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乙:①               ,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离骚》)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诸葛亮《出师表》)

人生亦有命,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④师者,                                     (韩愈《师说》)

             皓腕凝。                   (韦庄《菩萨蛮》)

               ,常在于险远。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甲: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乙: (1)制芰荷以为衣兮 (2)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安能行叹复坐愁 (4)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垆边人似月 (6)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1.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督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支度州界军用之余,以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陇西太守               领:兼任

B.诸葛亮出祁山             值:恰逢

C.常乏谷                   苦痛苦

D.以金帛犬马               市:购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达白太祖                 蚓无爪牙

B 而臣醉见识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C 支度州界军用之余         度我至军中,公

D 随时供给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得知徐邈违令饮酒而大怒,准备处罚徐邈,最终因校事赵达和度辽将军鲜于辅二人的劝谏才得

B.明帝认为凉州地处遥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徐邈不负所望,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C.为了稳定边界,徐邈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并通过兴办学校、教化民众等措施,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D.朝廷任命徐邈为司空,徐邈认为三公是讨论国家大政的官员,自己又老又病不宜担任,最终坚决推辞不到任

4.把原文中加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5分)

译文:                                                                   

 

(2)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5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中国人缺少宗教,准确地说,缺少形式宗教,缺少外在的超越信仰,但中国人不是没有超越的时刻,不是没有道德的坚守。在别人那里,由宗教提供的东西,我们这里,由历史提供。我们相信,人可以通过他的德行、言论或功业成就一生的价值,流传后世。我们不相信末日审判,我们相信历史的审判。我们不相信有公正的上帝,我们相信有公正的历史。我们不相信有天堂地狱,好人死后会升天堂永享至福,坏人死后会下地狱永遭惩罚,我们相信历史,相信好人能流芳百世,坏人将遗臭万年。

②对历史或历史写作的这种信念,相信历史所具有的审判和拯救功能,可能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之一。像孔子之道不行于世的时候,他就退而写史,他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像司马迁遭受男性奇耻大辱,隐忍苟活,也在于他相信历史的拯救,他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人,以待者。

③但到了近代,这种历史感开始出现问题了,林则徐晚年感慨,青史凭谁定是非?中国人一旦对历史产生怀疑,它能否沉淀出真实,能否对人物和事件达到公认的道德定论,传统的道德秩序就根本动摇了。

④我们可以说,现代转型上百年就是为了解决这种历史危机的。只是上百年的历史进程都没解决得很好。这主要表现在中国人的史观出现了问题,历史正义反而被意识形态教条和政党学说取代了。

⑤最近二十年,在个人史观方面有所阐述的仍是非常少的。我们数得出的,柏杨的 “酱缸”文化说、金观涛的超稳定结构说、苏晓康的大陆文明说等。这些说法大同小异,都是要指出中国人、中国历史或中国文化的不足,以求得更大进步的努力。他们都属于历史主义史观的范畴。

⑥这些个人史观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它们跟传统中国史观相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忽视了历史中的个人,就是从人心人性的位置上后退了,退到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的怀抱。这些史观虽然表达得都极富个性,却从孔子、司马迁那类个人写作的历史传统里退后了一大步。那种建基于人心人性之上的历史审判功能,经由孔子、司马迁等人示范的惩恶扬善的意义,就被一种转型的历史目的代替,为这一历史目的服务的各色人物都有了可以理解、同情之处。这些史观虽然突破了党派的意识形态史学,但他的史观跟意识形态历史没有太大的差别。

⑦可以说,发达社会的制度功效正是中国人理想的历史审判能力。遗憾的是,今天中国人的历史感还没有强到超越古人,达到跟发达社会同步的程度。我们今天的现代转型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比如我们虽然也有审判监督意愿,但我们的社会机制没有建立起,社会意识走在社会机制的前面,这些经济学家、学者们之所以还能够作秀、表演,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还未形成一种良性机制审判他们、认识自己。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虽然缺少形式的宗教和外在的超越信仰,但中国人也还是拥有超越的时刻,也还是会有道德的坚守。

B.中国人相信好人流芳百世,坏人遗臭万年,好人死后升天堂享至福,坏人死后下地狱遭惩罚

C.司马迁遭受男性奇耻大辱能隐忍苟活在于他对历史或历史写作的信念,他相信历史的拯救功能

D.柏杨、金观涛苏晓康等人在个人史观方面的阐述,突破了党派的意识形态史学,都属历史主义史观范畴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段首先从比较的角度,阐述中国人的历史观,认为相信历史所具有的审判功能就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之一,并举孔子、司马迁之例加以证明。

B.③④段从近代和现代转型时期说明中国人历史感出现的问题,指出打破历史正义被意识形态教条和政党学说取代的局面就可以解决这种历史危机。

C ⑤⑥段首先介绍在个人历史观阐述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接着拿传统中国历史观与之相较,指明这些史观说法相近,表达相似,存在明显不足。

D ⑦段阐明中国人虽有审判监督的意愿,但因社会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他们心中理想的历史审判能力,即发达社会的制度功效还没体现出。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则徐曾对历史产生过怀疑的感慨,中国人一旦对历史的审判和拯救功能产生怀疑,就会造成传统道德秩序根本动摇。

B.近二十年提出的个人史观,虽有一定的意义,但从人心人性的位置上后退到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的怀抱

C.如果中国人的历史感能强到超越古人,即使没有达到跟发达社会同步的程度,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D.我们的社会能建立起一种良性机制,促成对学者们的监督和审判,就能很大程度上限制、减少他们的作秀、表演。

 

查看答案

作文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师傅,您的鞋带松了。”他回了声“谢谢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鞋带复又弄松。显然,他是想以松垮的鞋带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那天,有位记者恰好看到了这一幕,戏演完后,他问勘弥:“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勘弥答道:“别人的亲切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得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之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并给予回报。”

勘弥的美德令人肃然起敬,感佩不已。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拟,题目自定,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五句话中有四句词语运用不得体,请在表格相应的位置写出用错的词语并改正。(4分)

(1)有一位顾客对店长说:“我时常惠临你店,你总该给我打个折吧?”

(2)小明向朋友介绍自己的父亲说:“这是令尊。”

(3)你向好友借了一本书,你的好友对你说:“请不要忘了奉还。”

(4)美术老师送给同事一幅画说:“我自己画的,请雅正。”

(5)班主任刘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数学老师宋老师说:“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题目序号

运用不得体的词语

改正

(1)

 

 

(2)

 

 

(3)

 

 

(4)

 

 

(5)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