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将士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 【清】吴奎 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将士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

【清】吴奎

府君讳阙,字舜举,世著籍彭城之滕县。君少举进士,以父任太庙斋郎,不乐仕宦。学通古今,重意气然诺,西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

君虽隐居,常慨然而有忧世之志,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士大夫尤以此多之。仁宗始封昇王。君至京师,上书请问言事章,圣召对于便殿,进曰:“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闻,帝心喜之。执政者曰:“位卑而言高,僭也。”罢之。君曰:“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李文定与君雅厚,先是,刘随为谏官,以刚直忤,时摈于外。文定时作相,有不足于随者,不与之进。君因曰:“公之为德也,奚于正则否?”文定曰:“正人为谁?”君曰:“刘随也。”文定嘉纳其言,即选随于朝。夏戎叛,命君复诣阙,上攻守十有二,谓所见曰:“国家有事于边鄙,师久无功,天下共其劳。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是时,公卿重人如蔡文忠范补之辈十数公,皆与君交厚善。富丞相在东平,欲辟君参佐。君曰:“吾老矣,不能事人。”并帅孙元规复致意,亦以是辞焉。嘉祐四年五月三日卒。年七十有八。

君为人仁而尤孝。先君卒京师,徒跣扶柩以归。居乡里恂恂如也,唯谨而。赀素赡而好施。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而弥知其所存必曰“君子也”。矜寡废疾,日月给薪饩,冬予苎絮。岁饥出粟赈乏绝。有遗稚乳于路,收而字之,多所济活;死不能举,为之衣榇,凡掩藏暴胔且数千。平生未尝断杀生物之命,昆虫草芥之细莫之伤也。将启手足,顾诸子训以孝悌忠恕,一不及于家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时事有未便者             便:便利

B.士大夫尤以此之           多:称赞

C.欲君参佐                辟:征召

D.有遗稚乳于路,收而之   字:命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四方英才名士从之游/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B.圣召对便殿/寡人之国也

C.刚直忤,时摈于外/焉用亡郑备邻

D.智者宜效谋/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府君为官态度的一项是(    )

A.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

B.位卑而言高,僭也

C.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

D.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阙年龄很轻就考中了进士,并且因为父亲的原因,被任命做了太庙斋郎,但是他不喜欢做官,因而就辞官了。

B.时阙虽然隐居,但是常常慷慨自任,有忧国忧民的志向,看到有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便向朝廷进谏,不敢私下里议论。

C.刘随很正直,但是因为刚直触怒了皇上,被发配到外地做官,李文定做丞相,不愿意重用刘随,时阙帮助刘随,向李文定说好话,李文定重用了刘随。

D.时阙尊重生命,乐善好施,总是帮助救济百姓,常被人称为“长者”或“君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3分)

(2)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3分)

(3)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2分)

 

