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感悟唐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用陈子昂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感悟唐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用陈子昂的这两句诗来概括唐诗的地位恐怕再恰当不过。唐诗,她是中华文化的高峰,在这座高峰上涌现出了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千古流传的名句;唐诗,她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但是,当历史走到今天,唐诗正在面临一场危机,她的地位开始动摇,她的存在开始被人漠视,她的深沉难以被人理解……这危机来自全球化的文化威胁,来自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但是这威胁真正的可怖之处在于它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自内而生——并不是西方人在消解唐诗的价值,而是炎黄子孙自己在疏离自己的文化。唐诗面临的挑战不是让陌生的西方人接受她,而是让所有的中国人理解她。

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唐诗?也许翻开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可以找到最好的解答。唐诗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让我们不再因枯燥的语文测验而磨灭对于祖国文字的灵感,让我们真正地体验语文学习的精髓——而这些常常能让我们更积极而轻松地面对考试;同时作为一个站在文明冲突交界处的青少年,唐诗更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培养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试想有哪种文字可以用如此简约的方式体现语言和修辞的力量。美国诗人庞德曾经翻译过《长干行》,但是“青梅竹马”到了他的笔下、到了英文的表达中却完全失去了意味。唐诗的一字一句或是捻断数茎须的炼词之果,或是随兴而至的天才之作。

唐代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诗人实在是不胜枚举,这里我需要特别地说一说李白与杜甫。李白是诗人中的天才,令后人感叹难以模仿、难以企及,而李元洛先生则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去读李白,那就是他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富贵,这是远远超过诗才诗艺的更高的境界。再看杜甫吧,沉郁顿挫的诗句、忧国忧民的情思、悲悯苍生的胸襟,都已化为了那个时代最深沉的底蕴。在这沉郁、忧思、悲悯之中,杜甫从孤舟中陨落,落入了那条埋葬屈原的河流,同他的先人一样化为了永恒的精神。

感谢李元洛先生的书,让我重新认识唐诗。对我来说,这是一次中华文化的寻根之旅,一次民族瑰宝的重新挖掘。唐诗的力量是饱满的,唐诗的魅力是多元的,唐诗的价值是永恒的。他用了一种怅望的目光,站在现实的一头向千秋之前的唐朝远眺,这眺望中有的是对那个文化鼎盛时期的憧憬,是对当今现实社会的批判。但这种怅望的价值究竟何在?是不是我们要像唐人那样生活才能重回真正的民族文化的顶峰,才能真正让我们达到文化追求的极致?当然不是。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需要的。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今天的一根柳枝恐怕已不能表达那种离别的依依之情,交通的方便也让我们不再要像李白那样徒步游走,今天的我们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只是在这个时候,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即对经典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诗危机的根源是炎黄子孙对自己文化的疏离。

B.唐诗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

C.唐诗能让我们理解文化并培养自己对文化的认同。

D.唐诗具有饱满的力量、多元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唐诗有助于我们轻松应对枯燥的语文考试。

B.唐代诗人的才华横溢,现代人难以模仿和企及。

C.杜甫的沉郁忧思如同屈原,已化作永恒的精神。

D.对于唐诗这样的经典,现代人需要热爱和认同。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唐诗是中华文化的高峰,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具有空前绝后的地位。

B.就语言和修辞而言,包括英文在内的其它文字很难表达出唐诗中所蕴含的意味。

C.对作者来说,阅读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就是一次对唐诗的重新认识。

D.如果我们能认同自己的文化,就能重回民族文化的顶峰,达到文化追求的极致。

 

1.C 2.D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指代有误”“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推理注意“强加因果”“推测有误”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对应的原文是“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化认同感”选项“理解文化”少了“自己的”,混淆范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A“轻松应对枯燥的语文考试”错,原文无此信息,选项无中生有;B原文是“李白是诗人中的天才,令后人感叹难以模仿、难以企及”,选项为“唐代诗人的才华横溢”,偷换概念;C原文无此信息,选项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通过全文最后一段看,原文没有“如果我们能认同自己的文化,就能重回民族文化的顶峰,达到文化追求的极致”这个意思,选项曲解文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官山汉墓随葬品中包括保存完整、可分清册序的竹简,其内容为九部医书;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漆俑,其刻画准确、经络清晰。

B.在我国农村,春节期间的拜年活动,增进了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加强了亲族成员之间的血缘亲情,维持和巩固着村民之间亲如一家的地缘互助关系。

C.《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不讲大道理,没有教条指南,它只是与你分享一些心灵平和的主张、与世界相处的态度和拥有幸福的提醒,成为更好的自己。

D.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开展了火星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中都有“行星探测”方面的课题作为证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吴天明是不少第五代导演的伯乐。在任西影厂厂长期间,他大胆启用张艺谋、周晓文等一批有艺术潜质的新人,为他们提供独立拍片的平台。

B.气管黏膜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关卡,这道关卡被破坏后,有害颗粒物就会进入伤害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患病。

C.只要算盘还在使用,珠算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是一种可与现代数字技术相提并论、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它还会因可持续发展而永葆青春

D.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绿洲     交头接耳     食不果腹     委曲求全

B.抵牾     竭泽而鱼     包罗万象     声名鹊起

C.坐阵     连绵不断     俯首帖耳     搜肠刮肚

D.松弛     人情世故     以身作则     精采纷呈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糟(pò)  (huán)   (mò)捐    敷衍(sè)责

B.自(xǔ)   (chún)度  (xuè)   (bō)离间

C.(lù)脸   (juàn)永   (sù)源    (lénɡ)两可

D.憎(wù)   (sǒnɡ)恿   (tuì)变   含蓄蕴(jiè)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60分)

    真实最好/真实未必最好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