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米字幅 孙春平 北口市代市长薛冠蓉原是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米字幅

                                           孙春平

北口市代市长薛冠蓉原是省科技厅厅长,虽是同级职务,但一个城市的政府首脑可比一方诸侯,责任重大,万民瞩目,尤其又是巾帼独挑大梁,不可小觑啊!

这一日,文化局长和文联主席恭请薛市长拔冗光临市内一文化沙龙,一可换换心境,二亦亲和雅士贤达。薛市长欣然前往。

因有新市长光临,这天沙龙来的人格外踊跃,连书坛领袖魏老先生都拄着拐杖来了。这魏老的字国内闻名,尺幅万金。魏老先生恪守“滥犹不及”的原则,轻易不肯示之于人,但有时盛情难却,他也只龙蛇走腕,或虎,或寿,只一字,意到而已。席间,文化局长润笔,文联主席铺纸,请魏老为薛市长写上一幅。

魏老先生提笔在手,问:“冠蓉女士,你让老朽写幅什么?”

薛市长想了想,笑答:“早知魏老落墨是宝,又听说您赐宝常只写一字,我不敢太多奢望,只求一个米字如何?”

魏老闻言,微微一怔,又问:“你再说一遍,哪个字?”

薛市长答:“米,米面的米。”

魏老再问:“楷隶行草篆,你喜欢哪种字体?”

薛市长环顾四周,便指悬挂于壁上的一幅字说:“不怕见笑,我于书法完全是外行,连哪种字是什么体我都说不大明白,您就写这种字可好?最好写大一点。”

魏老功底深厚,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来得,但强项却在行书和草书,许多人还没看过魏老写隶书呢,且都知大字的隶书极难写,尤其是这米字,横竖撇捺,笔笔不可马虎。

只见魏老屏气凝神,雪白宣纸上便落下一个大大的米字,是隶书,绵里藏锋,古朴刚劲,最后一笔刚收锋,满堂便响起一片叫好声,有人还鼓掌祝贺。魏老落了款,用了印。人们特别注意到,魏老用的是“冠蓉方家惠存”,他没用“正腕”,更没用“赐教”。

文联主席小声对薛市长说:“市长,这幅字可是珍品,万金难求,值啦!”

文化局长上前,小心揭起字幅,跟在身边的市长秘书欲去接,却被薛市长拨过,亲自接字在手,又对魏老深鞠一躬,便又引起人们一片掌声。

文化局长说:“我找人裱过,再给您送去。”

薛市长摇头:“不用,我找人裱吧。”

数日后,米字条幅高悬在了薛市长办公室,有时她接受采访,那字幅便随了她一同出镜,很是抢眼;薛市长求魏老写米字幅的故事也风一般在北口市传播。随着故事传播的还有人们的疑惑与猜测,一市之长为什么偏偏让魏老独写了一个米字?有人说,这体现了一市首脑的执政理念,民以食为天,薛市长是把解决百姓温饱放在了她心头的第一位置;又有人顺着这个话题引申,说粮食脱了糠才为米,薛市长潜在的寓意是城市奔了小康,还要追求更大的富裕;还有人说薛市长生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1960年,她的母亲就是生下她不久后饿死的,薛市长悬此字,便有着深切怀念母亲和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的双重含义。

另有对薛市长让魏老用隶书独写米字反面猜疑的,说魏老先生倚老卖老,当众直呼市长讳名,薛某心中不悦又不好彰显脸上,才略施小计想教训一下这个老顽童。一市之长学富五车,哪会连楷隶行草篆都不懂,人家不过是以此为借口专让老顽童用他最不擅长的隶书去写最不好把握的那个米字,且看老家伙日后还敢轻狂!该着那天魏老精怪有如天助,没丢大丑也就是了。宦海无涯,机谋深远,不服不行啊!可古今中外,越是鬼鬼祟祟私下流传的消息越传得迅猛广泛,也越让有些人将信将疑。

还有一种流传不甚广泛的说法,说薛市长多年前曾去英国带职进修,眼下她的女儿也已去英国读研,她可能对高贵的英国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英国国旗不就是有个大大的米字在上面嘛。

也有好事之人私下找到薛市长的秘书,请他务必想办法从市长口中探出深浅虚实。秘书找机会问了,没想薛市长说,不就是一个字嘛,哪有那么多讲究。此言传出,越发让人们莫测高深,据说还有人为此打过赌,赌注是可去海鲜城吃鲍鱼喝鲨翅,管够。

