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2分)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2分)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往聘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弟少年无不道人意者       当:适合

B道人微笑然之                 颔:点头

C诸弟子悟其归谓死也           始:起初

D急人所难,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碗列诸案                            B造美食

不赂者赂者丧。                         且君尝晋君赐矣 

C 若往聘某氏乎                        D 夜有登几伺其息者

归璧赵                                 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邵道人“诚谨忠厚”的一组是

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              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

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                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

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          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作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C.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D.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5.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莫究所自,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2分)

(2)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3分)

(3)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更造也。(3分)

 

1.C 2.D 3.C 4.B 5.(1)所以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然而见过他的人大都知道他是个奇异的人。(2分,关键点:究、自、异等,译句也须通顺) (2)患者家属请问患者死亡的日子,道人便伸出手指示意,忌日与他指出的相同。(3分,关键点:以、指、示等,译句也须通顺) (3)如果他看见饭中有时混杂荤菜,道人就说:“只需挑出荤菜就行了。”终归是不想让人为他重新做饭。(3分,关键点:或、荤、第、更等,译句也须通顺) 【解析】 1. 试题分析:始:才,方才。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把、用,介词/因为,介词;B.替,介词/给予,动词;C.向,介词/到,介词;D.皆表目的,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①②是他给人看病的方法,⑥是他临死之前的镇静表现。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原文说“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究”,推究、知道;“自”,从哪里来;“异”,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2)“以”,拿、用,也可以不译;“指”,手指;“示”,示意。(3)“或”,有时;“荤”,荤菜;“第”,只;“更”重新。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参考译文】 邵道人是蜀地人。到庆阳时已经七十多岁了。道人(平常)不愿说话,大凡想要表达的都用面部表情示意,所以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然而见过他的人大都知道他是个奇异的人。邵道人授馆在钟楼街周家,用土筑屋,身披僧衣,无论白昼黑夜都坐在露天处。郡中的那些子弟少年争相前侍奉道人。道人都用面部表情告诉他们自己的意思,那些子弟少年没有不合道人心意的。 道人喜欢替人看病。患者家属请他出看病,他便让患者张开眼,又让患者呵气。倘若患者是可以救活的,道人就给弟子们示意,弟子们便把饭放在患者身前。道人拿出他袖中的铁尺横放在饭上,口诵大悲咒,念完后,拿起铁尺抚摸着患者说:“病好了!”假如是救不活的,道人便快步走出。患者家属请问患者死亡的日子,道人便伸出手指示意,忌日与他指出的相同。然而道人从不收钱,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救活一人,便拿取一尺布作衲衣里子,做里子的布够了,便不再拿取。患者家属假如有现饭给他吃,就用碗装好放在案桌上。不问饭多饭少,道人都吃了;如果另外还添饭,又用碗装好放在案桌上,道人便不再吃了。假若发现是粗劣的食物,道人就高兴地吃了。如果(患者家属)问:“要另外替你烹制美食吗?”道人也就不再吃了。如果看见饭中有时混杂荤菜,道人就说:“只需将荤菜挑出去就行了。”终归是不想让人为他重新做饭。 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听说了,争相请他,希望观看道人喝水,道人微笑点头答应。弟子在他面前放置好水。道人给弟子示意,让乡里人自己放置好,也用碗排放在桌案上,不问水的多少,道人都会喝了。如果冬天水结冰,就听见道人牙齿间发出瀺瀺的声响,一会儿,道人的肩头耸起,面色发红,汗水簌簌而下,就像下雨一般。 道人跟我的大伯父年岁相仿,大伯父患有烂脚病很久不能治愈,问道人什么原因,道人说:“这是鬼魂在作怪。你曾经前往某人家向人聘过亲吗?你说他家的女孩子相貌丑陋,要另外去别家聘亲。那女孩因此惭愧,自缢而死。这就是她的鬼魂(在祸害你呀)。”大伯父很吃惊,伏在地上叩头说:“我该怎么办呢?”道人说:“你现在遇到了我,三天后祸害就会解除。”三天后大伯父的病果然痊愈了。 过了十多年,有一天道人忽然对弟子们说:“我将要回去了。”弟子们说:“先生是给庆阳造福的人,庆阳人也没敢怠慢你,怎么突然说要回去呢?”道人没有回答。有一天,道人让人架设三层桌几,坐在上面。弟子这才醒悟到他说的回去就是死的意思。便团团围坐伺候他。晚上有人登上桌几去伺察他的呼吸,道人仍然挥臂将他赶下。半夜时分,屋脊上隐隐有霹雳之声,有如金戈铁马战斗的声响,众弟子一个个震惊害怕,拜伏在地。天明,起身看时,邵道人已经死了。 赞文说:孔子不谈论怪异之事。那么,像道人这样的人,到底是什么人呢?释道两家迷惑世人,祸乱政治,然而道人却为人诚谨忠厚、不多言辞。他能够急人所难,死而后已。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从墨家中出逃出的人吧,难道不是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中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中国前总理温家宝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1.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

2.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和《汉书》等。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我国现当代诗坛群星璀璨,优秀诗歌众多,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舒婷的《致橡树》等。

D.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装在套子里的人》、《羊脂球》、《警察与赞美诗》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B.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公安部直接指挥下,通过专案组历时近一年的艰苦努力,作恶20余年的刘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被成功打掉。

C.深受广大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称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D.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收据,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再别康桥》中,面对青荇的招摇,诗人心底感叹一句“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有颗敏感之心,若是普通人面对美景最多也就是感叹个“鬼斧神工”,这时的物与我是有一定距离的。唯独这情趣之人,在美面前想要与美合二为一,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所以,诗人眼中的康桥早已和自己一样,是个_____了。

(2)专家估计,到本世纪末,世界上50%到90%的语言将会________。其实,早在20年前就有专家发出过警告:如果有一天,地球上90%的人类语种灭绝了,那么语言学就是历史上唯一一门看着自己消失的学科。

(3)磨盘沿着不变的轨迹,唱着喑哑的调子,没有昏眩,不会烦腻。那磨心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庄严的法事,            一场生命的蜕变升华,         繁华落尽后的殷实内敛。

A.爱美之人 消失 不仅仅  更是   B.性情中人 消失 不仅仅  更是

C.性情中人 消亡 不仅仅  更是 D.性情中人 消亡 不只是    并且是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严竣    折中     戊戌变法    与日俱增    遥思远怅

B.涵盖    寒暄     蛛丝马迹    计日成功    锱铢必较

C.熨帖    嘉宾     改弦更章    随声附和    轻鸢剪掠

D.陷阱    脉搏     责无旁贷    蜂拥而上    风采动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