1.D 2.D 3.B 4.A 5.(1)昇王应该每天在皇上的住所侍奉,以便预先听闻政事,来增加他的聪明才智。并且使天下人早早地知道他的聪慧。3分,译出“宣、预、睿”各1分。(2)我虽然只有一条命,地位低,官职小,但是思虑所能想到的,不能不主动为国家尽力啊。3分,译出“虽、微”各1分,通顺1分。)(3)羁旅之人来拜访他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温暖,人们一见到他就说“长者也”。2分,译出“造、如归”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字:抚养。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D对应的句子“有遗稚乳于路,收而字之,多所济活”意思是在路旁捡到别人扔的孩子,回家( )很多都活了,译为“取名”和后面没有联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D项都是代词,可译为“自,己的”。A.之:代词,他;助词,的。B项于:介词,在:介词,对于。C项以:介词,表原因,因为:连词,表顺承。文言虚词的题目心中一定要明确词性的区分,试题的组成由一句文中句子和一句课本句子组成,文中句子还可以推断,课本如果不熟那简直是灭顶之灾,所以文言文基本要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B项是执政者的态度。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辞官没有根据,时阙是在外地做官。经常到京城进言,后来还被罢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重点词语:(1)宜——应该,日——每天,预——预先,资——增加,睿——聪慧。(2)虽——虽然,微——地位低,(3)造——拜访,如归——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府君名叫阙,字舜举,籍贯是彭城的滕县。时府君年轻时就考中进士,凭借父亲的功绩担任太庙斋郎,不愿意做官。他的学问贯通古今,注重意气,信守诺言,四方的英才名士都愿意跟他交往。 他虽然隐居,但是常常慷慨自任,有忧国忧民的志向,看到有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便向朝廷进谏,不敢私下里议论。士大夫因此很称赞他。宋仁宗刚开始封昇王时,时府君到京师上书言事,宋真宗在便殿召见他,他进谏曰:“昇王应该每天在皇上的住所侍奉,以便预先听闻政事,来增加他的聪明才智。并且使下人早旱地知道他的聪慧。”皇上听了,心里很高兴。朝廷掌权者说:“位置低的人却谈论职位高的人的事,这就是僭越。”罢了他的官职。时府君说:“能表达出我心里的话来就够了,我还有什么要求呢?”李文定与时府君的关系非常的深厚,开始时,刘随做谏官,因为刚直触怒了皇上,当时被摒弃在外地做官。李文定做宰相时,不满意于刘随,不替他向上说好话。时府君于是说:“你修养品德,符合公正和标准吗?”李文定说:“什么样的人是公正标准的人?”时府君说:“刘随。”李文定赞赏并接受了他的话,立即选拔刘随到朝廷做官。西夏反叛,皇上命令时府君到朝廷来,府君献上十二篇攻守策略,时府君对所见到的人说:“国家在边境上连年作战,但是很长时间没有效果,天下人都遭受了劳顿。有才智的人应该贡献自己的计谋,有勇力的人应该贡献自己的勇力。我虽然只有一条命,地位低,官职小,但是思虑所能想到的,不能不主动为国家尽力啊。”当时,像蔡文忠范补之等公卿重臣十几个人,都和时府君交往很深。富弼丞相在东平,想征召他做参佐。他说:“我年龄天了,不能侍奉人了。”并且带着孙子时元规再去表达谢意,也是用这些话来婉拒的。嘉祐四年五月三日去世,年龄七十八岁。 时府君为人仁爱而且很孝顺。他的父亲在京城去世,他徒步扶着灵柩送回来。居住在乡里,恭谨温顺,只有谨慎罢了。在财物方面,平常喜欢救济帮助别人。羁旅之人来拜访他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温暖,人们一见到他就说“长者也”。而更知道他所安慰帮助的人一定会称呼他“君子也”。孤寡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和生病的人,他按时送去生活物资,冬天就给他们棉絮。每年饥荒发生时,就拿出粮食救济缺粮的人。有养不起孩子丢弃在路上的就收养他们,救活了很多;家里死了人穷得发不起丧的,就替他们买衣买棺材,总共掩埋那些暴尸荒野的人达几千具。平生没有残害过动物,昆虫草芥那样细小的东西也不去伤害它们。将要离开人世,回头向各位孩子教导要孝顺爱幼忠诚宽恕,一点都没提到家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也说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是一名平民百姓,似乎绝无资格谈论高山仰止的莫言先生和同样高山仰止的诺贝尔文学奖,但当今极其宽容的社会,给了人们极其宽松的言论自由的权利,鼓起勇气说几句不应景的话,尽管可能会让有的人不高兴,姑且当作丰富饭后谈资的内容吧。

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作家的第一次。偌大的中国,领土面积和欧洲差不多,而人口却是欧洲的数倍,并且是延续了五千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却在诺贝尔文学奖设置之后的一百余年之后才获得此奖,似乎是晚了点。究其原因,大家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一个是意识形态、文明文化差异问题,一个是思维方式、表达手法问题,一个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对东方文明的了解和按纳的问题,还有个问题就是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诺奖标榜不受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干扰,那绝对是极其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正是在这么多的问题存在的情况下,莫言先生竟然获了该奖,足见其在这个领域的出类拔萃,从而引起人们的欢呼、称赞和祝贺(包括文学层面和政治层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过莫言先生作品的人可能会有一个印象,在中国,莫言先生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作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有的人说,他不可能是一个顶尖的作家。他之所以能获得世界文学大奖是因为他所反映的内容、他所使用的文学手法正是诺奖所盼望的和所适应的,这似乎有一点道理。

