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余为志其事,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彼富贵者之能物矣                          致:获取

B 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                      厌:通“魇”,满足

C 喜交贤士,于为政,所至有能名              敏:机智、聪明

D 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俾: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此知所失多矣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其言虽简,于论水尽矣             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C 李侯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           空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 凡物未必可贵而人以重者,亦有矣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123分)

四、(31分)

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4分)

(2)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5分)

4.第Ⅰ卷文言文中,欧阳修称赞李侯是个“贤达”的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李侯“贤达”的具体表现?(4分)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为 人 君 而 侮 其 臣 者 智 者 不 为 谋 辩 者 不 为 使 勇 者 不 为 斗 智 者 不 为 谋 则 社 稷 危 辩 者 不 为 使 则 使 不 通 勇 者 不 为 斗 则 边 境 侵。

(选自《新序·杂事》)

 

1.C 2.D 3.(1)(我)后来又得到张又新的《水记》,这本书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排列的泉水的优劣次序,(张又新)认为他们的看法是从陆羽那里得来的,但是(我)用《茶经》来考证这些说法,(它们)都不符合。(“次第”、“考”、“于羽”各1分;句意通顺1分)(2)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荫”、“藉”、两个“之”所在的定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4.①实地考察,发现浮槎山泉;②走遍幽深隐蔽的地方,感受山林的乐趣;③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④勤勉政务,名声远播。(一点1分,共4分) 5.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对两处1分,共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意思是否吻合。题中,C项的“敏”解释有误,应为“努力、勤勉”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运用结构分析法和比较法,先根据该句大意揣摩出该虚词意思和作用,然后对该项两句加以比较。题中,介词,依靠。A.代词,它,指《水记》;代词,自己。B.转折连词,但是;顺承连词,就。C.介词,凭……身份;介词,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次第”是“次序”之意;“考”是“考证”之意;“于羽”属于介词短语后置,应译为“从陆羽那里”。第(2)句中的“荫”是荫蔽、躲避之意;“藉”是枕垫或踩着、踏着之意;两个“之”所在的定语后置句应分别译为“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和“清澈的石泉水”。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称赞李侯贤达”一语的含义,在文本中筛选有关信息。比如李侯能实地考察,于是发现了浮槎山泉;再如他能走遍幽深隐蔽的地方,去感受山林的乐趣;又如他能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如他勤勉政务,好名声遐迩传播等,都有应视为称赞其“贤达”的表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给短文断句,先要读懂短文的大意。为此,可先从本段短文所论述的对象、中心出发(文段论述的是国君不应当随意侮辱自己的大臣,随意侮辱大臣将会出现种种危险情况),然后再仔细研究文段的句式特点(文段中对对称句式)。于是可知,本文段先指出国君如果“侮其臣”,则“智者”“辩者”“勇者”将分别会“不为谋”“不为使”“不为斗”;然后再分别从上述三种人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指出其危害性。这样分析,断句就不难了。(译文:身为君主却侮辱他的臣子,导致的结果是有才智的人不给国君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不愿替国君充当使节;勇敢的人不愿为国君战斗。如果有才智的人不出计谋,国家就有危险;有辩才的人不当使节,外交关系就不顺畅;勇敢的人不愿战斗,那么边境就会被侵犯。)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浮槎山在慎县南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人叫它浮巢山,也有人叫它浮巢二山,这出自于那些佛教道教之徒荒怪虚诞幻化的说法。山上有泉水,以前谈论水的人都没有提到过这里的泉水。 我曾经读《茶经》,欣赏陆羽擅长谈论水(的本事)。(我)后来又得到张又新的《水记》,这本书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排列的泉水的优劣等级,(张又新)认为他们的看法是从陆羽那里得来的,但是用《茶经》来考证这些说法,这些说法都不符合。张又新是个狂妄怪异的人,他所说的话很难让人相信,我很怀疑并非陆羽的说法。等到我见到浮槎山的泉水后,更加相信陆羽是了解水的人。浮槎山、龙池山均位于庐州界中,比较它们的水质,(龙池山的水)远远比不上浮槎山的水。但若张又新记载的,把龙池的水列为第十,浮槎山的水却弃而不录;从这里可以知道张又新有很多没有收录到的泉水。陆羽却不是这样,他论述说:“山水最好,江水中等,井水是最差的。山水中又以像乳汁一样喷流的泉水和石池里漫流四溢的泉水为最佳。他的言辞虽然简洁,但对水质的品论(已经)达到极点了。 浮槎山的水,是李侯发现的。嘉佑二年,李侯凭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兼任庐州太守。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并饮蒋山的水。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石池漫流那类的水。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我给他回信说:李侯可以称得是个贤达的人呀。 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对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让他们动心的。或许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隐居在山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那些富贵者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不可能同时得的是隐居山林乐趣。只有那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后变得贫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也是情理和权力地位使然。现在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林的乐趣。至于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到达了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 李侯能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从政勤勉,所到之处有非凡的名声。有些东西不会自己出现,却等到人们发掘才得以彰显出名,这种情况是有的;有的东西不一定珍贵却依靠别人的发现而得以贵重起来,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所以我把这件事记下来,使世人知道这浮槎泉水是李侯最早发现的。 嘉祐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儿童的“我向思维”与作家的移情作用是相通或相似的。儿童早期的思维方式与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十分相似,被称为“我向思维”。“我向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我”为中心,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我”,把整个世界(无论是物还是人)都作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来加以对待。