几月后,北口市召开人代会,薛冠蓉以其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高票完成了由代市长到市长的过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人们对薛市长在办公室挂了个米字条幅有许多猜测,您能否对此做一说明?”薛冠蓉坦然一笑说:“实话实说,我对书法艺术真是一窍不通,但我对魏老的字确实很喜欢,这里面除了看字怡然陶冶性情的艺术因素外,我也坦率跟大家说,前些年,我坐电脑前的时间太长,得了颈椎病,疼起来恨不得卸下臂膀。后来有朋友给我出了个以保健代治疗的偏方,每天甩脑袋凭空写一百遍米字,以此伸展活泛筋骨。哦,我表演一下,就这样。那天,正好魏老问我请他写什么字,我突然就想到了这个米字。写大点,规规整整,照着米字做保健操,岂不挺好。当然,女同志嘛,摇头晃脑,似有不雅,所以我每次做这个操时,都是闩严了门的。我跟大家说,自从坚持做了这个保健操以后,我的颈椎病真的一次没犯,我在此建议有这种毛病的同志都不妨一试。”

众惊愕,静场。随即,笑声爆响,掌声大作。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开头第一段对薛冠蓉职务调动的介绍,看似无意,实则必不可少。一方面为主人公出场蓄势,另一方面则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B.魏老先生用“冠蓉女士”称呼薛市长,用“冠蓉方家惠存”为米字幅落款,这些体现出书坛领袖魏老温和儒雅、位尊自矜的气度。

C.小说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叙述人们对米字幅的种种猜测,透视人性,揭示人物的深层心理,刻画了鲜活的俗世群像。

D.秘书问市长为什么求魏老写“米”字,薛市长“不就是一个字嘛,哪有那么多讲究”的回答是想引发人们对此事更大的好奇心。

E.题目“米字幅”也是线索,把展示人物性格的一系列细节连缀成有机的情节链,它是激起千层浪之“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女市长薛冠蓉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概括说明。(6分)

3.请在文中分别找出薛市长选字体和接字幅时动作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6分)

4.薛市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坦然说清了求魏老写米字幅的原因,你认为人们会不会相信女市长的解释?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2.薛冠蓉是一个平易近人(谦逊、亲民亦可)、坦率真诚、能干务实、热爱生活的女市长。①平易近人。参加文化沙龙想亲和雅士贤达,对魏老尊重有加,亲自接米字幅在手,又深鞠一躬。②坦率真诚。当众承认自己是书法外行,不懂字体。求魏老在字幅上写“米”字完全是突发的想法,没有什么讲究和深意。③能干务实。人代会上高票完成了由代市长到市长的过渡。因为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有很严重的颈椎病。④热爱生活。听从朋友的建议,工作之余用头写“米”字来做保健操,还热心地推荐给大家尝试。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中性格概括1分,文本例证1分) 3.第一处,“薛市长环顾四周,便指悬挂于壁上的一幅字”。(1分)作用:这样的细节描写体现了薛市长在选取字体时的随意性;(1分)也为下文她解释自己对书法艺术一窍不通做铺垫。(1分)第二处,“秘书欲去接,却被薛市长拨过,亲自接字在手,又对魏老深鞠一躬”。(1分)作用:体现了薛市长对魏老先生的尊重和她“亲民”的形象;(1分)也是对下文猜测市长机谋深远、难为魏老的无声驳斥。(1分) 4.观点一:人们相信薛市长的解释。理由:①从薛冠蓉这一人物形象来看,她坦率真诚的形象深入人心,能力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可,所以她在媒体前的解释会让人们接受。②从小说结尾的情节来看,人们对薛市长的回答最后报以热烈的掌声,表明大家对这种说法的认可。③从小说凸显的主题来看,人们消除了对米字幅的各种疑惑与猜测,相信薛市长的解释,更能凸显出作者对官场乃至社会上捕风捉影、胡乱猜测的怪现象的嘲讽。 观点二:人们不会相信薛市长的解释。理由:①从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来看,对为政者(或公众人物)言行的审视和揣测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消除的世俗风气,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人们不会轻易相信薛市长的解释。②从人物性格角度来说,可能真正的原因与猜测中的说法有相符之处,但薛市长不想助长这种风气,故而另寻蹊径,给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解释。③从小说表现主题来说,人们不相信会更具有讽刺性,引发读者对胡乱猜测、过度关注名人等社会现象的深层思考。 (观点明确2分;理由合理充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第一段不能凸显小说主题,而是与后面展开的情节相呼应。B.称呼和落款能体现魏老的温和儒雅,但体现“位尊自矜”不准确,应该是不卑不亢。D.薛市长的回答主要是想淡化此事,没想到轻描淡写的回答反而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好奇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文本中主要体现了女市长薛冠蓉平易近人、坦率真诚、能干务实、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这些性格特征,平易近人(参加文化沙龙,对魏老尊重有加,亲自接过米字幅并鞠躬),坦率真诚(承认自己是书法外行,求魏老在字幅上写“米”字完全是突发的想法),能干务实(高票完成了由代市长到市长的过渡,因为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有很严重的颈椎病),热爱生活(工作之余用头写“米”字来做保健操,还热心地推荐给大家尝试)。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描写文字的作用。分析有关人物描写文字的作用,先要看它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或者说它属于人物描写中的哪种(些)(如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再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或结合上下文情节,分析出它的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作用:刻画了哪点(些)人物的思想情感。其次要看看有无情节方面的作用,如照应、铺垫、伏笔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型答案,既可以回答相信,也可以回答不相信。无论坚持哪种观点,在分析过程中要结合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文本,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既见复关,             。尔卜尔筮,             。         (《诗经·卫风·氓》)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3)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晏殊《浣溪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  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①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年)已经七十五岁。

