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之间,语言大体整齐、押韵,但又经常夹杂着散文的句式,往往铺排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抒写情致。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说明赋这种文体在《诗经》中就有了它的生命的因素,到了《楚辞》,这种因素又扩大了疆界。及至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等作品,一方面吸收了《诗经》《楚辞》作品中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楚辞》作品中铺排的写法;同时,又融合进纵横家说辞问答、铺排议论的因素,并以“赋”名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文体——赋。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指出了赋的文体形式由古诗衍化而成。刘歆在《艺文志》讲到诗歌发展时说,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布衣而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文人的创作,从荀子、宋玉起,则以赋的形式体物言情。荀子、宋玉之作与布衣之作虽在文体形式上有差别,却终属同源而分流。

《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这里所说的“赋”,本指春秋时代贵族礼会之际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春秋之后,贵族不需要也没有机会用背诗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了。到了汉代,民间诗歌归乐府掌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几乎全都不依赖音乐歌咏,而靠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吟诵于唇吻。于是“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人们称这种“不歌而诵”的文体为“赋”。赋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是为了诵读,而不是为了配乐演唱。当然,后来有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那是诗与音乐逐渐分离的结果,不能由此而证明诗歌原始阶段具有歌唱的特征没有存在过。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在《诗经》中,“赋”和“比”“兴”都是一种艺术手法,“赋”指“直抒其事”。到了《楚辞》,发展到对“其事”铺排开来叙写,为赋这种文体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铺采文”,铺,即铺叙、敷陈,言赋直陈其事,不取比兴。一方面强调赋铺陈直叙的写作特点,另一方面是强调赋文辞华丽的语言特点。晋代陆机《文赋》明确提出了诗与赋的文体区别:“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流亮。”意思是说,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所以要绮丽细腻;赋是用来铺陈事物的,所以要清晰明朗。再说“体物写志”,志,一般指思想、志向,当然也包括感情。刘勰更是把“体物”,即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认定是赋“写志”的一种“载体”,道出了赋融体物写志为一体的本质属性。这样,赋的基本特征,就在“铺采文”的艺术形式与“体物写志”的思想内容互相统一中,得到了完整得表述。

1.下列关于“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诗经》和《楚辞》中都可以找到它的生命因素,直到战国后期《赋篇》《风赋》的出现才形成赋的文体。

B、“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不是诗歌,但是语言基本整齐、押韵;它也不是散文,但经常运用散文句式。

C、春秋时期,贵族礼会之际往往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这种形式可以称为“赋”,后来“不歌而咏”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

D、在《诗经》中,“赋”只是一种“直书其事”的艺术手法,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了只用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的一种文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从流传特征的角度对赋进行了解释,赋这种文学作品是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在口中吟诵的,不需要依赖音乐歌咏。

B、刘勰认为“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把赋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二者统一起来,对赋的基本特征表述较为完整。

C、陆机从文体角度对诗和赋进行了区别,它认为诗绮丽细腻,是为了抒发情感;赋清晰明朗,是为了铺陈事物。

D、从荀子、宋玉起,文人创作出现了体物言志的赋,它与布衣所作的乐府民歌有了很大不同,但赋和乐府民歌都源于“古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在描绘事物风貌上具有铺陈直叙的特点,而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是用以“写志”的“载体”,所以一篇好赋仅仅堆砌辞藻是远不够的。

B、即使吸收了《诗经》《楚辞》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发展了《楚辞》中铺排的写法,但如果没有纵横家参与创作,“赋”这种文体还是无法形成的。

C、后世的一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这并不能说明诗歌原始阶段不具有歌唱的特征;而赋虽然讲究韵律,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配乐歌咏而生的。

D、班固的《两都赋》、刘歆的《艺文志》、刘勰的《文心雕龙》分别对这种文体的流变或特点进行了诠释,使后人对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1.D 2.A 3.B 【解析】 1.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本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解答时可将各选项文字通文本中关于“赋”的表述比较。D项错误在于,其中对“只用”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题目,答题时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其中,A项错误在于:“从流传特征的角度对赋进行了解释”和“不需要依赖音乐歌咏”不合原文意思。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题目,答题时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其中,B项关于“纵横家参与创作”的分析不正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茅盾说:“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和努力来决定。”

    网上流行“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这样一句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说明右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5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仿照示例,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出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失败就是无知加上懦弱,并拒绝如水的上善品质;

    成功就是                              

平庸就是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                   ?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            。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①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心绪万千

②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

③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

④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

⑤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

⑥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

A.⑥②④③⑤①    B.⑥③②④①⑤     C.④②⑥⑨⑤①    D.④③⑥②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企业要创新,必须加强细节的关注。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个细节之中.”

B.寻求人生乐趣的法则是,知道自己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深信能够战胜它们,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乐趣。

C.现代医疗技术不仅做到了诊断的准确及时,保证了治疗过程的安全可靠,而且病人也减轻了痛苦,节省了住院时间。

D.最近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目前社会上对如何应对这种天气说法不一,媒体经过分析,拟采用专家的建议为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