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膏梁 青涩 雍容华贵 豆寇年华 B.缴纳...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膏梁    青涩    雍容华贵    豆寇年华

B.缴纳    戍边    平心而论    得鱼忘筌

C.桀骜    羁旅    摩肩接踵    励精图治

D.袅娜    覆盖    开城布公    呕心沥血

 

B 【解析】 试题分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漫(sù)    忸(ní)    (qiú)   惩(chuàng)

B.装(zhuó)  潭寺(zhè (chù)   颓(pǐ

C.畏(xǐ)    (sàng)钟  (měi)  息(bǐng)

D.堂(lòng)  百(gě)    大(ruò)   棠(lì

 

查看答案

请筛选三个短语概括划线结论句的根据,总字数不要超过15个字。(3分)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可以肯定,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0个字。(4 分)

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件曾一度引起不小恐慌。在国内一些地方发生的抢盐事件,可以说是这种影响的延续。在这起事件中,网络谣言起了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报道,这次抢盐事件源于浙江网民陈某在网上散布谣言,说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该谣言经过网民的不断加工和转发,最终引发了抢盐事件。类似的事件之前已经有过。

抢盐事件再次提醒我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本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帅形象?(2分)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

                                                                   

3.有人说“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请具体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齐缗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①,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伤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愿王孰虑之。”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

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韩聂之所求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②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释:①致帝:送来帝号。②伏式结轶:形容乘车往来不断。式,同“轼”,东前横木;结轶,车辙在路上交错,轶,通“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患之所从来      微:没有

B.且让争帝名,无也     伤:妨碍

C.约宾秦,无争重     倍:通“背”,违背

D.齐南楚之淮北      割:攻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齐,见章华东门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B.王之问臣卒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

C.国重名尊,燕楚皆以形服  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故愿王明释帝收天下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3.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苏代劝齐缗王“释帝”理由的一组是(    )

①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 ②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 ③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 ④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 ⑤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⑥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齐两国国君称帝后,苏代从燕国到齐国,为齐王陈述过早称帝的利害关系,力劝齐王接受“帝号”而不马上称帝。

B.齐王认为,如果跟随秦王后称帝,不仅可显示自己的谦让的品德,还可使秦王受天下人憎恨,并群起讨伐之。

C.苏代认为,“称帝”不如讨伐宋国的暴君,这样可以收拢天下人心,在战略上可以形成对卫国、赵国、楚国进攻的有利态势。

D.当齐国攻打宋国时,秦昭王震怒,苏代游说秦王,认为齐国攻打宋国恰好是为秦王服务,可坐收魏国割让城池之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