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马海燕)近期...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马海燕)近期,中国多地传出高考改革的消息。其中,北京市《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2016年起语文学科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语学科分数由150分减为100分,并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

这个消息出来后,社会反响巨大,据网上投票统计,大多数人赞成,也有不少人反对。

你对北京市《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有什么样的看法,请说明理由。不少于40字。

 

示例一:赞成。首先,英语的功能是使用,将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一道道标准化试题,纯属“纸上谈兵”。其次,改革并菲否定英语的重要性。英语考试改革,反映出了英语教学的积弊。降低英语分值权重,同时提高语文分值权重,就是通过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来缓解英语占用过多教学资源的现状,让各学科教学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示例二:不赞成。全球每年新增的知识和信息中,有很大一总分部分以英语为载体。英语也是全球最通行的世界性语言。在全球化不断深化,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英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观点1分,理由3分,答出一条1分,两条3分。言之有理,至少能说出两条理由。)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事实短评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明理由,阐明理由时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事例,不要漫无边际,最好分条回答理由。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列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4分)

俄罗斯和中国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起草的被看作再次为西方所谓的“保护平民”的行动“放行”的旨在反对叙利亚当局的决议草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城市里的蘑菇

伊塔洛·卡尔维诺

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给城市带来了不同寻常的礼物,只有少数一些敏感的灵魂才会发现这事,就好像对于感冒的人,其他土地上的花粉会让他们直打喷嚏。

一天,谁知道从哪里送来一阵裹着孢子的风,吹到城里一条路边的花坛里,于是几簇蘑菇就在这里发了芽。没有人发现这事,除了小工马科瓦尔多,他每天早上正是在那里乘电车。

这个马科瓦尔多,有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识牌、红绿灯、陈列柜、霓虹灯、宣传画,对那些好考究的人,这些东西也许能吸引注意力,但从来不能叫马科瓦尔多的目光停留,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而树枝上一片发黄的树叶,纠缠在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也从来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一只马背上的牛虻,没有一个桌上的蛀虫洞,没有一块人行道上被碾扁的无花果皮,是他不注意的,不用来作为推理的对象的,通过它们,可以发现季节的变化,理解自己灵魂中的愿望,体会对自身存在的痛苦。

于是一天早上,在等着电车把自己带到那个他做体力活的公司去时,在站牌附近,他找到了什么不同一般的东西,就在沿着林荫道的那片既不结果又生着硬皮的土地里:在某些地方,比如树桩上面,好像是隆起了一堆堆肿块,而且还一个个地迸裂开来,露出了椭圆形的地下躯体。

他蹲下身来系鞋带,又仔细看了个清楚:是蘑菇,真正的蘑菇,它们正在城市的中心冒出头来!马科瓦尔多觉得,那个曾包围他的灰色吝啬世界陡然变得慷慨起来,满是秘密的财富,除了以钟点计算的合同薪金外,除了工资补贴外,除了家庭津贴外,还可以从生活中指望点别的什么东西了。

工作时,他比平时心不在焉:他想,就当自己在那里卸包裹和箱子时,在泥土的黑暗中,那些安静,迟缓,只有他认识的蘑菇,正在酝酿着自己多孔的果肉,正吸收着地下的汁液,撑破土块的硬皮。“只要一夜的雨水,”他自言自语道,“就已经可以收获了。”他等不及要把这个发现和妻子与孩子们一同分享。

“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在寒酸的午饭饭桌上,他这样宣布道,“一个星期内,我们就可以吃上蘑菇啦!一盘炸蘑菇!我跟你们保证!”对还不知道蘑菇是什么东西的最年幼的孩子,他是满怀激情地解释了蘑菇众多品种的美丽,其味道的细嫩,甚至还解释应该怎样来烧蘑菇;就这样,他把妻子也拉进讨论中,直到那时,她一直都显得颇为怀疑和漫不经心。

