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题目。(5分) 改革是社会的热点,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改...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题目。(5分)

改革是社会的热点,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改革本身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处于攻坚期、深水区的改革,涉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延迟退休政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故制定政策时需细细考量、慎重决定,要重视倾听不同的声音,找到最大公约数,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人的寿命有限,延迟退休就是让我们多交晚领,说到底还是个人吃亏。”这样的质疑表明,如果养老保险制度中,“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缺位,人们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认可度、接受度,就不会太高。“工作本就难找,延迟退休意味着,岗位更少,年轻人工作更难寻。”这样的担忧提示我们: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尤其是培育适合中老年人的就业岗位,同时,彻底打破“铁饭碗”,推行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同意延长退休年龄的,恐怕都是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吧!”这种猜想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行业收入分配不均的焦虑,对“谁会受益”的担心。因此,加快收入分配的改革,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才有可能保证民生政策赢得民心。显然,今天的社会,不同群体的诉求复杂多样,矛盾交织交错,要确保政策科学、合理、可行,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充分吸收民意必不可少。从公众的担忧处发现问题,在化解担忧中完善机制,应当是攻坚期决策的理性的选择。

(1)文中“找到最大的公约数”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作答。(2分)

(2)怎样才能顺利推行延迟退休政策?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3分)

 

(1)最大限度考虑不同群体的诉求(充分吸收民意),找到各阶层、各群体利益的最大平衡点(最大程度得到民众的认可)。 (2)提高群众对政策的认可度、接受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不断完善机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概括题的答案有三点,分别在对“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质疑”“担忧”和“猜想”后的论述中,用简明的语句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4 分)

满分5 manfen5.com在《奔马图》(见下图)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①________________。马腿的直线细劲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全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徐悲鸿早期画的马③___________________,建国后画的马虽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却多了欢快振奋。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④_______________这幅《奔马图》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A 有如钢刀,力透纸背           B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

C.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D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黄杨木雕古朴文雅,精致圆润,适宜把玩陈设,深受收藏者所喜爱,因此近年来黄杨木雕成为民间收藏的新贵,市场上风头强劲强劲前景看好。

B最近网民津津乐道的“主席吃包子”,“总理逛京东”这两件新闻事件,新的领导班子思想非常开阔和超前,已经和最新的时尚潮流接轨。

C.颐和园“大黄鸭” 风靡和童心未泯有关。“大黄鸭”与《致青春》同期走红看似巧合却都验证着的创意本身最朴素的真谛:创意是人性艺术。

D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五年排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预测名单的榜首,然而年年与该奖无缘,可以堪称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最悲壮的入围者。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惩腐高压态势,重点在于“三度”——加大打击力度、提高查处速度、对不正之风保持零容忍度,查处速度决定于遏止程度。坚持“露头就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腐败者没有机会撑开“保护伞”,没有时间掩盖和外逃,浇灭“看着别人有惊无险,自己也会没事”的侥幸心理,让想“捞一把”的人,结果“捞”到一副手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需要汲取人民的力量,令反令腐败分子无所遁形

A.遏止     B保护伞       C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D无所遁形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含义   海涵   按部就班   积思广益   封妻荫子   无尽柳成荫

B嘉许   佳绩   不胫而走   老马识途   敢冒不韪   振聋发聩语

C编纂   篡改   纵横捭阖   计日程功   铤而走险   没齿不忘情

D焙炒   酒幌   恍若隔世   徇私舞弊   心劳日拙   海阔凭鱼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照要求完成题。

大 地

毕飞宇

①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②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③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

④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⑥ 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⑦ 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⑧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1.作者故乡的平原大地有哪些特点?请分点简要概括。(6分)

2.请简要分析第段描写父子对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是逻辑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

(2)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4.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8分)

(1)文章第说:“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请结合个人体验谈谈你的理解。(4分)

(2)有人说:“毕飞宇的作品大都扎根在民间和大地,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醒目的厚重感。此文的“厚重感”体现在何处?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