任何人绝对不会怀疑莫言先生的睿智和高超的写作水平,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但是让人感到困惑的是莫言先生的作品有的是非主旋律的作品,尤其是一些获奖作品,被改成电影和电视剧的很少在中国上映,这无疑对欣赏莫言先生的中国观众来说多多少少会留下遗憾,但它却能在西方国家放映并获得了大奖,由此可见,莫言先生的作品是很适合西方人士欣赏口味的,获得诺奖绝对是在情理之中。莫言先生不愿或不屑写作主旋律作品可能与其性格、经历和不懈追求有关,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现实,而且在重要转型期的当下中国,这种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实,哪一个国家会少呢?也就是说莫言先生写作资源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更何况莫言先生的写作是站在反映整个人类生活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这也可能正是其具有相当市场的原因。但我还是喜欢一些主旋律的作品,尽管在有些人看来有几分幼稚和可笑。

瑞典是北欧的一个小国,因诺贝尔的辉煌成就和诺奖的设立令世界瞩目,一年一度的文学奖评比起到了引领世界文学的作用,世界文学随着这支无形“指挥棒”的挥动而起舞,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被招至麾下,从而推动着世界文学的发展与进步。莫言先生的获奖为中国作家获得此世界文学大奖拉开了序幕,开中国之先河,无论怎么说都是非常可歌可泣的,我们在由衷祝贺莫言先生获奖的同时,更希望更多的中国优秀作家,特别是反映主旋律的中国优秀作家获得此奖,到了那时,中国文学才真正被世界了解和接纳,中国文学才会真正走向辉煌,通过文学,世界人民可以真正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2012年11月10日

1.下列不属于中国在“诺贝尔文学奖设置之后的一百余年之后才获得此奖,似乎是晚了点”的原因的一项是

A.意识形态、文明文化差异、思维方式、表达手法问题。

B.西方世界对中国对东方文明的了解和接纳的问题。

C.诺奖虽然标榜不受政治因索和意识形态的干扰,但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D.莫言先生在文学领域的出类拔萃。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莫言不可能是一个顶尖的作家。

B.莫言之所以能获得世界文学大奖,只是因为他所反映的内容、他所使用的文学手法正是诺奖所盼望的和所适应的。

C.莫言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他不愿或不屑写作主旋律作品可能与其性格、经历和不懈追求有关。

D.莫言的写作是站在反映整个人类生活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这正是其具有相当市场的原因。

3.下列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莫言先生的作品都是非主旋律的作品,很适合人们的欣赏口味。

B.一年一度的诺奖评比起到了引领世界文学的作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被招至麾下,从而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C.莫言先生的获奖为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拉开了序幕,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反映主旋律的中国优秀作家获得此奖。

D.只有通过文学,世界人民才能真正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孩子们,”他温和而严肃地说:“新教师明天就来,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了,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B.唐代诗人王维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作品具有空灵之美,正如苏轼对他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人们不会忘记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食指、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人的名字将永远被镌刻在新中国的诗歌史上。

D.现在很多中学生都难以抉择是在国内考一所一流大学还是去国外考一个二三流的大学?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个新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过去一年,阿里巴巴、百度、腾迅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金融产品,在支付、借贷、汇兑、理财等传统领域攻城略地,互联网正加速向金融领域进军。

B.为了更好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管理层一定要做好考核员工的业绩,对于成绩突出的和无私奉献的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C.学会欣赏戏剧不易,能够创作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更不易,小张对戏剧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花了不少时间,做了很多努力。

D.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那么个人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目前国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    通过良性竞争带动其他企业一起发展,    能有更好的发展。

早在2002年,我国就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用于养殖业,    这个餐桌上的“毒瘤”多年来仍来被根除。

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    无须修改;    ,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

A.如果/就    然而    否则    B.如果/就    只是  反之

C.只有/才    然而    反之    D.只有/才    只是  否则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璀璨  钉书机 劳燕分飞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返聘  三部曲  黄发垂髫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遴选  过渡期  得隆望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D.行迹  佼佼者  为人处世  己所不与,勿施于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