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回 声 水 兵 ①五月的麦浪就要在隆隆的机声中...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回  声

五月的麦浪就要在隆隆的机声中倒下,田野里充满新麦的清香,外出的人们回来了,连老人孩子也出动了,村庄再一次因麦芒和成熟的歌唱,热热闹闹,排排场场。可再有一二场夏雨或一二声炸雷,麦客们依次而去,乡村又将空空荡荡。

    在城市的深处,在一幢楼的高层,在一个深夜,我听到了一种隐隐的声响,这声响仿佛发自天边或大地深处,引起一阵沉闷孕育的震荡。

    那是去年,我正走在深秋的乡下,乡下寂静得有些吓人,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还没有返回村庄。田野似油画,亮色是那满枝的的棉花、金黄的谷穗和红红的高粱。这些曾被遗弃的庄稼兄弟重又回到了我的村庄,它们羞涩地挂在枝头上。这时,有噼剥的豆荚炸响,几粒忧伤的豆子在我眼前坠落。我听到的那种隐隐的响声,肯定是来自于这个过程,我知道,那是土地发出的回声。一株庄稼在角落里的成长会引来阳光下的回声,这种回声甚至携着土地的名字穿越历史,长久地留在一代一代农人的记忆中。

    土地是能发出声响的,它承载着万物,万物发出的声响,就是它的声响。春耕时,稻田水响,那是冬眠后的土地舒展筋骨的声响;七八月间,原野上一片金黄,风过处,谷穗点头,沙沙作响,土地奏起金子般的乐章。就是这声响,唤醒炊烟,于是,每个清晨,每家每户的主人将大门推开,“吱呀”的一声,震开薄雾,村庄就醒了。老村长燃一筒旱烟走在田埂上,他的咳嗽声在田野里回荡。春天里,我们都能听到杨柳枝条摩挲的声音,听到花苞抽长的声音。而在夏夜,小河泛着月色在村旁流过,叮叮咚咚,那是土地在为我们的梦境伴唱……  

    而现在,你走在乡间,你会惊讶于那红红的大枣柿子为何老挂在枝头,你也许觉得那是风景,根本没有察觉到土地的黯然神伤。我常常在梦里返回村庄,那枝叶问的果实,像一颗颗晶莹的泪珠,欲滴未滴,那其中的一颗,两颗,终于坠落下来时,有谁能倾听到那是来自土地的回响?

    有个在城里打工的女孩曾这样告诉我,她一天只要洗脚三个人,就可以挣得六十元,一月两千多,一年可挣几万元,那是她父母种地十年的积累,她家的柿子、红枣都挂在树上,让它红,由它落。即使麦收秋忙,她也不回去。她很热爱城市。我们无法去责怪这个现实的女孩,我们只能垂下头颅,面向土地。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越来越淡漠对土地的依偎和亲昵,而把城市崛起作为现代的标志?一座座的城市就要联成一体,城与城之间的土地,一座小桥、一条小溪、一汪水塘、一片草地,就在这机声隆隆中被吞噬;当打桩机将钢筋水泥柱深深地刺入土地时,你听到了土地发出的阵阵呻吟了吗?

    我庆幸我在城市的一角,在一幢楼的高层大凉台上,还藏有来自家乡的泥土,在一个个深夜,还能听到果坠叶落的声音,并通过我的笔端,把大地的回声传递给外界。

一个人,一株植物,都会有青春和浪漫的季节,但随着时间和岁月,亮色、光泽、力量都会慢慢消失,直到形容枯槁,肢体变得比榆树皮还要皲裂。惟有土地,永远青春和浪漫依旧。哈尼夫库雷在《身体》这部小说中警告:你终究会发现,世间只有一件无价之宝,既非金子,亦非爱情,而是时间。而我要说:世问最金贵的,既非金子,亦非时间,而是土地,能发出声响的土地。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土地上万物发出的声响就是土地的回声,这些回声本应当是自然愉悦的欢歌,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却变成了令人闻之垂泪的呻吟。

    B.文章的第段写了一个不愿意回乡的打工女孩对城市的热爱,表达了对乡村失落的隐忧,批判了本应回归乡村的人对土地的背叛。

  C.由于现代人越来越现实,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越来越淡漠对土地的情感,这种对土地的淡漠很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恶果。

  D.土地永远青春和浪漫依旧。曾经,土地以生长在它上面的农作物养育了我们;如今,又以现代化的城市,给人们提供崭新的生活。

E.作者在文章中不止一处描写了秋天的乡村田野飘香、果挂枝头的丰收景象,是为了告诉我们:养育我们的许多物质都来自于土地。

2.文章第段写五月的乡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3.结合全文,概括回声的具体内容。  (6分)

4.现代化进程正在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提出挑战,土地作为农耕社会赖以生存的根本,其最基本的粮食生产功能正在被人们忽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6)

