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
(1)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无食桑葚!
(4)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5)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7)舞幽壑之潜蛟, 。
(8)寄蜉蝣于天地, 。
(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10)狗吠深巷中, 。
古诗词鉴赏。(6分)
临江仙 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②青冥:代指朝廷。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
1.上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作答。(2分)
2.下片塑造了曾使君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作答。(4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摄:代理
B.粥羔豚者弗饰贾 粥:通”鬻”,卖
C.盍致地焉 致:得到
D.辇而见鲁城 辇:乘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之为先并矣 吾即没,必师之
B.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 以吾获罪于孔子
C.乐其以贵下人 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D.沮之而不可则致地 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年少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釐子的赞誉。厘子要求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任用孔子是个错误。
D.孔子离开鲁国的原因之一是季桓子耽于女色,怠于政事。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7分)
(1)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4分)
(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3分)
5.断句。(限断6处)(3分)
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惟 读 书 一 事 止须 一 人 可 以 尽 日 可 以 穷 年 环 堵 之 中 而 观 四 海 千 载 之 下 而 觌(dí)面 古 人 天 下 之 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明•张岱《快园道古•言语》)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菅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
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竟勋,勋死乃遣柔还寺⑥。
[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军中鼓吹手。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B.此重刑非所以止亡 所以游目骋怀
C.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宁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
D.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 疾言厉色
2.下列选项中,全都能说明高柔看问题比常人深远的一组是
①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②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③处法允当,狱无留滞
④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
⑥柔固执不从诏命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柔担任菅长后,名气很大,所以县中的县吏都引咎辞职了,但高柔用邴吉的事例教导他们,使他们回来,并成了好官。
B.对于民间有诽谤的妖言,文帝十分痛恨,但并没有立即采纳高柔的建议,随着形势的恶化,文帝最终还是采用他的方法,使告密之风平息下来了。
C.军中乐手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了。高柔建议文帝停止用重刑,不杀宋金的母亲和弟弟,大批的人也因不用重刑而得以活命。
D.曹丕因为宿怨,借鲍勋有小过失而要枉法诛杀他,高柔坚决不从,曹丕强令高柔审查并最终处死鲍勋。
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吾其还也 D.国无主,其能久乎?
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何可胜道也哉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B.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足以极视听之娱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儿已薄禄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