在他们稚气的眼里,月亮是人的脸,或者是星星的保卫者,而星星则眨着眼睛,向所有的人问好……儿童的“我向思维”使他们分不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在这天真的混沌中,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无不充满生命的活力。18世纪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对原始诗性思维的分析,同样也适用于儿童:“最初的诗人都按照诗的形而上学,把有生命的事物的生命移交给‘无生命的’物体”,是“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变成一切事物。”儿童的“我向思维”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的这种相似性,使儿童的心中物我交融,物我化一,使儿童的眼中万物都流动着生命的活力,颤动着生命的琴弦,展现为一个生机勃勃的诗意的世界。

在作家这里,特别是创作过程中,将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是其诗意感受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与儿童的“我向思维”极为相似。按德国的学者立普斯创立的“移情”说和英国学者冈布里奇提出的“投射”说,作家和艺术家在进行审美创造的时候,其对象不是与主体相对立的单纯的实体的存在,而是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的活动而有力的、自我对象化的形象。真正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种伟大的同情感,他们会把“亲身经历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感觉,我们的努力,超意志,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面去,移置到在这种事物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对此,我们的古人也早有说法,如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指作家心中充满情感,在观照自然之际,就会将自己的情感和幻想移置或投射到外在的无生命的事物上面,使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达到物我沟通、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李白:“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这类“移情”和“投射”的诗句比比皆是。在这类文学描写中,作家似乎变成了儿童,他们同外部事物的关系,不是一般的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他们凭借自己的开放的心灵去触摸对象,并把自己融化于对象中,人物化了,对象人化了,生命化了,诗意就从这人化和对象化中找到了泉源。

当然,作家和儿童的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是有区别的。在儿童,是由于对事物的不理解,而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面去,不自觉地把事物跟自己等同起来,这是人的天性的表现。在作家,是在对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着意把自己与外部事物沟通,使物融入我,我融入物,达到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诗意的世界,这种自觉是作家才能的表现。  

(选自《文学审美特征论》,有删节)

1.对儿童的“我向思维”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向思维”是把一切事物都看做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的一种儿童早期的思维方式。

B“我向思维”是儿童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面去,着意追求的物我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

C“我向思维”是儿童处于天真无知的混沌状态下,将无生命事物生命化的一种思维方式。

D“我向思维”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有着相似性,都是由于不理解事物的真相而形成的。

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在儿童阶段,由于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所以往往以“我”为中心看待事物,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有生命的。

B作家的“移情”与童心有许多相同、相通、相似之处,因此,只要不失“伟大的同情感”,作家就能写出生活的本真。

C李白:“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古诗的“移情”和“投射”比比皆是。

D作家的创作过程中,诗意地感受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和经历移置到外在于自己的事物里面去。

3.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说明了“我向思维”的特点,然后分析作家“移情”“投射”与儿童“我向思维”的相似,最后指出其区别。

B第三自然段引用西方和古代学者的话,以说明作家的“诗意感受”和儿童的“我向思维”极为相似。

C作家“诗意感受”和儿童“我向思维”的相同点是两者均为人的天性,不同点是作家的理解能力比儿童更强。

D作家以开放的心灵认识事物,有着对事物深刻的理解,并自觉地追求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诗意的境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刁亦男执导了《白日焰火》,获得最佳电影奖。廖凡荣膺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首位华人柏林电影节影帝。

B.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劝人行善积德,力行勤俭有为,这些积极向上的家规祖训,渗进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C.日前,环保局在统一部署和市民监督下,成都市重新升级了雾霾预警,以应对持续出现的重污染。

D.新节目蓄势待发,老节目精益求精,华丽回归的“汉字英雄”以“用好汉字才是汉字英雄”的主题,新增的“一音多字”、“一类多字”环节让节目更好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乌克兰爆发了近年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反对派示威者连续两天在首都同乌克兰安全部队发生冲突,造成200多人受伤的惨剧,基辅市中心宛如“战场”。

B.我所说的孤独,并非是因出身卑微而遭受冷遇,并非是跌入低谷的消极落寞,而是心灵对浮华物欲的自觉摒弃,是精神从喧嚣尘世中的自主逃离。

C.京剧界对“角儿”都称“老板”,梅兰芳就被唤作“梅老板”,而纪录片《京剧》中把梅兰芳称作“梅大王”,这真可谓卓尔不群!

D.美韩近日签署联合计划应对朝鲜,这让朝鲜大为紧张。朝鲜认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所以称将不惜用核武器来警告美国。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委屈   嗑瓜子    贻然自得   委曲求全

B.赋予  流线型    开门揖盗   改弦更张

C.荒芜  倒春寒    驾轻就熟   闻名暇迩

D.瞋怒  闭门羹    在所不惜   流芳百世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写/名      菜/车  逮/育    吏/大笔如

B.角/形      当/病  永/刻    鱼/他一眼

C.包/听      压/线  露/脚    道/景行止

D.喱/啡      脸/命  田/飞   然/尽职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