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肥乡之屯子堡,遵中丞于清端公令,建有义学,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肥乡之屯子堡,遵中丞于清端公令,建有义学,田百亩。学师郝子文灿以所入倡乡众,杨计亮、李荣玉等协力经营,益广斋舍,许侍郎三礼题曰:“漳南书院”。问学者日众,郝子遂谦不任事,别寻师者十有五年。

于康熙三十三年,郝子不远数百里,抵荒斋,延元主院事,元辞。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明年,又以币聘予,再辞。又明年,遣院中苗生尚信至,进聘仪,掖起复跪者十日。予不得已,告先祠行。距堡北十余里,漳水涨,堡人檥舟入,乃知其地苦水久矣。郝子率弟子拜迎,止其舍。卜吉,郝子及乡父老、子弟咸集,从予行释奠礼于孔子主前。谕之曰:“而地无文士乎?而遂致予!盖将以成人之道自勖也;予不敏,敢以成人之道告。”乃出予《习斋教条》。读讲讫,揖退。

时左斋建其一,余未定。乃进郝子曰:“请建正庭四楹,曰‘习讲堂’。习讲堂之东北隅为仓库、厨灶,西北隅积柴炭,后为厕。院前门东一斗室日‘更衣亭’,凡客至,通傧、拂洗、更衣,一茶乃入。西为‘步马射圃’,上构小亭。此矩模大略也。吾子谓何?”郝子拜手曰:“善。但此百世计,独无处灿地乎?”予曰:“念之矣。须院事竣,院前壑,启土必更深广,引水植莲,中建亭,窗棂四达,吾子居之。讲习暇,元偕诸子或履桥,或孥舟入,弦歌笑语,作山水乐,复何憾乎?”郝子大笑。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尔宵闻。习讲堂成,高二丈有奇,架木覆苫,以肆望汪洋,莫购砖瓦也。

四阅月,颇咀学习乐味。而漳水五泛,初横二十里,继至七十里,赤泥封稻穗,屋倾侧不敢居,堡男妇各树席铺。予叹曰:“天也!”乃告归。父老弟子饯别泣送,予亦洒泪。郝子拜手宣于众曰:“是院也,定为颜子书院。颜子生为漳南书院师,殁为先师。灿以祖产赠宅一所,田五十亩,合院原田共百五十亩,生为颜子产,殁为颜子遗产。”复立图券为质。曰:“田少获,即延先生还。”又请记其事。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然其兴学敦师,不可没也。

康熙四十年三月六日博陵颜氏元识。

(选自颜元《漳南书院记》,有删节)

[注]①檥( yǐ)撑船靠岸。②释奠礼:陈设酒食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元主院事          延:邀请

B.院事竣            须:必须

C.复立图券为        质:信物

D.然其兴学师        敦:尊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问学日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B.知其地苦水久矣       引其匕首提秦王

C.地无文士乎           遂鸡豚

D.郝子拜手宣众日     青出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肥乡屯子堡本有义学,郝文灿拿出自己的收入,与他人合作,兴办教育,渐渐扩大了校舍规模;因求学的人日渐增多,他另访名师主持书院事务。

B.郝文灿曾经三次到颜元家中,请他主持漳南书院的事务,但是都被拒绝;后来他派了苗尚信来,献上聘礼,跪求十日,才使颜元感动并答应了请求。

C.颜元来漳南书院之后,制订了详细的校园建设计划;又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想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用来让他颐养天年。

D.颜元在漳南书院期间,由于漳水持续泛滥成灾,被迫返乡;郝文灿在与其相别时,宣布将“漳南书院”更名为“颜子书院”,并将永以颜元为师。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 3分)

译文;

( 2)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迩宵闻。( 3分)

译文:

( 3)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 4分)

译文:

 

1.B 2.C 3.C 4.(1)(3分)(郝文灿)离开后又来探访,陈说众多理由,(在我家)停留十日,我坚决地推辞。 (2)(3分)约定日期开工,屯子堡的百姓崇尚道义,云集响应,伐木之声,晚上远近都能听到。 (3)(4分)(郝文灿)分别之后屡次来信催促我(回去),(我)询问他水灾的情况,却是一年比一年严重,而我年老多病,也不知道能不能如愿(回去)。 【解析】 1. 试题分析:B是“等到”之意,根据上文,说没有郝文灿的地方,作者说,早就想好了,等到书院的事情完毕,在前面干什么等,可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分别为“……的人”\定语后置标志。B分别为“才”\ “于是”,C都是“你们”之意,D分别为介词 在\从,做好此题首先要对常见的虚词进行积累,熟练掌握其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想法”不妥,文中没有体现。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注意重要的实词虚词活用特殊句式等。(1)中注意“去(离开)”“过(拜访)”《信陵君窃符救赵》有“愿枉车骑过之”,“端(理由)”《信陵君窃符救赵》有“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固(坚决)”《廉颇蔺相如》有“固请”。(2)“刻通 剋(约定或限定)”“遐迩(远近)”成语 “名闻遐迩”“好(崇尚)”(3)“札(书信)”“岁”,名词作状语,一年一年 ,“益(更加)”“审(明白、知道)”“遂(顺心、如愿)”成语“天遂人愿”。要学会知识迁移。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在历史上,城与市是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事物。这两个事物既曾结合在一起,融为一物( 城市);也曾互相独立,或为无市之城,或为无城之市。“城”与“市”是反映不同事物的两个概念。

