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在历史上,城与市是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事物。这两个事物既曾结合在一起,融为一物( 城市);也曾互相独立,或为无市之城,或为无城之市。“城”与“市”是反映不同事物的两个概念。
②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形态,是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与形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其中的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在氏族社会的早期和中期,既无城,更无市。到了后期,在距今7000年前后,修城之初,城墙内没有商品交换活动,没有市场。当社会组织由氏族变为家族,开始有了产品交换、商品交易和相关场所——市。此事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后。当国王在市的四周修筑墙垣,将商业和商人的活动限定在这个称之为“市”的小区域内活动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的产生。奴隶主生产方式促使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庄主经济使早已存在的、无城的乡村市场兴盛。地主制与商品经济相伴而行,城里的市场活动跨过市垣,扩散到全城,市垣被市场淹没了,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市垣和被它围起的那种“市”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这个被称为“市”的围墙,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在空间上城与市同大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即商品经济阶段。随着企业制与雇佣制的兴起,城里市场活动的范围又跨越城墙,扩散到全社会,那种原初的“城”也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地区扩大到城墙之外,在空间上市比城大,甚至可以有市无城时,这标志市场交换关系进入高级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大体说来,无城无市和有城无市是原始自然经济的标志;城中有特定的“市”(区)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城区即市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③城与市的兴起,以及城与市关系的变化,是交换方式发展的结果。随着交换的发展,城中之市从无到有,市在城中作用从小到大,其地位从低到高,所占的空间,先是在一个被市垣围起来的范围之内,继则跳出市垣跑遍全城,又跳过城墙跑到城外,把城包围起来。市从蜷缩在城的边缘到位于城的中心,由城的附属物变成城的主体。在城与市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厚厚的市垣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高高的城墙也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市的自我扩散力量是人建筑的坚固市垣和高矗城墙挡不住的,也是人制定的政策和制度挡不住的。市场依靠自身的力量开辟前进的道路,直至成为调配资源的基础。如果把历史比喻像一条长河,那么市场就是河中之水,它自然地流淌着,冲垮一切障碍,水到渠成。中国的市场经济,既不是从外国学来的,也不是某个人设计出来的,它是几千年来市场力量自我发展的结果。中国的市场经济植根于中国历史之中。
(选自赵德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有删节)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起作用逐渐扩大,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B.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处地位逐渐升高,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居于支配的地位。
C.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占空间逐渐拓展,最终超越整个“城”的范围而扩散到全社会。
D.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具力量逐渐增强,最终超越整个“城”的实力而对其产生威胁。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①段紧紧围绕“城”与“市”的概念,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城”与“市”产生时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并简要说明了二者之间既分且合的独特联系。
B.第②段首先明确“城与市关系的演变”是社会关系中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之后依次剖析了城与市关系在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情况,以论证观点。
C.第③段着重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动力和规律,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和外来文化及政策因素无关,而是根植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之中。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形态及规律,后一部分着重阐述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全文意在明确城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历史上,“城”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后期,而“市”作为产品交换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出现在距今5 000年前后。
B.奴隶主生产方式和庄主经济都得益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他们都曾经以各自的方式塑造过“城”与“市”的形态。
C.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市”的固有范围,市在空间上与城同大时,城市合一,表明市场交换关系进入商品经济阶段。
D.从有城无市到有市无城,可以看出,“城”与“市”关系演变的历史,就是一部市场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开拓前行的历史。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漫画中的两只乌鸦,可能会引发你产生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5分)
人世的沧桑,命运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会将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为后人留下经典,回眸历史的时空,我们会看见屈原在秋风江水中放逐悲愤,将高洁的人格与满腔的幽思化作一缕缕馥郁的香草,《离骚》一出世,屈大夫英名流芳百世; , , , 。
根据下列材料筛选信息,为“蚁族”下一个简洁明确的定义。(不超过60字)(4分)
蚁族是指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毕业就仿佛失业一般;怀揣的梦想不知放置何方;在都市繁华的灯光下,早出晚归,渺茫无措地像蚂蚁一样生活着。缺乏社会保障、充满焦虑和挫折感、思想情绪波动大,脆弱的心理让他们不愿将真实情况告诉家人,不愿对外沟通,只愿呆在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用网络宣泄着情绪。“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推销、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于22—29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如蚂蚁般的“弱小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蚁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阅读下面文字,请概括安徽茶叶发展的三大优势。(每条不超过8字)(6分)
安徽茶叶具有先天和后发的发展优势:长江南北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特别是以黄山为中心的皖浙赣产区是我国两大“绿茶金三角”之一。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效成分的积累,因而茶叶品质优异。全国十大名茶出于此产区的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4种。此产区另有霍山黄芽等89种名优茶被列入《中国名茶》榜。此产区拥有全国最早科研所之一的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全国最早茶学专业的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全国两所中等茶业专科学校之一的屯溪茶业学校,并建有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优势: ① ;② ;③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马航MH370失联后,中国政府一直牵挂着失联同胞的生命安全,启动全面应急和搜救,不放过任何疑点,表示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
B.经过12天的奔月、绕月旅行,怀抱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的中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于14日晚在月球表面上成功实现着陆。
C.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黄岩岛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事件向菲方阐明了严正立场。
D.《自星星的你》热播后,“炸鸡和啤酒”不仅成为流行生活方式,就连男主角书房中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也成了不少观众的枕边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