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60分) 父子俩驾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

作文(60分)

父子俩驾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树叶,眼看就要翻了,儿子惊慌失措,这时父亲发话了:快往船舱里灌水。当船舱里的水位达到一定程度时,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摇晃。

某农村妇女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着几个年幼的子女。她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还必须超负荷地干活,虽然人很老相,但身体健康。她没有时间生病,也不能生病。而正是这种负荷让她坚定而健康地生活着。

行船如此,生命也如此,负重的生命或许更有韧性,更为健康。适当地给自己的生命负点重,这样或许活得更有意义!

要求:

①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④题目自拟

 

为了太阳而奔跑 夸父·追日 那轮红日,在天上肆意地散发它的光芒,大地便沐浴在一片金黄色的光辉中。 那样的阳光照在我身上,令我的血液异常沸腾。我望着那光芒四射的太阳,然后便开始奔跑,向着太阳奔跑。 我是夸父,我要追日。 “夸父,夸父,归去罢,归去罢——那太阳太遥远了,是你所不能追求的!”风精灵善意地在我耳边劝说。 “不,不!”我边跑边望着太阳,“太阳就在头顶,路就在脚下——只要我不停地跑,总能追到太阳。”于是,我跑得更快,更快。 那轮太阳,是我不灭的追求。 追日的路途很长很长,但我的脚步却从未停止,即使筋疲力尽。 在我倒下的那一瞬,我知道,追日的人依然在不停追赶…… 梵高·向日葵 “梵高,放弃吧,你的画根本卖不出!”那样善良的人依然在劝告我。 而我,依然平静地构思着我的画,眼前的那片向日葵,就像太阳金灿灿的梦。 我爱追日,用我的笔。 不用那些耀眼的颜色,只有那种沉重的,有点忧郁的黄色才能表现同样的生命。 我一笔一笔地涂抹着,不仅用颜料,更用自己的生命,我就像古老的东方传说中的夸父,用生命去追日,追求心中的太阳。 我知道,总有一天,有人会欣赏我的画,因为追日的人依然在不停追赶…… 我·阳光 我不懂得编故事,却为夸父追日的精神所折服; 我不懂得画画,却隐约感受倒梵高火一样的精神;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 只是当我失落时我会望望阳光,那阳光里弥漫着夸父所洒下的汗水;只是当我忧伤时我会望望阳光,那阳光里有梵高对生命的热爱;只是当我迷惘时我会望望阳光,那阳光唤醒了我对未来的追求……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因为明晃晃的太阳依然高挂。 我也在追日,为了心中的太阳。 【解析】 试题分析: 文材料由两则故事和一段议论构成,故事和议论都紧扣关键词“负重”,因此,本文的最佳立意是谈“生命的负重”,即使题目不出现“负重”,内容也必须围绕“负重”展开,否则应当视为偏题。本文从立意的深度来看,可以分为这样两个层面:一是生存负重、生活负重,二是精神负重、灵魂负重。透视生命万象,综观世事变迁,物因负重而有了稳健的躯体,人因负重而有了生命的厚度,国因负重而有了国力的强盛。当然,如果你擅长写记叙文,你可以在情节的推进中加大生命负重的砝码;如果你擅长写议论文,你可以在主旨的生发上开凿生命负重的梯度;如果你擅长写另类作文,你则要在“形神合一”的演绎中昭示出生命负重的真义。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文章不仅有深度、厚度,而且有亮度、力度。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分别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改写形式为“XX改为XX”)(4分)

①情景一,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②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

③情景三,某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X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④情景四,该作家把自己的新书送予友人,并附了一句:本书多有纰漏,望您海涵。

答: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查看答案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最近几年,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地膜、农药污染。农村大量推广地膜技术,废旧地膜不能及时清除,散落田间,导致白色污染。农民喷施农药后,农药瓶随手乱扔到水沟、机井里,导致水体污染。二是粮食、蔬果污染。现在农村白血病、心血管病等各种疑难病症增加,除了与个人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外,粮食、蔬菜里化肥、农药残留多也是重要原因。三是养殖污染。农村养殖户日见增多,一些人把畜禽粪便随便堆放在村口路旁,滋生大量蚊蝇,污染环境。四是焚烧秸杆污染。一到夏、秋收获季节,留在地里的麦茬、玉米秸都被一把火烧掉,浓烟四散,造成大气污染。因此,笔者认为,农村也应像城市一样,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关键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高三毕业在即,班上要举办一节毕业会。请从下面的歌曲名称中任选一个加以阐发,发表你的毕业感言。(不少于30字,4分)

《敢问路在何方》《阳光总在风雨后》

《永远的朋友》《光阴的故事》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1分)

灯笼红

① 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作“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笼红。她面孔焦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聚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② 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坑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③ 我睡得死,醒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我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④ 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地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儿。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

⑤ 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了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的“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了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

⑥ 我连曾祖母的姓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个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晚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之中了。

⑦ 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世间隐没了,回归到了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1.阅读第段画线的两处细节描写,辨析曾祖母心理上的差异。(2分)

                                                                            

2.文章为什么用“一些梦一般的事迹”概括曾祖母留给“我”的记忆?(6分)

                                                                            

3.段写道:“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简析这句话的含义。(3分)

                                                                            

4.文章将曾祖母喻为“灯笼红”,又将她喻为“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联系全文分析并理解作者为何使用这两个不同的比喻词句。(6分)

                                                                            

5.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刻画传神,对曾祖母的描写细致入微,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

B.本文从儿童视角叙述曾祖母的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死亡的恐怖和悲哀。

C.本文感情深挚,通过对曾祖母的回忆,讴歌了母性的伟大和故乡的美丽。

D.本文从死亡开始由近及远倒叙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深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E.本文首尾呼应,点面结合,通过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农村老人群体形象。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    》)

(2)                           ,飞羽觞而醉月。(李白      》)

(3)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

(4)                          ,天下归心 。(曹操       》) 

(5)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蔺相如列传》)

(6)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