②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形态,是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与形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其中的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在氏族社会的早期和中期,既无城,更无市。到了后期,在距今7000年前后,修城之初,城墙内没有商品交换活动,没有市场。当社会组织由氏族变为家族,开始有了产品交换、商品交易和相关场所——市。此事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后。当国王在市的四周修筑墙垣,将商业和商人的活动限定在这个称之为“市”的小区域内活动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的产生。奴隶主生产方式促使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庄主经济使早已存在的、无城的乡村市场兴盛。地主制与商品经济相伴而行,城里的市场活动跨过市垣,扩散到全城,市垣被市场淹没了,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市垣和被它围起的那种“市”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这个被称为“市”的围墙,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在空间上城与市同大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即商品经济阶段。随着企业制与雇佣制的兴起,城里市场活动的范围又跨越城墙,扩散到全社会,那种原初的“城”也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地区扩大到城墙之外,在空间上市比城大,甚至可以有市无城时,这标志市场交换关系进入高级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大体说来,无城无市和有城无市是原始自然经济的标志;城中有特定的“市”(区)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城区即市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③城与市的兴起,以及城与市关系的变化,是交换方式发展的结果。随着交换的发展,城中之市从无到有,市在城中作用从小到大,其地位从低到高,所占的空间,先是在一个被市垣围起来的范围之内,继则跳出市垣跑遍全城,又跳过城墙跑到城外,把城包围起来。市从蜷缩在城的边缘到位于城的中心,由城的附属物变成城的主体。在城与市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厚厚的市垣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高高的城墙也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市的自我扩散力量是人建筑的坚固市垣和高矗城墙挡不住的,也是人制定的政策和制度挡不住的。市场依靠自身的力量开辟前进的道路,直至成为调配资源的基础。如果把历史比喻像一条长河,那么市场就是河中之水,它自然地流淌着,冲垮一切障碍,水到渠成。中国的市场经济,既不是从外国学来的,也不是某个人设计出来的,它是几千年来市场力量自我发展的结果。中国的市场经济植根于中国历史之中。

(选自赵德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有删节)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起作用逐渐扩大,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B.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处地位逐渐升高,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居于支配的地位。

C.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占空间逐渐拓展,最终超越整个“城”的范围而扩散到全社会。

D.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具力量逐渐增强,最终超越整个“城”的实力而对其产生威胁。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①段紧紧围绕“城”与“市”的概念,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城”与“市”产生时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并简要说明了二者之间既分且合的独特联系。

B.第②段首先明确“城与市关系的演变”是社会关系中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之后依次剖析了城与市关系在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情况,以论证观点。

C.第③段着重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动力和规律,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和外来文化及政策因素无关,而是根植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之中。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形态及规律,后一部分着重阐述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全文意在明确城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历史上,“城”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后期,而“市”作为产品交换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出现在距今5 000年前后。

B.奴隶主生产方式和庄主经济都得益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他们都曾经以各自的方式塑造过“城”与“市”的形态。

C.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市”的固有范围,市在空间上与城同大时,城市合一,表明市场交换关系进入商品经济阶段。

D.从有城无市到有市无城,可以看出,“城”与“市”关系演变的历史,就是一部市场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开拓前行的历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满分5 manfen5.com

 

漫画中的两只乌鸦,可能会引发你产生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5分)

人世的沧桑,命运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会将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为后人留下经典,回眸历史的时空,我们会看见屈原在秋风江水中放逐悲愤将高洁的人格与满腔的幽思化作一缕缕馥郁的香草《离骚》一出世屈大夫英名流芳百世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材料筛选信息,为蚁族下一个简洁明确的定义。(不超过60字)(4分)

蚁族是指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毕业就仿佛失业一般;怀揣的梦想不知放置何方;在都市繁华的灯光下,早出晚归,渺茫无措地像蚂蚁一样生活着。缺乏社会保障、充满焦虑和挫折感、思想情绪波动大,脆弱的心理让他们不愿将真实情况告诉家人,不愿对外沟通,只愿呆在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用网络宣泄着情绪。“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推销、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于22—29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如蚂蚁般的“弱小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蚁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请概括安徽茶叶发展的三大优势。(每条不超过8字)(6分)

安徽茶叶具有先天和后发的发展优势:长江南北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特别是以黄山为中心的皖浙赣产区是我国两大“绿茶金三角”之一。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效成分的积累,因而茶叶品质优异。全国十大名茶出于此产区的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4种。此产区另有霍山黄芽等89种名优茶被列入《中国名茶》榜。此产区拥有全国最早科研所之一的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全国最早茶学专业的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全国两所中等茶业专科学校之一的屯溪茶业学校,并建有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优势:  ①           ;②           ;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