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品读下面的漫画,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要求:选准...

品读下面的漫画,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缺心时代(原载《新民晚报》作者:周滔)

满分5 manfen5.com

 

 

徘徊的归鸟 当你初看到《缺心时代》这幅画时,你想到了什么?失物招领处的货架上陈列着的颗颗红心,是否引发了你对于社会上丑恶现象的思考?你是否为那些“缺心”的人们懊丧不已?而我想到的是那些在“失物招领处”门外徘徊着的人们。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斑斓的灯光下,人如同巢外的归鸟,正在风雨中徘徊。 随着历史的飞跃和时代的变迁,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生生不息的物质文明。我们并不否认这种种变化带给人类的舒适和便捷,但人类也在科技的溺爱和利益的诱惑下渐渐失去了追逐真性情的本性。初生婴儿眼中的善良和纯真,渐渐蜕化成了成人眼里的卑鄙和丑陋。 或许有人曾愤懑过,但渐渐变成了屈服、习以为常甚至慢慢将自己融入了那个庸常的“大家庭”中。曾经的美好天性被人犹如糟粕般弃置,名来利往成了人们最简单的行为方式,多少愤世嫉俗者发出仰天长啸:难道人类的美好本性就这样被我们遗失殆尽了吗? 不!不会的!正如那个在滂沱大雨中帮乞丐撑伞的少女,正如那三个救助溺水少女的大学生,正如玉树地震中的“阿福”,正如抱起血泊中的小悦悦的那位拾荒者……人类善良的本性从未消失,它只是有时如一只彷徨的归鸟,在风雨中几度徘徊,但我相信她最终定会归来。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善事与整个社会的大气候相比太过渺小,无法唤醒整个社会的良知。错!大错特错!正如几何学上所讲的——无数的点,将延续成修长的线条;无数的线条,将扩展成宽广的平面。或许这些事例并不算伟大,但当他们汇聚成线、拓展成面时,将会有冲破乌云的力量。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 形成今天的局面,我以为正是由于我们刚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刚刚步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们甚至还未适应我们崭新的生活,适应我们发展的速度。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一旦我们进入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们一定会渐渐平息那一颗颗浮躁的心,人们一定会找回自己遗失的本性。正如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 “人是一只雨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佳作点评】 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例和富有逻辑力量的论证向我们证明:人们不会丧失本心,他们只不过是巢外徘徊的归鸟,在进入一个他们尚不适应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种种有违常态的行为(其实,这也是不少专家学者探讨过的问题)。作者以几何学上的定理、管仲的名言以及雨燕的行为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让人读来很觉新鲜,又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漫画)作文写作的前提是读懂材料。应该说这幅漫画在“读懂”上没有太大的难度。这幅漫画的主旨是讽刺当今社会中一些人身上普遍缺失爱心、同情心、善心、责任心、良心……的社会现象。其实,一时“缺心”倒不是很可怕,可怕的是“缺了心”而又无人“认领”。也就是说:这些“心”对有些人来说根本就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不呼唤这些“心”的回归,我们这个社会迟早会变成爱的沙漠、善良的荒原、良心的真空,我们甚至会堕落成社会丛林中的两足动物,最终失去人性。  写作本文,不要被那么多“遗失的心”所吓倒,我们完全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遵循“开口小,挖掘深”的原则,抓住一点,作深刻剖析。先摆出社会上“缺心”的典型现象,再分析“缺心”的种种原因,最后找出让“心”回归的方法。虽然我们很容易从身边找到批驳的靶子、示众的对象、揭露的标本,但切忌把本文写成一篇展销丑陋与残疾的“反面报道”,而应当在分析“缺心”根源、提出解救之道上下工夫。漫画的武器常常是夸张与讽刺,而我们的文章应当多在理性分析和提出建设性意见上下工夫。作为一名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的青年学生现在思考这一类社会问题应该说并不是多余的。  如果你喜欢写记叙文,有编故事的兴趣和爱好,你不妨可以尝试一下讽刺小说、荒诞故事(这则漫画本身就带几分荒诞色彩),这在前些年的高考佳作中并不鲜见。有戏剧特长的同学甚至可以写一写剧本、小品之类的“怪体”文,也往往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要求结合人物的事迹,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杜甫   苏轼   曹雪芹   沈从文 

例句:战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亦在忧愁幽思中写下了《离骚》?

