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条金鱼被渔民放在小鱼缸里,它每天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条金鱼被渔民放在小鱼缸里,它每天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内壁,心里很不快乐。后来,它被渔民放到更大的鱼缸,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就会黯淡下来。后来金鱼被渔民放回了大海,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不快乐。一条活泼的鱼游过来问它:“你怎么不快乐啊?”它叹了口气说:“这个鱼缸太大,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内容,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和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

 

【习作例文】 快乐是什么 快乐是什么呢? 答案必定是五花八门的。 有人说:快乐是一种美德。美丽了人生,深化了德行,是美之瑰宝,德之精华,这说法一点不错。 有人说:快乐是一种能力。快乐可以传播,快乐可以感染。对于自身,乐是精神财富,乐观向上的人总能劈波斩浪。对于他人,乐是和谐的前奏,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是成功的必经之地。 还有人说:快乐是一种选择,一种角度,或者一种信仰…… 我想,将"快乐"分解,一切将更为明了。 "快",迅速,频率快。"乐",高兴,愉悦,幸福美好的感觉。 那么可以解释为短暂的幸福感吗?如果是这样,不快乐,也就是短暂的,那何必谈论"如果你不快乐"呢? 快乐二字,重点在于"乐"字。乐是缓慢的,如汨汨的河流静静侵入土地,如远空的云朵悠闲自在的飘,如春光下新绿的枝芽探出头儿。 所以,自古以来,乐就是弥勒佛嘴角微微上翘的那抹弧度;乐就是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时,任凭千思万慨沁入肌理;乐就是蒹葭歌外,眼角下对视的凝眸,芳诗花辞的娇羞。 乐的美妙,乐的陶然,其孰能弃之乎? 然而就有人不快乐了,中国人不快乐了,你,我,不快乐了。 所以"非主"时代到来了,那阴暗悲伤的一个侧面,或是孤独凄凉的一个背影;随之,抱怨来了,斗争来了,小学争起点,中学争速度,大学争身位,工作争地位,有了地位争的是资源。然后,人们陷入了恐慌,不安,不快乐就来得猝不及防。 啊,前面仿佛是一条 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大街,前方有人们理想的,美好的生活,地位,权力,于是乎奋力向前,当付出努力却还摸不到边时,人们不快乐了。 十分遗憾,这不快乐占据了一大半人的心情。 不快乐,乃至恐慌。这一种主流感情萦绕不散,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吧。似乎从三聚氰胺开始的,然后是社会治安,再到高居不下的房价物价,最关键的是关于全球变暖之后世界末日的推测。 当今快乐已经慢到不行,它与社会发展的脚步形成了另人惊叹的反比例函数,快乐减小,减小,趋近于零。 短暂的幸福感还是有的。"观众朋友们,新的一年又到了,在这阖家欢乐的时刻……",主持人重复着一年一度的说辞,我们不约而同会心一笑; 我们在郊游,在野外,在自然的陶冶下,心旷神怡,舒畅满怀;我们在一次次被笑的神经被刺激时,自然是会笑的。 我们要做的,是把这种短暂的快乐延续,成为永恒。中国人必须快乐起来的,这与桃花源是一个道理的。 当快乐溢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这便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都。 更直截了当地说:这便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要寻回快乐,就先找回"自己",无论商人,官员,老师,学生,各行各业,摆正自己的位置,担好自己的责任,以德为美。 要寻回快乐,就先找回"宁静",淡泊于心,宁静致远,克己复礼,腹可撑船。 要寻回快乐,就要胸怀大志,如鲲鹏展翅,叱诧苍芎。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时应仔细阅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所蕴涵的意义。题中材料以鱼喻人,讲金鱼在小鱼缸中因为范围太小经常会碰到缸壁而不快乐,但到了更大的鱼缸中还是会因为碰到缸壁而心情黯淡,到了大海之中,却又因为怎么也碰不到边而苦恼。仔细思考,可知材料主要谈的是有关快乐的问题。于是可有如下立意参考方向:可以围绕快乐谈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也可超越快乐,来谈调整生活或学习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发展与环境约束的关系、正确处理自我愿望与现实条件的关系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22个字4分)

3月24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表声明称,马航在排除合理怀疑之后认为,失联的MH370客机机上没有一个幸存者。马航对此深感痛惜。声明说,接下来马来西亚总理将发表声明,我们必须接受这一事实。

3月24日北京时间晚10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召开紧急发布会。纳吉布在发布会上说,根据新的调查结果,这架航班是往南线飞行的,其最后位置在南印度洋,位于澳大利亚珀斯西部,此处没有任何可着陆之处,“是一个非常远的距离,完全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距离”。纳吉布说:“我很沉痛地告诉大家,根据新的数据分析,MH370航班最后坠毁在印度洋南部。”

 

查看答案

认真观察下面漫画,按要求答题。(6分)

满分5 manfen5.com

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怎样的社会现象?对这种现象,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要求:语言准确、简明、得体。

(1)这幅漫画反映了     的社会现象。(不得超过25字,2分)

(2)建议      。      。(每条不超过18,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夜读周庄            许阳

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个拥满赶集人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陈逸飞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

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归还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

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

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这使人想起那句“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身处暮色里的周庄,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

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是夜周庄诗意朦胧的最亮。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透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飘摇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弘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的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像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志摩能来这里,会不会又有再别双桥的另一番韵味与感慨呢?

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不必说那被称为“升官发财桥”的富安桥,也不必再说那已更名为外婆桥的梯云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

周庄的夜,是美丽的夜,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与柔柔的月光、红红的灯笼所构成。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周庄的夜,是醉人的夜,如果把她称为一位银发的老人,她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如果把她看作是一个恬静的少女,她就在清风里展现着她的婉丽与娇柔。

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

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

好吧,那就回去,做一个小桥当枕、水面为床的甜甜的梦。

注:①陈逸飞上海青年画家他来到偏僻的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发现了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联袂而成的双桥,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创作了一幅闻名遐迩的油画《双桥》,给九百岁的古镇周庄插上翅膀,让全世界人民都能领略到古镇周庄的旖旎风光。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将白天的周庄新奇巧妙地比作“失去了往日风韵的商人妇”,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流露出作者对白天的周庄的伤感之情。

B.作者写白天的周庄惜墨如金,语言简洁而写夜晚的周庄浓墨重彩,精心选了夜晚的街道、灯笼、小桥来表现周庄本来的特点。

C.文中写周庄的桥表现了周庄的水乡特色,写出了周庄因桥的形态各异而美丽的特点。

D.作者把周庄的夜比作王维的画卷、银发的老人、恬静的少女,写出了周庄独特的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E.文章最后两段写出了周庄水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周庄的眷恋之情,再次表明在夜晚能更好地解读周庄的美。

2.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词句的意义。(6分)

(1)“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一句中“回归”的含义是什么?(2分)

(2)“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文中有什么含意?(4分)

3.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括夜晚周庄的特点。(6分)

4.美丽的周庄因为过渡的商业开发而在白天失去了本来的美丽。请联系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登东皋以舒啸,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8)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别 匡 山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释】①匡山,在四川省江油市北大康乡境内。李白青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习剑、访道寻仙十年左右。

1.本诗首联描绘了匡山景色怎样的特点?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试简要分析。(5分)

2.结合全诗,简析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