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曾给其孙子提出过这样的忠告...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曾给其孙子提出过这样的忠告:今天能做的事情绝不要推到明天;自己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要麻烦别人;绝不要花还没有到手的钱;绝不能贪图便宜购买你不需要的东西;绝对不要骄傲,那比饥饿和寒冷更有害;不要贪食,吃得过少不会使人懊悔;不要做勉强的事情,只有心甘情愿才能把事情做好;对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要庸人自扰;凡事要讲究方式方法;当你气恼时,先数到10再说,如果还是气恼,那就数到100。

而今天,美国硅谷著名的股票经纪人约翰·丹佛则提出了与之完全相反的忠告:今天能做的事情如果放到明天去做,你就会发现很有趣的结果,尤其是买股票的时候;别人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要自己动手去做,只有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才值得做;如果可以花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就绝对不从自己口袋掏一个子儿;我经常在商店打折的时候去买很多东西,哪怕那些东西现在用不着,可总有用得着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这有什么不对呢?我看不出我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骄傲;我从来不认为节食这么无聊的话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我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喜欢美妙的食物;我常常不得不做我不喜欢的事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还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我常常预测灾难的发生,哪怕那个灾难的可能性在别人看来几乎为零;我认为只要目的确定,就不惜代价去实现它,过于讲究方式方法,只会贻误时机;我从不隐瞒我的个人爱好以及我对别人的看法,尤其是当气恼的时候,我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发泄出来。

读了以上两位名人截然相反的忠告,请联系现实生活或自我体验,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习作例文】 两个相反的忠告 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千古不变的真理,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中,做人做事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来选用各种忠告,才为明智之举!两个相反忠告给我的启示是: 一、一般的小事今天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要推到明天,做事要雷厉风行,不要拖拉,不要磨磨蹭蹭浪费时光;而对于一些大事,拖一天再做出决定,往往会将问题考虑的更周全、更细致,这样可减少一些决策的失误。 二、当自己能忙过来时,自己能做的事尽量不要去麻烦别人,做人做事不要太自私;当自己忙不过来时,可借助外力请别人做一些简单或琐碎的事,这样可让自己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 三、做事或投资,都应有预算、有计划,不可盲目;负债经营时一定要考虑偿还能力,要量力而行,既不绝对不要花还没有到手的钱,也不应在花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时绝对不从自己口袋掏一个子儿,这两种做法都有些极端。 四、平时不要贪食,偶尔遇到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放纵一下也无所谓,不必刻意约束自己,但为了自己身体的健康,尽量注意合理膳食,不要经常暴饮暴食。 五、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还没有办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只要工作和生活需要,即便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要尽心去做,但业余学习和业余生活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去做。 六、人应对一些可能会发生的灾难进行预测,有防范意识,但不要过于庸人自扰。 七、对人对事要讲究方式方法,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但也不要过于讲究方式方法,而贻误了时机得不偿失。 八、当你气恼时,先数到10再说,如果还是气恼,那就数到100。不要对人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来发泄你的不满,实在憋得慌,可以对着空旷无人的墙大声吼叫。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恕别人,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让人一分又何妨,退一步海阔天空! 【解析】 试题分析:社会在前进,没有什么忠告能成为千古不变的真理。有的忠告,只适合于一个时代;有的忠告,只适合于一方地域;有的忠告,只适合于一个阶层;有的忠告,只适合于一类人群。所以,有选择地接受别人的忠告,才是对我们人生最有用的忠告。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乐观是人的精神支柱”为开头,写一段精短的即兴演说词,至少要有巴金的素材,观点鲜明,富有激情。(6分)

 

查看答案

以“村庄”“灯火”“皓月”“酒香”等词为线索进行扩写,形成一则短文。要求:以描写为主,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内容具有画面感;不超过50字。(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问题。

                   江月静若玉                     查 干

有一年的晚秋季節,在瀾滄江畔的虎跳峽一側,我曾一動不動地凝視一輪江月,至夜半。那一刻,我倣佛進入了時空隧道,時間凝固,生命也凝固。心中的霧霾與陰影,也都隨江流遠去。人聲、輪聲、伐木聲,頃刻間也消音不再。天靜地亦靜,倣佛靜即是一切了。

山野裏,風些許寒,星些許遠,江浪安詳地睡著。樹木的呼吸聲時近時遠,細微如飄動的發絲。偶有山鳥的夢囈傳來,倣佛在提醒:夜已深,此處不宜久留。可是,此時的我好似置身于紅塵之外,身心輕盈若翼,雜念全無,像是沒有思維的一棵樹。

江月浮動,若有若無。映入江中的那些星子,斑斑駁駁地閃爍著,像是一位丹青手,散淡地描摹幾筆、又描摹幾筆。明月在江心,像一塊沉緬的玉,與水相依,發著一身冷冽的青光,倣佛在等待她粗心的主人。看得出她是寂寥的,因而陷入了沉思狀。對,江月在沉思,沉思得如此忘我,又如此地心無旁顧。

面對此情此景,不知為什麼,我猛然想起一些古代詩人的名字來,如:李白,王安石,蘇軾,王維和王昌齡們。並揣想他們,面對一輪古時明月時所發出的傾訴或者慨嘆之狀。有關他們對古時明月的文字,我有一點牢記不忘,那就是千秋明月,對紅塵中人的眷顧和撫慰,歲歲年年,從未間斷過。