1.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颙,字中孚,盩厔人。又字二曲,二曲者,水曲曰盩,山曲曰厔也。布衣安贫,以理学倡导关中,关中士子多之。父可从,为明材官。崇祯十五年,张献忠郧西,巡抚汪乔年总督军务,可从随征讨贼。临行,挟一齿与颙母曰:“如不捷,吾当委骨沙场。子善教吾儿矣”遂行。兵败,死之。颙母葬其齿,曰“齿冢”。时颙年十六,母彭氏,日言忠孝节义以督之,颙亦事母孝。饥寒清苦,无所赁藉,而自拔流俗,以昌明关学为己任。有馈遗者,虽十反不受。或曰:“交道接礼,孟子不却。”颙曰:“我辈百不能学孟子,即此一事不守孟子家法,正自无害。”

    先是颙闻父丧,欲之襄城求遗骸,以母老不可一日离,乃止。既丁母忧,庐墓三年,乃徒步之襄城,觅遗骸,不得,服斩衰昼夜哭。知县张允中为其父立祠,且造冢于战场,名之曰“义林”。常州知府骆钟麟尝师事颙,谓祠未能旦夕竣,请南下谒道南书院,且讲学以慰学者之望。颙赴之,讲于无锡,于江阴,于靖江、宜兴,所至学者云集。既而幡悔曰:“不孝!汝此行何事,而喋喋于此?”即戒行赴襄城。常州人士思慕之,为肖像于延陵书院。颙既至襄城,适祠成,乃哭祭招魂,取冢土西归附诸墓,持服如初丧。

康熙十八年,荐举博学鸿儒,称疾笃,舁床至省,水浆不入口,乃得予假。自是闭关,晏息土室,惟昆山顾炎武至则之。四十二年,圣祖西巡,召颙见,时颙已衰老,遣子慎言诣行在陈情,以所著四书复身录、二曲集奏进。上特赐御书“操志高洁”以奖之。颙谓:“孔、曾、思、孟,立言垂训,以成四书,盖欲学者体诸身,见诸行。充之为天德,达之为王道,有体有用,有补于世。否则假途进,于世无补,夫岂圣贤立言之初心,国家期望之本意耶?”居恒教人,一以反身实践为事,门人录之,为七卷。是时容城孙奇逢之学盛于北,余姚黄宗羲之学盛于南,与颙鼎足称三大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七》,有删改)

[注]①盩(zhōu)厔(zhì):县名,在陕西省,今作周至县。②斩衰:我国古代一种丧服名。“衰”通“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关中士子多之               宗: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

B.张献忠郧西                 寇:侵扰

C.惟昆山顾炎武至则之         款:招待

D.否则假途进                 干:谋求

2.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李颙“操志高洁”的一组是(3分)(    )

①布衣安贫,以理学倡导关中        ②如不捷,吾当委骨沙场

③有馈遗者,虽十反不受            ④所至学者云集

⑤以所著四书反身录、二曲集奏进    ⑥居恒教人,一以反身实践为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儒立言垂训本应成为后继者遵循的处世典范,但李颙认为,只要端正自己的言行,即使与先哲的做法偶有相悖也无妨。

B.李颙知父丧,但不能留下老母独自去寻父遗骸,所以直到母亲去世,他先守孝满三年后再赴襄城哭祭其父,足见其孝心。

C.常州知府骆钟麟曾师从李颙,因颙父之祠未竣,故请李颙南下讲学,后为李颙立像于延陵书院,以表对恩师的思慕之情。

D.大儒李颙认为圣贤立言的本意是希望学者能够体会于心获得内在的充盈,实践于行可以达成王道,有知有行则有补益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临行,挟一齿与颙母曰:“如不捷,吾当委骨沙场。子善教吾儿矣”遂行。(5分)