 

1.B D 2.①突出主题。写出了乡村五月应该有的热闹和欢畅,与后文我们对土地和乡村的淡漠形成对比。②呼应题目。写乡村收获季节收割机的隆隆声、农人的欢笑声、五月的雷声, 呼应“回声”。③引出下文。引出对村人不愿回乡、农作物无人收获的萧条境况的描写。 (每点2分) 3.①农人在土地上耕作、收获时发出的声音;②植物(农作物)在土地上成长时发出的声音; ③农人们在乡间生活的声响;④农作物成熟(掉落)时发出的声音;⑤城市化建设中机器的隆隆声(乡村被吞没时土地的呻吟)(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4.示例一: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要防止过度开发。人类社会无论怎么发展,科技无论怎么发达,我们的吃穿用度等基本生活需求,始终是直接来自于土地的。事实上也只有这些直接来自土地的生活资料,才让我们更放心。保护土地,保障土地的基本生产功能,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就是在保障人类的未来。 示例二:追求土地的高附加值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地球上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导致土地的传统生产功能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们要生存,要生活得更好,向土地寻求更高价值的产出就成为一种必然。这当然会对土地的传统生产方式形成挑战,但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观点明确2分,有说服力2分,语言通顺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批判了本应回归乡村的人对土地的背叛”错,文章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淡漠对土地的依偎和亲昵的担忧;D.“如今,又以现代化的城市,给人们提供崭新的生活”不是“土地是永远青春和浪漫依旧的”的依据,作者告诫人们要珍惜土地。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第①段写五月的乡村因麦芒和成熟的歌唱,热热闹闹,排排场场,与后文人们对土地和乡村的淡漠形成对比,突出主题。乡村五月的各种声音,呼应题目“回声”。“可再有一二场夏雨或一二声炸雷,麦客们依次而去,乡村又将空空荡荡。”引出下文。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以及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解答本题要首先理解“回声”是什么,作者说“土地是能发出声响的,它承载着万物,万物发出的声响,就是它的声响。”归纳文中内容可以看出“回声”的具体内容有:农人们在乡间生活的声响,农作物的声响,机器的声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依据文本内容,可回答成“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要防止过度开发。”也可以回答成“追求土地的高附加值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能够自圆其说。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6小题)(6分)

    1.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2.羁鸟恋旧林,        。                     (陶渊明《归园田居》)

    3.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落日楼头,        ,江南游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吾尝终日而思矣,        。                       (子《劝学》)

    6.        ,川泽纡其骇瞩。                      (王勃《滕王阁序》)

   7.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8.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日寄怀  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注】青袍:即青衫,指官职卑微。龙津:即龙门

1.前人评价第二联写得沉痛,请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4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8处)(4分)

便 约而 以 遍 矣 周 于 世 矣 故 日 学 莫 便 乎 近 其 人    (《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猎,字德夫,潭州醴陵人。登进士第,初主浔州平南簿。时张栻经略广西,檄摄静江府教授。刘焯代栻,栻以猎荐,辟本司准备差遣。

    光宗以疾久不觐重华宫,猎上疏曰:“今慈福有八十之大母,重华有垂白之二亲,陛下宜于此时问安上寿,恪共子职。”辞甚切。又白宰相留正,乞召朱熹、杨万里。时陈傅良以言过宫事不行求去,猎责之曰:“今安危之机,判然可见,未闻有牵裾折槛之士。公不于此时有所奋发,为士大夫倡,第洁身而去,于国奚益!”傅良为改容谢之。

    宁宗即位,迁校书郎,除监察御史。上趣修大内,将移御,猎言:“寿皇破汉、魏以来之薄俗,服高宗三年之丧,陛下万一轻去丧次,将无以慰在天之灵。”又言:“陛下即位,未见上皇,宜笃厉精诚,以俟上皇和豫而祗见焉。”会伪学禁兴,猎言:“陛下临御未数月,今日出一纸去宰相,明日出一纸去谏臣,昨又闻侍讲朱熹遽以御札畀祠,中外惶骇,谓事不出于中书,是谓乱政。”猎既驳史浩谥,又请以张浚配享阜陵,议皆不合。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寻劾罢。

    久之,党禁驰,起为广西转运判官,除户部员外郎、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韩侂胄议开边,猎贻书当路,请号召义士以保边场,杜越境诱窃以谨边隙。且谓:“金人惩绍兴末年之败,今其来必出荆、襄逾湖。”乃输湖南米于襄阳,凡五十万石;又以湖北漕司和籴米三十万石分输荆、郢、安、信四郡;蓄银帛百万计以备进讨;拔董逵、孟宗政、柴发等分列要郡,厥后皆为名将。