譬如,當你身處逆境之時,她就會來陪伴你,以她柔和的光,照耀你的心靈。她會來裝飾你寂寞的窗欞,也會來聚攏你散淡無序的夢境。而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心境下,她給人的感悟和遐思,又是啟蒙式的,千姿百態的。以下詩句就是證明——

“瀾滄江月靜若玉,不須風兒掀漪瀾。”此時此刻,我真有些擔心,江面會起風。假若此刻起風,會使水中明月被折疊甚或被攪得零亂無形,這不能不讓人起憂。因為,這般幽然之境,在人的一生中不可多得。

何況,這般明月夜,這般原生態的一江碧水,會使我們的靈魂,變得清澈變得空曠起來。也因為這樣的時候,現實中的那一些醉生夢死的生活場景,就會從我們雜亂無序的心幕上悄然退去;那些娛樂至死的生活追求,也會變得滑稽可笑而一文不值。這樣的時候,江聲和晚鐘聲,會蕩滌我們浮誇零亂的心靈迷境。這樣的時候,馬嘶和犬吠,會讓我們感到生活的真實,會使我們回到人生的原點。這樣的時候,千秋明月,就會像一丸發光的安神丸,讓我們的靈魂澄明起來。

人,為什麼喜歡玉呢?因為它聖潔無瑕,因為它優雅可人。此夜的瀾滄江月,使我聯想到一塊無瑕之玉,或許就是這種心理暗示的結果吧?

四野謐靜而萬籟俱寂,夜漸漸深了。而這瀾滄江月,又不時地激起我心靈的漣漪,一圈又一圈地擴展開來。遽然,有一聲柔柔的馬嘶,從背後傳來。回頭,見是一位藏族少女,牽著一匹白色龍駒,正朝江邊走。那龍駒也潔白如玉,披一身玲瓏的月光,像一則童話。面對江月,少女用藏語輕聲唱起《青藏高原》來。她的歌聲,沒有李娜那般高亢昂揚,卻顯得些許沉鬱,但不缺乏激情和高度:

“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是誰留下千年的祈盼……”這兩句極具天問意味的歌詞,用藏語唱起來,不知為什麼,給我的感覺,像是在誦經,也像是在祈禱。不過,這般歌聲,並沒有打破這一山的寧靜,反而使它顯得更加肅穆莊嚴起來。

月光下,那匹白色龍駒在低首飲江,像是啜飲著母乳。那般地深情脈脈。它的影子,與江月形成一個美妙的蒙太奇畫面:那就是,玉對玉,遙相輝映的一幅極具詩意的剪影。而那位少女水中的倒影,則與斑斕山木融合在一起,雖有些朦朧,但輪廓卻清晰可辨。我疑心:她,不就是那一位遺失玉佩的仙子嗎?現在正牽著她的白色龍駒,趁夜深人靜,尋找她的寶貝來了。

提耳猶聞,山野的絮叨聲,啊,是起風了。江水開始波動起來,細微的浪花一朵又一朵,從上遊簇擁而下。那江月,也因此由圓變得細長,飄逸如上升中的一件玉披。看來,這一輪多情江月,不得不就此飄逸升空了。

其實,這一輪明月,一直都是普照著整個山野的,不僅僅限于這一條江水。只是我在凝視中,忽略了這一存在。眼前,玉石般的江月,正被浪花簇擁著遠去。而我,陪伴瀾滄江月,靜坐了大半個夜晚。魂,似乎離我而去,像一片銀杏葉,漂泊不知何往?

                                  (选自2013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两段写人声、轮声、伐木声、树木的呼吸声和山鸟的梦呓,都是为了烘托出此时此刻的“静”。

B作者看见江月,就猛然想起古代文人并揣想他们面对一轮古时明月发出的倾诉或慨叹之状,这是一种感受与情思的共鸣。

C第⑦段运用比喻、夸张、借代、排比等修辞方法,或描写、或议论,凸显了幽然之境的奥妙和神奇的特色。

D全文对澜沧江月之景,既有重点描摹,又有简笔勾勒,通过层层铺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E“魂,似乎离我而去,像一片杏叶,漂泊不知何往?”以比喻兼设问的修辞手法营造出虚幻的意境,卒章显旨,意味悠长。

2.文章第⑥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3.文中着意描摹了“江月静若玉”,请简要分析作者笔下“若玉”的江月之“静”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作者说:“人,为什莫喜欢玉呢?因为它圣洁无暇,因为它优雅可人。”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对此,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说说你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蒹葭采采 ____________。

(2)____,性本爱丘山。

(3)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4)竹杖芒鞋轻胜马,___________。

(5)困于心衡顾虑而后作,___________。

(6)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8)入之愈深,其进愈难,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元明韵寄子由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释】:①元明:黄庭坚之兄黄大临的字。子由:苏轼之弟苏辙的字。②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古代居官时,将印带佩在腰上(汉代规定县令是铜章墨绶);石友:交谊坚贞如石的朋友,指子由。脊令,水鸟名,首尾动摇相应

1.本诗颔联二句对仗精工,寓情于景,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2.作者的情感高潮集中在尾联,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尾联的理解并简要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