(2)知县张允中为其父立祠,且造冢于战场,名之曰“义林”(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鱼纹和人面鱼纹,一直到今天民间各种剪纸里的鱼,这个“鱼”的源头符号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承续,没有间断。

    “鱼”有两个基本含义,这两个基本含义又是相连相通的。

    第一个含义是繁殖和生存。鱼产子极多,象征着繁殖、生存,与此紧密联系,鱼代表着也象征着男女情爱,它是神圣的生命颂歌。人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通过客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显现出来,自此“鱼”开始。许多民族都有与生存含义有关的“鱼”的符号,中华文化则将它从远古延续不断地保存到今天。与代表繁殖、生存紧相连的“鱼”的派生意义,是将“鱼”同音地等同于“余”。今天民间过旧历新年贴在大门口的“鱼”,经常与丰满谷穗连在一起,所指向的便是人的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它象征的不仅是人丁兴旺,也是五谷丰登。这个包含“有余”的“鱼”呈现出人类已走出动物世界:人不仅维持、延续生存,而且生活开始富裕、丰足,不必像其他动物日夜苦于觅食求存。余食、余粮使人类有了更多的快乐和自由。

    “鱼”的第二个含义是交往和语言。“鱼腹藏书”“鱼雁相通”等,是中国古代流传的成语和故事。从而,“鱼”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繁殖和生存,而且也是人的主体间的交往。这交往既包括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也包括情深意真的感情传达。人的生存使语言成为人的语言,“鱼”也就被赋予了从属于人的语义:它保存并传达了人从生活到生产中的大量知识、经验和情感。

    过年过节时,乡村宴席的中心赫然摆着一条不许动筷的大鱼,或者干脆就摆一条木制的鱼。它代表着神圣的欢欣和生命的祝福,从而也就不许去打扰它。它与仰韶陶器上的神秘的人面含鱼到马王堆帛画上把整个宇宙托起来的大肥鱼,到汉画中代表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鱼鳞状的身躯,以及后世八卦图中由双鱼代表阴阳所组成的“太极”中心一样,“鱼”在这里决不止于生存、交往的一般含义,而且是将这含义与巫术信仰、沟通神明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呈显着生的祝福中充满着神秘和神圣,而这神圣性就在现实性之中,也就是说,“鱼”给人的生存和生活本身以神圣。

    “鱼”所代表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本身具有神圣价值的观念和感情,已积淀为中华儿女的文化心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当外侮入侵、种族危亡的时刻,能被强烈唤起。古代“夷夏大防”的微言大义为士大夫所看重,近代“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天演论”为以和谐止争为美德惯例的中国知识分子所认同,就是为了呼唤自立、自信、自强,以维护生命、维系生存。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符号,“鱼”所宣示的正是人的生存和生命。实实在在的“人活着”即人的物质性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才是第一位的现实和根本。

                                                   (摘编自李泽厚《己卯五说补篇》)

1.下列对“鱼”基本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象征着男女情爱,这与鱼产子极多所以象征着繁殖和生存有着密切关系。

B.“鱼”与生存含义有关,而许多民族并没有将“鱼”包含的生存含义保存至今。

C.人赋予“鱼”特定的语义,使它成为保存和传达人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的语言。

D.“繁殖和生存”与“交往和语言”在“鱼”这个文化源头符号中是相连相通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符号和宣示人的生存与生命的“鱼”,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承续。

B.从“鱼”表示繁殖和生存的意义开始,人就通过客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显现自己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

C.将“鱼”同音地等同于“余”的派生意义,催生人们对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之“余”的追求。

D.马王堆帛画上托起整个宇宙的大肥鱼,体现出了生存、交往的含义跟巫术信仰和与神明沟通之间的结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腹藏书”“鱼雁相通”表明,“鱼”代表着生存,也代表着人之间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和情深意真的感情传达。

B.过年过节的乡村宴席摆着大鱼却不许动筷,寓意为此“鱼”是不许打扰的,因为它代表神圣的欢欣和生命的祝福。

C.“鱼”所代表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本身具有神圣价值的观念和感情,已积淀为中华儿女的能被强烈唤起的文化心理。

D.以和谐止争为美德惯例的中国知识分子认同“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天演论”,与“鱼”所宣示的生命和生存有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然,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

牧场主到家后,按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