    西事方殷,猎为讨叛计,请于朝,以王犬才、彭辂任西事,仍分兵抗均、房诸险,漕粟归、峡以待王师。及曦诛,除刑部侍郎,充四川宣谕使。朝廷命旌别淑慝。以敷文阁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嘉定六年召还,卒,家无余资。蜀人思其政,画像祠之。

猎初从张栻学,乾道初,朱熹会枝于潭,猎又亲炙,湖湘之学一出于正,猎实表率之。有《畏斋文集》、奏议六十卷。谥文定。

                                                   (选自《宋史·吴猎传》有删节)

【注】畀bì,给予。畀祠,给予祠禄。祠禄本是宋代一种优待官僚士大夫的政策,只领俸禄而不需要做事。后来成为当权者处理政治敏感人物的一种手段,成为一种不公正待遇,朱熹、杨万里都曾经遭受这种待遇。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宜于此时问安上寿,共子职                            恪:恭敬

B.时陈傅良以言过宫事不求去                                行:成功

C.上修大内,将移御                                        趣:喜好

D.西事方,猎为讨叛计,请于朝                             殷:紧急

2.下列各句之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上皇和豫而祗见                   郑亡,子亦有不利

B.昨又闻侍讲朱熹遽御札畀祠             臣具表闻

C.今来必出荆、襄逾湖                   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D.输湖南米于襄阳,凡五十万石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把第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公不于此时有所奋发,为士大夫倡,第洁身而去,于国奚益!  (4分)

(2)猎贻书当路,请号召义士以保边场,杜越境诱窃以谨边隙。  (4分)

4.文中传主吴猎为人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问(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说法,未必为人普遍接受,但认识论历来是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则为多数哲学家所接受)。所谓世界,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观世界;包括山河大地,也包括人类自身。古代哲学家一开始就注意观察客观世界的构成,推测构成世界的材料成分。中外哲学家都是从关心天地万物构成开始其哲学探索的。这是宇宙论阶段。在这个基础上再前进,不满足探求世界的构成,还要进一步探求其所以构成的理论根据,即玄学家所说的“所以迹”。这是中国哲学史发展的本体论阶段。

人类认识不断深入,转而观察、研究人类自身、主观世界,考察人的认识能力、认识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这就由本体论进入人性论的阶段。对于人性论的研究,佛教有它独到的地方。印度佛教有很多关于心理活动、心理幕述的记载,但论证的是如何纯洁心灵,杜绝杂念,完全是为宗教修养的目的。这一套学说传到了中国。中国哲学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利用佛教的思想资料完成了自己的进程,从而从本体论进入心性论口这是佛教传播者们所未料到的结果。

南北朝时期佛教心论还带有外来文化的某些生硬痕迹,如“阿赖耶识”即属于引进的概念,与中国哲学传统观念不甚衔接,虽然在理论发展的道路上是衔接的。禅宗在这一条道路上使它中国化,明确提出“明心见性”的新范畴,正式建立了心性之学,已经发表的各种版本的《坛经》以及《南宗定是非论》、《坛语》等禅宗文献以及其他已有的大量禅宗资料,有不少关于“心性”、“本心”、“识心见性”以及“顿悟”和自修自悟的生动论述。心性论的建立,是隋唐佛教在理论上的贡献,而贡献最大的应推禅宗。

心性之学建立之后,得到中国哲学界的普遍认可,禅宗成了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宋明理学可以说是接着禅宗的心性之学继续开拓的新领域,形成儒教。儒教还吸收了道教思想和佛教其他宗派的思想,但主要脉络来自禅宗。

禅宗,不是外来的宗教。禅宗的出现不是从中国思想的主流之外横插进来的一股思潮。它是中唐以后,小农经济社会的产物。它提出的心性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环节,是嫡系正宗而不是旁支别派。禅宗对佛教其他宗派自称“教外别传”,它在中国哲学史的地位比它在正统佛教中的地位重要得多,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对其他的文化领域产生过广泛影响。

(节选自任继愈《禅宗与中国文化》)

1.下列关于“禅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被中国传统思想改造后形成的一个分支教派。

B.禅宗最大的贡献是在隋唐佛教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心性论这一哲学理论。

C.禅宗的思想实际上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主流,它是小农经济社会的产物。

D.禅宗思想在正统佛教中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影响较大。

2.下列对禅宗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禅宗使带有外来文化某些生硬痕迹的心性论与中国哲学的传统观念衔接起来了。

B.禅宗完成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心性论的中国化,正式建立了中国的心性之学。

C.禅宗提出“明心见性”的新范畴,下启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环节。

D.禅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对其他的文化领域产生过广泛影响。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问,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说法为大多数哲学家所接受。

B.中外哲学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宇宙论到本体论,到人性论,再到心性论的相同历程。

C.中国哲学借用了佛教中关于人性论的研究成果,完成了从本体论到心性论的进程。

D.宋明理学是以禅宗心性论为主体,吸收道教思想和佛教其他各派思想形成的哲学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