那,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道,“告诉我们它们长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马科瓦尔多的热情一下子被一种怀疑的推理给制止住了:“如果现在我跟他们说在什么地方,他们肯定会和平常一起玩的那些小调皮一块儿去找蘑菇,这样,整个街区就会到处散播这个消息了,而蘑菇最后就会落到别人家的长柄平底锅里了!”这样,那个曾迅速用普遍爱心来填满自己心灵的发现,现在却使他占有蘑菇狂热起来,使他被嫉妒和怀疑的担心包得严严实实。

蘑菇我知道,也只有我知道,”他跟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漏一个词出去,你们可就倒霉了。”

第二天早上,他走进车站时,是满心的焦虑。他蹲在花坛边,心下宽慰些许地看了会蘑菇,它们长了一点,但不是很多,几乎还完全藏在泥土地下。

他蹲的幅度很大,以至于没有发现背后有人,他突然站起身,尽力摆出一副冷漠的神情,有一个清洁工,撑在自己的扫帚上,在看他。

这个在他管辖区里长着蘑菇的清洁工,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他叫阿玛蒂吉,马科瓦尔多看不惯他已有一段时日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那些戴眼镜的总是让他心生厌烦,他们总是盯着沥青路,要清扫掉一切自然的痕迹。

那是个星期六,马科瓦尔多闲下大半天的工夫,装出心不在焉的模样,在花坛附近转悠,远远地监视着清洁工和蘑菇,同时算计着还需要多长时间蘑菇能长好。

晚上下雨了:就像农民在成月的干旱后,单听见几滴雨声,就能从睡梦中醒过来,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就这样,马科瓦尔多,整座城里唯一一个,倏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呼唤着家人。“是雨,是雨。”他努力地呼吸着从外头传进来的湿尘味和新鲜霉味。

拂晓时,也就是星期日,他和孩子们一起,拎了个借来的小篮子,赶紧跑到花坛边。蘑菇出来了,直直地挺在菇柄上,菇盖高耸在泥土外,还浸着雨水。“太好啦!”他们扑过去采起了蘑菇。

“爸爸,你看那边那个先生捡起了多少蘑菇啊!”米凯利诺说。父亲抬起头,看见阿玛蒂吉正站在他们旁边,胳膊下也挽了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

“啊,您也来采蘑菇?”清洁工说,“那就说明蘑菇没有问题可以吃了?我摘了一些,但不是很有把握……路的那头,还生出来一些更大的蘑菇……好了,现在我知道可以吃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还在那里讨论是该采摘呢,还是该丢掉别管……”然后就大步走开了

马科瓦尔多一句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有发现的更大的蘑菇,一场从未希冀过的收获就这样在他鼻子底下给夺走了。他几乎是被愤恨,被暴怒气僵在那里,好一会儿不得动弹,然后——就像不时会发生的那样——那种个人激情的崩溃转变成一种慷慨的冲动:“嘿,你们大家!今天晚上你们想来一盘炸蘑菇吗?”他冲着簇拥在电车群里的人群吼道。“在这条路上长出了好些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人都有份!”于是他就跟在阿玛蒂吉后面,而他自己已是被一大群胳膊上挂着雨伞的人尾随着,因为天气还很湿润,阴晴不定。

所有的人都找到了蘑菇,因为没有篮子,他们就把伞打开来装。有人说:“如果大家中午能一起吃个饭,该多好啊!”然而每个人都是捡了自己的蘑菇,就奔自己家了。

但他们很快就见面了,甚至就在当天晚上,就在医院的同一间病房里,洗了胃后,大家都被从中毒中拯救出来,不是很严重,因为每个人吃掉的蘑菇量都相当有限。

马科瓦尔多和阿玛蒂吉的病床挨得很近,他们是怒目相视。

1.小说第三段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马科瓦尔多的眼睛?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3分)

2.请简析画线句中“监视”“算计”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3分)

