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题共3小题,前两个小题每题3分,最后小题5分,共1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题共3小题,前两个小题每题3分,最后小题5分,共11分)

守德如何不再难?

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是道德两难问题。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

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如果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道德两难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出了迫切的课题: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道德两难的现实路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这就需要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需要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需要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而抛开自己去做道德评判。只有这些成为常态,才能走出道德两难的困境;只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才能为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让两难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两全

道德两难的存在,也在提醒我们,当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的堤岸,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眉睫,决不能让道德亡羊了才想起补牢积重了才想起难返。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探究道德问题的演化轨迹,照亮其曲折路途,疗治其存在的病症,以抓经济搞改革那样的干劲,脚踏实地致力于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代梦想相辉映的道德成果。(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下列事件中出现的道德两难困境没有被突破的一项是(   3分)

A.一方面,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有经济损失;一方面乞讨老人食不果腹,令人同情。爱心让老板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

B.一方面,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无人售馍;一方面,顾客自觉天下无贼,无人顺手牵羊。信任让彼此倍觉温暖。

C.一方面,倒地老人着实可怜,应当出手相帮;一方面,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扶老人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D.一方面,18名路人对车轮下的小悦悦”“视而不见;一方面,拾荒老人陈贤妹,出手相帮。朴素的情怀,简单的举动,令众人羞愧。

2.下列关于解决道德两难困境的措施,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法律在关键时刻应站在善良这一边,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人们做出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B.减少行善的恶果对社会心理的消极甚至负面暗示,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让人们敢于行善。

C.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

D.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去做道德评判;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为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

3.怎样理解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自己的看法。(5分)

 

1.C 2.C 3.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有帮助他人的善良内心,但却不敢轻易对他人出手相助。“小悦悦”事件中,十八个路人都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并非十八个路人都冷漠、都不愿救助“小悦悦”,而是救助了“小悦悦”怕给自己带来麻烦,有时候这种“善举”带来的麻烦会使有“善心”的人遭受很大的精神上的伤害和物质财富的损失,甚至付出司法的代价。(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扶老人’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正说明人们意识到“道德两难”的困境,而不是解决了它。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曲解文意,应为“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答题区域在第五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探究性试题既具有开放性,也具有限制性。开放性体现为其答案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即“个性化解读”。限制性体现为,考生必须从文中挖掘隐性信息,如“联系全文”,“结合文章主旨”等等,对这些限制,答题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偏离命题指向,导致失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高等教育国际化正迅速改变着大学校园,不管是在哈佛徜徉,还是在北大漫步,你都会发现自己犹如置身于一个由各色人种组成的联合国中。

B.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C.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

D.高铁运行了大约40分钟左右,我们被破例允许到驾驶室参观。驾驶室不大,我在司机右边的位子上坐下来,前方铁路一览无余。

 

查看答案

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对于四十多个青年被虐杀的事实,已经出离愤怒了。 

B.山东泰安市泰山公安分局的两名民警和一名协警在与持枪暴徒斗争中,壮烈牺牲,人们从中看到了危难时刻殒身不恤的公安精神。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     ,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收这样的礼物?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     用,我们不愿意。

  凡愿加入青年诗歌爱好者协会的,一经审查批准,立即发给会员证,并免费     诗集一册。

  我掉首东顾,只见云雾弥漫,山峦隐现,绚烂的彩霞竟然已经渺无      !

  A.做客  实验   奉赠  踪影      B.做客  试验   奉赠  踪迹

  C.作客  试验    惠赠  踪影      D.作客  实验   惠赠  踪迹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寥kuò)         心()     漫朔    殒身不恤

B.长歌哭(dàng)    舔shì    清苔     笙萧

C伤(chuàng     颓      苍桑    牒血

D.百)          桀ào)    长篙    不胜杯杓

 

查看答案

请以搀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分)

要求:(1) 立意自定;(2)不得抄袭、套作;(3)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