(1)                                                                                    

(2)                                                                                    

 

查看答案

请从《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中任选两个词语,解说其所蕴含的意义。(4分)  中国梦  光盘  倒逼  逆袭  女汉子  土豪  点赞  微xx  大V  奇葩

(1)                                                                                    

(2)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

家山迷茫

旅美作家 刘成章

(1)这就是我所看到的美国西海岸某天的落日过程:一轮夕阳,像一颗悬挂在隐形枝桠上的特大号的熟透了的柿子,不知怎么扑沓一下,竟整个儿地跌落在山头上了。它从山背后涌流下去,陡溅起一天耀眼的绯红。那绯红自然是非霞莫属了,灿灿之霞。

(2)我默然散步向前,看见归鸦成群地从天上飞过,在目力所及的一切角落,都有如烟似气的暮霭缓缓溢出。我想,这迷迷离离的巨网似的罩着的暮天之景,应是出自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故国的哪位丹青妙手吧,也许是米芾、八大山人抑或是吴冠中、陈逸飞吧,是他们之中的哪个兴之所至,竟把一碗刚刚调好的淡墨泼出来了。于是树呀,房呀,路呀,尖项的教堂呀和总是蕴酿着惊世壮举的苹果公司呀,一刹间都被那淡墨淹没了。于是繁杂归于简约,多彩的世界只归于黑白二色,天底下的一切都让位于一幅柔美无比的我们中国式的水墨画了。这幅水墨画一如上海世博会中所展出的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我,则成了水墨画中的一个人物。

(3)返回来的时候,我忽然看见北边远处的一座山,这座山虽然离我那么远,却好像撞上了我心上的一根最敏感的生命之弦,使我的五脏六腑嗡地一声一齐鸣响起来。这声音,竟至于波及到了我的每一根神经末梢。

(4)一身水墨的刘成章啊,你何以激动如此?

(5)不是因为那山有着好看的起伏旋律。那山太普通了,可以说,它普通得如同一个在加州随处都可以看到的辛勤打工的墨西哥人。但是我现在看见它,却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强烈冲动。其原因完全在于,那山上灯火点点,太像我家乡延安的清凉山了。

(6)哦,家山,与我的生命紧相勾连的山呐,我的清凉山!

(7)家山,是个特别温暖的词儿,它把一个本来抽象、模糊和平面的概念,变成了具象、清晰、立体的写照了。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清凉山就是一副悬挂于我眼中和心头的美丽画图。母亲亲口对我叙说的山上的月儿井,曾让我对清凉山的过往留下最绮丽、最浪漫的怀想。年长之后,我又在山对面住了十余年。每天晚上,一抬头看见的,就是灯火点点的清凉山。而现在,眼前的这座洋山,这座我连其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加州之山,竟然就像是从我的家乡,我的生身之地原盘儿毫发未动地搬过来的!啊,属于我家山一角的清凉山,山色凝重的清凉山,尸毗割肤饲鹰的清凉山,范仲淹的清凉山。花木兰的清凉山,蓝花花的清凉山,每逢四月八信男善女前来求子的清凉山,羊肚子手巾和灰军装的清凉山,夫妻识字的清凉山,信天游高一声低一声的清凉山,修复了月儿井、琵琶桥和琉璃塔的清凉山。记忆中的清凉山上有陡峭的路,有宽展的院子,有喳喳叫着的无邪的花喜鹊,那是花喜鹊的清凉山。当然我也想起了大字报曾经贴满了的清凉山,歪脖榆树上有人上吊的清凉山,更想起刮起老黄风的日子、大雪狂倒的日子,那些日子竟还有人被威逼着来到清凉山上修梯田呢。其中就有先烈遗孀、我年迈的母亲的苦难身影,她的苦难身影永世不会磨灭在清凉山上呐!