3.赏析最后两段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4.简要赏析文中主人公马科瓦尔多的形象。(4分)

5.有人说,小说是一场具有讽刺意味的喜剧;也有人说,小说是一场主题沉重的悲剧。你怎么看的?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3分)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开头说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促使蘑菇生成,后文又写夜间的雨促使蘑菇生长,引出下文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马科瓦尔多一家人那么渴望吃上一顿蘑菇,说明他家贫困,经济条件很差,平日很难吃到蘑菇。

C.阿玛蒂吉也早已发现了蘑菇,没有告诉别人。如果他没早发现,马科瓦尔多一家人就可以吃一顿蘑菇大餐,甚至一连几天都吃蘑菇。

D.马科瓦尔多把花坛里长蘑菇的事告诉素不相识的人,让那么多的人都来采蘑菇,可见他慷慨、乐于助人。

E.小说结尾写吃蘑菇的人中毒住院时,马科瓦尔多和阿玛蒂吉怒目相视,实际是为了表现他两人的命运、性格是基本相同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5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来即我谋。(《诗经·氓》)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

(3)青冥浩荡不见底,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3.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将士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

【清】吴奎

府君讳阙,字舜举,世著籍彭城之滕县。君少举进士,以父任太庙斋郎,不乐仕宦。学通古今,重意气然诺,西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

君虽隐居,常慨然而有忧世之志,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士大夫尤以此多之。仁宗始封昇王。君至京师,上书请问言事章,圣召对于便殿,进曰:“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闻,帝心喜之。执政者曰:“位卑而言高,僭也。”罢之。君曰:“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李文定与君雅厚,先是,刘随为谏官,以刚直忤,时摈于外。文定时作相,有不足于随者,不与之进。君因曰:“公之为德也,奚于正则否?”文定曰:“正人为谁?”君曰:“刘随也。”文定嘉纳其言,即选随于朝。夏戎叛,命君复诣阙,上攻守十有二,谓所见曰:“国家有事于边鄙,师久无功,天下共其劳。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是时,公卿重人如蔡文忠范补之辈十数公,皆与君交厚善。富丞相在东平,欲辟君参佐。君曰:“吾老矣,不能事人。”并帅孙元规复致意,亦以是辞焉。嘉祐四年五月三日卒。年七十有八。

君为人仁而尤孝。先君卒京师,徒跣扶柩以归。居乡里恂恂如也,唯谨而。赀素赡而好施。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而弥知其所存必曰“君子也”。矜寡废疾,日月给薪饩,冬予苎絮。岁饥出粟赈乏绝。有遗稚乳于路,收而字之,多所济活;死不能举,为之衣榇,凡掩藏暴胔且数千。平生未尝断杀生物之命,昆虫草芥之细莫之伤也。将启手足,顾诸子训以孝悌忠恕,一不及于家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时事有未便者             便:便利

B.士大夫尤以此之           多:称赞

C.欲君参佐                辟:征召

D.有遗稚乳于路,收而之   字:命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四方英才名士从之游/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B.圣召对便殿/寡人之国也

C.刚直忤,时摈于外/焉用亡郑备邻

D.智者宜效谋/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府君为官态度的一项是(    )

A.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

B.位卑而言高,僭也

C.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

D.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阙年龄很轻就考中了进士,并且因为父亲的原因,被任命做了太庙斋郎,但是他不喜欢做官,因而就辞官了。

B.时阙虽然隐居,但是常常慷慨自任,有忧国忧民的志向,看到有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便向朝廷进谏,不敢私下里议论。

C.刘随很正直,但是因为刚直触怒了皇上,被发配到外地做官,李文定做丞相,不愿意重用刘随,时阙帮助刘随,向李文定说好话,李文定重用了刘随。

D.时阙尊重生命,乐善好施,总是帮助救济百姓,常被人称为“长者”或“君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3分)

(2)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3分)

(3)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