给辅导员老师一幅画作为留念,辅导员老师一边接过礼物一边说:“多谢小张,那我就笑纳了。”

(2)小李某日收到同事的一张请柬,上面写着:我明天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在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3)小李的朋友新开一家酒楼,小李收到邀请,他答谢到:“贵酒楼开张大吉,不论是多忙,到时我也一定会拨冗光临……”

(4)某学校广播站播送时事新闻:北京连续突然的强暴雨,造成野三坡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1)          (2)          (3)          (4)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不仅鲁迅的文学作品成为中国20世纪文学经典,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经典。这些作品反映了20世纪中国的精神世界、时代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

B鉴于空气质量已经成为民众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环保部今年也一直把整治环境违法行为的专项活动聚焦在大气污染的环境违法领域。

C《逃生出天》以广州消防部队为创作原型,以某重大火灾为背景,生动的再现了消防官兵运用运用各种消防知识带领被困群众逃离火场。

D美国在指责别国从事网络攻击的同时,自己却陷入“棱镜门”,谁能否认这不是美国实施双重标准的明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汽车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要讲诚信。国内一些汽车经销商欺瞒消费者,冷面售后服务,只能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B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情感,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C他不习惯跟人在这种问题上争论,况且这些意思并不是他独创的见解,教别人听了会嘲笑---哼,只会拾人牙慧

D目前,一些人借助各种有损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方法来增加个人财富,这种为富不仁的行为正在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向歧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