(8)我一遍遍扭头看去。一盏灯契合了,两盏灯契合了,七盖八盏灯也契合了,山的轮廓山的特点山所透露出的气韵也契合了,多么像我亲切的家山!谁能说不像呢?谁敢说不像呢?谁会说不像呢?

(9)啊,不,家山不在此。家山如今分明缥缥渺渺,与我隔着一汪大洋还有许多山河。家山若有若无、隐隐约约、迷迷茫茫。我知道,眼前的景色分明是一个骗局,它狠毒地蛊惑着我的神经。我知道,只要到了明日的拂晓,东天抹上最初的一缕晨曦,眼前这山就会露出它的真面,它就不再是我的家山了。

(10)啊不,家山应在此!我宁愿相信眼前的山就是家山。退一步说吧,即使有几分不像,我也愿意陷入迷思。将错就错是我感情的需要。迷思是醉人的,销魂的,醇美无限。于是老远地望过去,我几乎可以隐约看见我曾经在那儿在信天游声中摘酸枣的黄土坡洼了。我觉得如今那酸枣的香气依然随风飘飞,从那高高的山坡上一直飘到我的眉头、心坎。一刹间我觉得此山与那山契合若神,若孪生兄弟,若日月合璧。所以应该说,家山犹在此。

(11)我的心里又不由泛起了马思聪的《思乡曲》了。他的琴,淌出的是一腔真情,而我,除了有常人所具有的听觉之外,内心还深藏着十万只耳朵。我疾步走回陋室,立即拿起电话就去向我那片亲爱的土地我的故园延安拨号:011-86-0911……我一边拔,一边忽然悟到我多苦多难的母亲的坟头现在已经是荒草萋萋了,她再也不可能听到她的不孝之子的声音了。于是,我的眼泪便如决堤之水,任怎么也无法控制了……

【注释】①刘成章,当代作家、诗人、画家,为了照顾先后留学美国的几个儿女,远涉重洋到美国多年不得回乡。本文有删改。

②尸毗割肤饲鹰:尸毗,佛家弟子,传说他曾在延安清凉山顶割自己的皮肉救活垂死的老鹰。延安旧称“肤施”,即由此得名。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刘成章是实力派乡土作家,作品基调似陕北高原雄浑高亢,他的《安塞腰鼓》曾入选中学教材。本文的情感诉说虽曲折低回,字里行间却仍透出苍凉的意蕴。

B.文章以写景开篇,以思念家山统摄全文,文末却以母亲收束全文。这样写使抽象、模糊、飘飞的思乡情终于有了具体可依的落脚点,读来颇有余光中“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的悲凉与无奈。

C.文章的语句长短结合,使表达的情感张弛有致:语言土洋结合,方言口语和书面语相得益彰,非常契合身在他乡思念故土的主题。

D.文中第9段说“家山不在此”,后面又说“家山犹在此”“家山应在此”,这是作者的思绪在此地与彼岸、现实与回忆的纠缠中进入了迷离恍惚的状态的表现。

E.本文不仅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而且有大段的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在展现作者纷繁复杂的思绪的同时,又显示了作者情感的细腻和深沉,使文章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2.作者以“家山迷渺”为文章标题,请说明其含义和作用。(6分)

3.文章前2段描写的是美国西海岸的景物,读来却颇具中国味道。为什么会这样呢,试结合原文对此做简要分析。(6分)

4.高中毕业即意味着离开家和乡,很多人从此成为家乡的客人。请就现代化浪潮与故乡情节的矛盾谈谈你的思考(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任选6空。共6分。)

(1)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      2                       ,任重而道远。

(3)______________       _,水随天去秋无际。(4)________________    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_。(6)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       __。

(7)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  ___。(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田园杂兴   沈谨学

树林延瞑色,日落原野晚。飞鸟各就栖,我亦荷锄返。

酌酒茅檐下,披襟以自远。不惜四体勤,所幸饥寒免。

1.“树林延暝色”中的“延”字,有人认为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答:                                                                                        

 

 

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回答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4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