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处江湖之远则忧...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登东皋以舒啸,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8)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徒慕君之高义也(3)瀚海阑干百丈冰 (4)临清流而赋诗(5)君子生非异也(6)悟言一室之内(7)薄雾浓云愁永昼(8)川泽纡其骇瞩(一句一分,有错不给分。如果全部都写,只评阅前六句) 【解析】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词语如:庙堂、徒、瀚海阑干、赋、生、纡、骇瞩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别 匡 山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释】①匡山,在四川省江油市北大康乡境内。李白青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习剑、访道寻仙十年左右。

1.本诗首联描绘了匡山景色怎样的特点?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试简要分析。(5分)

2.结合全诗,简析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余为志其事,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彼富贵者之能物矣                          致:获取

B 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                      厌:通“魇”,满足

C 喜交贤士,于为政,所至有能名              敏:机智、聪明

D 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俾: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此知所失多矣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其言虽简,于论水尽矣             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C 李侯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           空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 凡物未必可贵而人以重者,亦有矣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123分)

四、(31分)

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4分)

(2)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5分)

4.第Ⅰ卷文言文中,欧阳修称赞李侯是个“贤达”的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李侯“贤达”的具体表现?(4分)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为 人 君 而 侮 其 臣 者 智 者 不 为 谋 辩 者 不 为 使 勇 者 不 为 斗 智 者 不 为 谋 则 社 稷 危 辩 者 不 为 使 则 使 不 通 勇 者 不 为 斗 则 边 境 侵。

(选自《新序·杂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儿童的“我向思维”与作家的移情作用是相通或相似的。儿童早期的思维方式与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十分相似,被称为“我向思维”。“我向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我”为中心,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我”,把整个世界(无论是物还是人)都作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来加以对待。

在他们稚气的眼里,月亮是人的脸,或者是星星的保卫者,而星星则眨着眼睛,向所有的人问好……儿童的“我向思维”使他们分不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在这天真的混沌中,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无不充满生命的活力。18世纪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对原始诗性思维的分析,同样也适用于儿童:“最初的诗人都按照诗的形而上学,把有生命的事物的生命移交给‘无生命的’物体”,是“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变成一切事物。”儿童的“我向思维”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的这种相似性,使儿童的心中物我交融,物我化一,使儿童的眼中万物都流动着生命的活力,颤动着生命的琴弦,展现为一个生机勃勃的诗意的世界。

在作家这里,特别是创作过程中,将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是其诗意感受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与儿童的“我向思维”极为相似。按德国的学者立普斯创立的“移情”说和英国学者冈布里奇提出的“投射”说,作家和艺术家在进行审美创造的时候,其对象不是与主体相对立的单纯的实体的存在,而是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的活动而有力的、自我对象化的形象。真正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种伟大的同情感,他们会把“亲身经历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感觉,我们的努力,超意志,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面去,移置到在这种事物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对此,我们的古人也早有说法,如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指作家心中充满情感,在观照自然之际,就会将自己的情感和幻想移置或投射到外在的无生命的事物上面,使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达到物我沟通、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李白:“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这类“移情”和“投射”的诗句比比皆是。在这类文学描写中,作家似乎变成了儿童,他们同外部事物的关系,不是一般的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他们凭借自己的开放的心灵去触摸对象,并把自己融化于对象中,人物化了,对象人化了,生命化了,诗意就从这人化和对象化中找到了泉源。

当然,作家和儿童的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是有区别的。在儿童,是由于对事物的不理解,而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面去,不自觉地把事物跟自己等同起来,这是人的天性的表现。在作家,是在对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着意把自己与外部事物沟通,使物融入我,我融入物,达到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诗意的世界,这种自觉是作家才能的表现。  

(选自《文学审美特征论》,有删节)

1.对儿童的“我向思维”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向思维”是把一切事物都看做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的一种儿童早期的思维方式。

B“我向思维”是儿童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面去,着意追求的物我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

C“我向思维”是儿童处于天真无知的混沌状态下,将无生命事物生命化的一种思维方式。

D“我向思维”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有着相似性,都是由于不理解事物的真相而形成的。

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在儿童阶段,由于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所以往往以“我”为中心看待事物,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有生命的。

B作家的“移情”与童心有许多相同、相通、相似之处,因此,只要不失“伟大的同情感”,作家就能写出生活的本真。

C李白:“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古诗的“移情”和“投射”比比皆是。

D作家的创作过程中,诗意地感受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和经历移置到外在于自己的事物里面去。

3.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说明了“我向思维”的特点,然后分析作家“移情”“投射”与儿童“我向思维”的相似,最后指出其区别。

B第三自然段引用西方和古代学者的话,以说明作家的“诗意感受”和儿童的“我向思维”极为相似。

C作家“诗意感受”和儿童“我向思维”的相同点是两者均为人的天性,不同点是作家的理解能力比儿童更强。

D作家以开放的心灵认识事物,有着对事物深刻的理解,并自觉地追求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诗意的境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刁亦男执导了《白日焰火》,获得最佳电影奖。廖凡荣膺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首位华人柏林电影节影帝。

B.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劝人行善积德,力行勤俭有为,这些积极向上的家规祖训,渗进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C.日前,环保局在统一部署和市民监督下,成都市重新升级了雾霾预警,以应对持续出现的重污染。

D.新节目蓄势待发,老节目精益求精,华丽回归的“汉字英雄”以“用好汉字才是汉字英雄”的主题,新增的“一音多字”、“一类多字”环节让节目更好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乌克兰爆发了近年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反对派示威者连续两天在首都同乌克兰安全部队发生冲突,造成200多人受伤的惨剧,基辅市中心宛如“战场”。

B.我所说的孤独,并非是因出身卑微而遭受冷遇,并非是跌入低谷的消极落寞,而是心灵对浮华物欲的自觉摒弃,是精神从喧嚣尘世中的自主逃离。

C.京剧界对“角儿”都称“老板”,梅兰芳就被唤作“梅老板”,而纪录片《京剧》中把梅兰芳称作“梅大王”,这真可谓卓尔不群!

D.美韩近日签署联合计划应对朝鲜,这让朝鲜大为紧张。朝鲜认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所以称将不惜用核武器来警告美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